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丑相呼 1月27日

「灵静致远、美事重寻」灵修系列
何崇谦牧师
1月27日
美丑相呼
「……因为他们的財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创十三5-13)
醒目的罗得,当然不选择曾有过大饥荒、水源不足的迦南地(十二10)。他一眼就看中了广阔的平原,
更被所多玛城之繁华多姿的生活所吸引,便脱离了单调平淡、到处为家的半游牧生活方式,安顿於罪恶之城。
所多玛是圣经中排行第一的超级大城市,其名字的出现大约五十次,它得到的形容是「罪大恶极」。这使我想起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的一句话:「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句话曾带给我困惑,读来费解,极丑如何等同极美呢?是甚么人才会有这样的见识与眼光呢?其实,这是近乎诗意的浓缩语。「美到极处」的「美」,不是指那丑的事或物的本身(即不是「丑即美」),而是指:那使丑的形象显得生动的「处理手法」之美,即透过审美形象化的处理而得之美感,或是用文学或电影手法而有的韵味。又从另一个角度看:因通过对比的方法,以丑补美,以凸显美与丑的矛盾,而產生艺术效果。
对於亚伯兰来说,平原城邑的繁荣,不及上主赐下后裔的兴奋。亚伯兰怀着对上主的信心,勇敢地凝望着上主应许的將来,住在迦南地犹如活在伊甸园。他坚毅地在上主不变之信实的统率下,面对一个个生命的挑战──倒楣到极处,便是幸福的极处。恶劣与丑是一种背景,用来增强人生美的光辉。
上主啊!祢所赐我的皆美好,求赐我明亮眼睛,能看见未能看见的美丽,能透视未能看破的疑云。奉主基督之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