何崇謙牧師文章

彩虹的漆黑 1月6日

「靈靜致遠、美事重尋」靈修系列 何崇謙牧師 1月6日                            ...

Read More

恨不得那日子來到:是樂?是憂?

何崇謙牧師(聖言講道研經學院 副院長兼教務長) 你最盼望甚麼日子快要來臨?是疫情解封、放假旅遊、畢業典禮、結婚、生子、開業、發達嗎? 或者,你不知道要期望甚麼日子來到,生活在漫無 目的中! 對於阿摩司時代的北國以色列而言,「耶和 華的日子」是盼望所在,也是他們的驕傲,因為這日子叫他們想起出埃及被拯救與律法的頒佈。他們相信,雖會有外敵侵擾,上帝仍會垂顧他們,這日 子預示他們會有最後的勝利;因此,「耶和華的日 子」是他們極嚮往的日子。 阿摩司對以色列人宣稱:「主耶和華指着自 己的聖潔起誓說:日子快到,人必用鈎子將你們鈎去……你們各人必從破口直往前行(被擄之地), 投入哈門,這是耶和華說的」(四2-3),又說: 「想望耶和華日子來到的有禍了!你們為何想望耶和華的日子呢?……耶和華的日子不是黑暗沒有光明嗎?不是幽暗毫無光輝嗎?」(五18、20) 阿摩司如此說,就好像潑以色列人一盆冰冷的水, 要破滅他們的希望。把他們所盼望光明、歡樂的日 子,弄成黑暗與憂傷的日子,在這咒詛中,一些 寓意更說明這日子是如何恐怖。總之,耶和華的日 子是極其危險的日子,所帶來的是一波一波奪命的危險,並且不能逃避(五19-20)。獅子代表上帝 (三4-8),獅子吼叫的憤怒要傾倒在以色列家; 以色列人要在驚恐中度日,每天猶如在「被蛇咬」 的痛苦中(九3-5)。...

Read More

重塗褪色的愛

讀啟示錄二章1-7節 一. 引言 我喜歡讀啟示錄,因為它能啟動我的視力。故此,我喜愛稱它為「啟視錄」。甚至連第二及第三章的七封書信——先知式的教訓,也充滿圖像。這些圖像讓我們明白基督的屬性與工作,認識教會的光景。...

Read More

揭開繁忙的背後-野心、私心、機心 (路十38-42)

單就路加福音第十章,已記載了令人目定口呆的五件事,至少令當時的猶太人聽來十分反常:第一,12節說: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所受的,比那不接待傳道者的城還容易受;第二,20節說:不要為有能力而高興——我們的所是,比我們的所作更重要(醫生的技術重要,但沒有醫者的心就不);第三,21節說:嬰孩能得天父的啟示;第四,25-37節說:撒馬利亞人竟懂得愛仇敵;第五,38-42節說:不做分內的事卻得稱讚,並且一個無名的農村女子,竟然可以有此特權向拉比學習。原因是:太多自以為義的事充斥着這個世界,主耶穌不得不進行突破不更新和不反省的框框(Jesus’s ministry breaks...

Read More

講道、釋經、藝術

釋經講道與信徒教育,兩者都屬於用話語言詞來傳遞信仰真理,造就教會的工作。兩者在傳遞的過程中,都需要藝術創意作為輔助工具或載體,因為藝術創意能提供多樣的傳達方式,以及豐富講道和教學的想象力,使信息得以有效地觸動不同的人的心靈。 聖經作者本身已經運用了很多不同的藝術手法去記載神的啟示,因此,倘若在釋經和講道上忽略了這些藝術方式或文學藝術手法,沒有按着經文的文學藝術進路去理解箇中意義,我們的釋經與講道必然不能貼近經文的精髓。教會的講道和教學基本上是須要釋經,不釋經就無從使神的道成為今天廿一世紀的「身體」,反造成弒經之弊。 歷來寫作的人都禁不住在文字表達上追求藝術美,文字不單傳情達意,更着意營造文采、形式和風格等。人對美的要求,是神將祂的形象賦予人的一種印證。按此理,神不單有獨到的啟示方式與內容,而且也喜歡使用人慣用的藝術方式來啟示祂的旨意。...

