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要緊貼經文
一位友好牧師在聖誕新年期間,傳講了一篇具有說服力的佈道信息,內容大致是指出基督教在過去歷史中對整個人類社會正面的影響。當中他列舉了八九個在教育、醫療、福利、人權等領域的不同例子,如雷克斯(Robert Raikes)於1780年在英國每星期日免費招收街童,教懂他們識字及閱讀聖經,此舉成為整個公立教育制度的先驅;美國的著名高等學府——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初成立時都是為要訓練傳道人而設的學府。
在醫療方面, 因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歸依基督,而使醫院和醫療制度普及化,為今日公立醫院開先河。又有像布蘭特利(Kent Brantly)等基督徒醫師,放棄了高薪,冒着受感染的風險,到非洲貧窮的村落治病。又因耶穌肯定人的價值,提升了女性的地位,重視兒童的需要, 就有像賈艾梅(Amy CarMichael) 看顧貧苦的婦女,到印度拯救和收養雛妓。穆勒(George Muller)則憑信心成立了多所孤兒院等。結束時,那位友好牧師強調若耶穌沒有來到世界,人沒有耶穌的內住,就沒有能力作出這些事蹟。
我相信講員是為了配合聖誕的信息,解釋耶穌來世的目的,故他揀選了約翰福音十五章22節來包裝整篇的信息。事實上,他以該節開頭的片語,耶穌所說的「我若沒有來……」作講題。那個主日,我接過程序表,看到講道的經文,就坐下來,翻看了該節經文及其上下文,準備好自己的心去聆聽主道。很可惜,在聆聽的過程中,我不但不能集中精神,更有點納悶。為甚麼我會有這樣的反應?其一,是因我已先被要宣講的經節支配着思維,而所聽到的內容卻與那經節及其上下文不一樣,更遑論拉上甚麼關係;就像左腳穿了右腳鞋走路,好不自在。其二,這是篇佈道的信息,我不是這信息的主要對象。其三,我不能接納為何一位講道多年的老手仍會出了這樣的婁子,這令我惱怒。
甚麼婁子? 講道是按着聽眾此時此境的需要,從經文的觀點與角度出發,宣講出由神而來關乎生命和生活的信息。講者必須按經文作者的意圖來詮釋經文,以它來支配着信息的每一個環節。約翰福音十五章22節全句是「我若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他們的罪無可推諉了。」這節指出因着耶穌的教訓和無罪的一生,就顯出迫害祂之人的罪無可推諉。講者除了把「我若沒有來……」這片語斷章取義成「若耶穌沒有來」外,其講道內容與這節經文或其上下文拉上甚麼關係。
如此看來, 講員如何把經文與信息連繫起來,反映出他對講道的認識和理念,由最基本的甚麼是講道到如何活化活現所傳的信息, 都清楚顯露出來。事實上, 每次講道都是在會眾前示範如何去解釋一段經文, 展示着一種解經方法。即使信息的內容是幫到人,但若不是經文支配着信息,就是在聽眾前呈示錯誤的釋經/講道方法——讀一套,講解另一套。這樣下去,日子久了,恐怕這誤解經文的方法,留下長遠的後遺症,叫聽眾可隨意把意思套入經節當中。
若是這樣,這篇信息可怎樣改善?
若用同樣的材料, 要達到講員所要達到的目的,可以用「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約一9) 來指出耶穌如何在歷史中照亮世人。到結束時,加上最重要的一點:耶穌是人靈魂的真光,又以耶穌在約翰福音八章12節所說的話來呼喚聽眾去跟從這世界的光,祂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還未信主的,先要被這光照亮他的生命;已信的,要跟從這光去照亮黑暗。如此,信息就不是單單一篇佈道的信息,對未信的,它是一篇解釋約翰福音一章9節的信息,回答着「這節所講的,是真的嗎?」;對信徒卻是一篇如何應用「耶穌是世界的光」,活出這真理的信息。
信息經改善後,就有新的包裝和鋪排,那就是釋經講道其中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真的嗎?我不信,請明證;(二)怎樣應用?請指示。另一個釋經講道發展方向是:(三)是甚麼?我不明白,請解釋。當然這三個發展方向有已定的先後次序;事實上,每篇信息都要按聽眾的需要而作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