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生活

如何善待你的牧者

引言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要说明信徒当如何按圣经的教导善待牧者,学习与他们相处,并在主里同工。本文採用单数的「牧者」及代名词的「他」,使对象比较清晰而不笼统。这里的「牧者」,可包括所有事奉主的牧者与传道人。 信徒当如何善待牧者呢?至少有五项可以实践的原则。 一....

Read More

培養慣性的讀經操練

今日教會有一個現象,若處理不當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危機。那就是當信徒聽見一些慣性的題目如:讀經、祈禱、愛主、奉獻等,往往會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沒有新鮮感,更提不起勁去做這些事。原因在於人對耳熟能詳的事物,本能上會有一種「不以為然」,甚至是「排斥」的心態。 Stephen Covey 在他所著的《高效率者的七個習慣》一書中說,太多人受到所謂的外在成功引誘,他們似乎是成功了,卻始終感到空虛。他們學會致勝的方法,卻沒有發展出原則與習慣。他在書中強調:「性格倫理教導我們,有效的生活有其基礎性的原則。只有在學習中將這些原則溶進深處的性格裏,才能經歷真正的成功與持久的幸福。」好習慣能使我們所做的一切事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是真正成功的關鍵所在。「我們」是我們自己重複所做的總和。...

Read More

作個痛而不苦的人

我們今日正生活在一個苦難的世代,近年來的天災人禍特別多,也特別厲害;假如多年前台灣的 921 大地震是天災,那麼911發生在紐約世貿大樓的恐怖攻擊便是人禍!主耶穌昔日豈不曾說「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十六33)? 我們的主並沒有否定苦難的存在,可是祂卻強調,在祂裏面有平安的應許。原來在苦難中才愈發顯出平安的寶貴,而這樣的平安才是真正喜樂的基礎。正如英國諺語所說:「人生未嚐苦味,便不知快樂味甘。」...

Read More

人生的目的與目標

在中文世界裏,人生的「目的」與「目標」常常被人混合使用,互相代替。但實際上這兩者的範圍與內容應該是不太一樣的。人生的目的應當指向一個比較大的視野,其中可以容納在其界限內的任何比較明確、實際、或長期或短期的人生目標。 很明顯地,不知道目的,就不可能有準確的目標及方向。不能掌握方向,就容易隨波逐流。不知道目的,就很難激發奔向目標的熱忱。個人如此,機構也是如此。擴而言之,國家社會的行為亦然。 保羅在沒有信主以前,因為不認識基督,所以產生了錯誤的人生目的,導致了變調的人生目標, 竟然以「追獵」基督信徒並且收他們下監為樂,沾沾自喜。信主以後,他「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三12),...

Read More

保羅的眼淚

中國人對流淚的傳統看法是:「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又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為甚麼我們有這樣的觀念呢?因為流淚常被認為是無能與懦弱的表現,尤其損害男人「強人」的形象。 一直以來,中華男子漢在人面前必須強忍眼淚,不隨便將內心的感情表露出來。這樣一代傳一代,父傳子,子傳孫,形成男兒不輕易流淚的傳統文化。 然而,這種文化是否合乎聖經?值得商榷。聖經中不少屬靈偉人都曾流過淚:約伯在神面前眼淚汪汪(伯十六20);耶利米被稱為「淚眼的先知」(耶九1、10、18,十四17;哀一16,三48)。耶穌基督是「憂患之子」,在世時至少三次流淚(約十一35;路十九41-44;來五7)!被公認為「鐵漢」的保羅亦曾多次落淚,並且不諱言將它們記錄下來(徒二十19、31)。 保羅一生效法耶穌(林前十一1;參帖前一6)──效法祂生命美善的特質,學習祂「剛柔相濟」的性情。最意想不到的是保羅在「流淚」的事上亦學效耶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