Read More

教會歷史考察:歐洲之旅

 四月的歐洲,乍暖還涼,空氣清新。由聖言資源中心主辦的教會歷史考察團,有來自美國、加拿大、香港的89名團員,加上隨團牧師、導遊,近一百人浩浩蕩蕩地由羅馬進入歐洲,開始了兩週的學習旅行。   在意大利羅馬,我們參觀了許多著名的教堂和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建築、雕塑及畫作。基督教信仰是在二千年前羅馬帝國統治的耶路撒冷開始,漸漸傳至首都,在西元310年左右因羅馬皇帝的推崇,基督教遂成為遍佈全帝國的信仰;期間經歷許多風風雨雨,至今仍然是全世界熱烈討論的話題。可以說,歐洲的歷史就是基督信仰發展的歷史。History...

Read More

美麗的小調

因着神的奇妙恩典,我竟能參加聖言資源中心主辦的「教會歷史探索團」,滿心感恩!   這次旅程使參加者獲益良多:在屬靈上,每天有牧者帶領的靈修時間,給我們靈命餵養;在身體上,因參觀各地教堂和景點而行了不少路,體能得到鍛煉;在知識上,每天在旅遊巴士中有講師們講解教會歷史,很精彩,趕走了早起的疲倦。...

Read More

去蕪存菁,正本清源── 教會混雜了甚麼,如何去污?

「將積習摔掉」,是歐洲十四世紀起始,以至馬丁路德於十六世紀進行的改革運動最關注的工作。昔日羅馬天主教曾經是基督信仰的支柱,但因追求權力、財勢以及情慾的滿足而偏離正軌,已發展至畸形的極端。而且,濫竽充數的聖職人員與單單維護私利的教會建制,使信仰內容加添很多人意而顯得幼稚,信眾就自然得不到正統的牧養,十分可憐!加上繁文縟節禮儀,以及聽不懂的禱文和講道,使信仰僵化而積習難返, 信徒怨聲載道。對改革者而言,要翻轉這種信仰系統和教會文化,使之行在一個合乎聖經而具嶄新信心的軌跡上,是何等艱難!  ...

Read More

在「聖言」事奉的「拾、捕、識、驚」

因為它叫我重拾我捕捉已久的夢想和異象;真讚歎上帝「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並)要稱謝上帝,因我受造,奇妙可畏(驚)…….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暗扣「十步釋經」四字) ~ 何崇謙(美國聖言副會長,專責訓練)  ...

Read More

藝術、傳媒與道德

藝術與色情如何分界線? 現時流行的坊間藝術,包括潮流音樂、小說、廣告設計、電影、動畫、繪畫、插畫、戲劇、逗笑秀、裝置、舞蹈等,都是表達人生以及思想感情的最佳媒體;既是表達人生的載體,與性相連的東西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正常與不正常的內容,都直接或間接涉及性,因為生與性相連。然而,創作藝術的人,到底如何分別藝術作品與以負面的色情充當藝術的作品呢?欣賞藝術的人,又如何分辨呢?在學術上,這是美學與道德的問題。雖說任何事物都可以引起色情的聯想,但我們不能認為,必須把所有藝術作品都放在道德的顯微鏡下作分析。不過,作為公眾的藝術作品,無可否認擁有媒體必然擁有的影響力,對大眾社群不可避免的產生巨大的塑造力和滋擾力,免不了與道德標準掛鉤,因作品會刺激起大眾的道德意識,使人不得不有所反應。 一個常觸及的問題是:常常接觸以“色情或暴力”為主題藝術作品的觀眾,是否易受不良的道德影響呢?這是屬於相當貼身的問題,需要在心理學與社會學的層面進行實驗和研究。另一個問題是關於審查:含有低劣道德性的作品,是否應該接受打壓?這涉及個人的表達自由,屬政治哲學的範疇。以上的兩個問題不是本文要解答的。本文要處理的,是關於藝術與色情的分野問題,這問題所涉及的因素相當複雜,如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審美)的配合、創作力、媒體的運用、想像空間等。高度引起不安和難以接受的作品是顯而易辨的,問題在於那些介乎藝術與色情之間的作品,我們如何分辨?我們要知道,藝術若要真實的表達人生,或多或少涉及情慾,而人的想像空間中亦存有情慾之事,如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Read More

聖樂與神學

對於教會音樂而言,是否「傳統」的聖詩就代表着「老套」或「不合潮流」? 若“老套”或“不合時”就是“傳統”的代名詞的話,對於那些經歷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聖詩,就不適用了,因為它們能留存到如今,足以說明它們珍惜之處,絕非不合時或老套的作品;聖詩是屬於藝術類,也屬於神學類;是神學與藝術的結合體。而在文化藝術上的先進性,或前進性,根本不是取決於它是否屬於現代還是屬於傳統的作品。在藝術與內容上若屬上乘作品的,我們稱之為歷久常新的作品,這些的作品不能用“不合時作為傳統的含義”來否定它們。 Frank...

Read More

美的創造

我們可從甚麼角度來理解人有神的形象,到底「神的形象」是指甚麼?這對我們在教會中,涉及藝術創作的事奉有何啟迪? 畫家梵谷說:“現在已經很晚了;早晨五點鐘我要出發去畫畫。我每天都累得要命,因為必須穿越老遠的荒原!因為人需要天地萬物,也需要圖畫。”難怪他給同樣像他醉心於繪畫藝術的弟弟的信中,有以下這樣的話:“你要多出去走走,保持你對大自然的愛,因為這是深刻的理解藝術的正路。畫家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並且教導我們欣賞她。誰要真心熱愛大自然,誰就能隨處發現美。”  ...

Read More

分別善惡樹與生命樹的文化

為什麼上帝好像害怕人能分辨善惡,這似乎很不近人情,難道「叫人能分辨善惡」不是祂造人的其中一個目的嗎? 創世記記載始祖犯罪,他們罪在何處? 無論在社會的非基督徒群體,抑或在教會/ 基督徒的群體,有一種文化非常流行,那就是「分別善惡樹」(或叫做「知善惡」)的文化。分別善惡的文化是什麼?有什麼特色?...

Read More

愛的藝術

我們若要明白哥林多前書這一首愛的詩章的實義,是不能單把男女之愛或婚姻之愛斷章取義地讀進去的。雖然愛的原則基本上是一致,但要把握保羅在林前的原意,而不致使其獨特的闡釋平面化,以及失卻其對當時教會的針對性的講論,並且能對此段聖言──林前十三4-7──有較立體的認識,我們必須循着書信的思路來探討這愛的意義。 保羅在林前開場白的表揚中,除了「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一5),一丁點兒也沒有提到他們的愛心──明顯沒有帖撒羅尼迦書信(帖前一3;帖後一3)的美言,可見哥林多教會問題的所在。保羅勸告他們(幾乎是全卷書的重點):要以愛心為先決條件,並藉着神所給予的恩賜服侍教會(八1,十四12)。 在第一章說完了肯定和鼓勵的話,保羅隨即指責他們不能一心一意地和睦相處,違背了基督十字架的工作和智慧。再加上各人分門結黨,自誇自大而彼此不相讓,又自以為很有智慧很聰明,從不明白基督的十架犧牲的智慧和大能所在。很奇怪,保羅並沒有因此而順勢用主基督的十架來說明愛的意義所在,反而以十架來說明神的智慧──或許合神心意的「愛」已完全在他們當中消失了,他們連一點愛的概念都沒有,甚至一個愛的動機和舉動都難找得到;要是先談愛,真是對牛彈琴,更何況他們有所謂的愛,是極受到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愛與美的希臘女神)的肉慾之愛所影響。所以,保羅還是先針對他們的「自誇自大」,對症下藥,直等到八章1節才直指「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