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要紧贴经文
一位友好牧师在圣诞新年期间,传讲了一篇具有说服力的佈道信息,內容大致是指出基督教在过去歷史中对整个人类社会正面的影响。当中他列举了八九个在教育、医疗、福利、人权等领域的不同例子,如雷克斯(Robert Raikes)於1780年在英国每星期日免费招收街童,教懂他们识字及阅读圣经,此举成为整个公立教育制度的先驱;美国的著名高等学府——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初成立时都是为要训练传道人而设的学府。
在医疗方面, 因着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归依基督,而使医院和医疗制度普及化,为今日公立医院开先河。又有像布兰特利(Kent Brantly)等基督徒医师,放弃了高薪,冒着受感染的风险,到非洲贫穷的村落治病。又因耶穌肯定人的价值,提升了女性的地位,重视儿童的需要, 就有像贾艾梅(Amy CarMichael) 看顾贫苦的妇女,到印度拯救和收养雏妓。穆勒(George Muller)则凭信心成立了多所孤儿院等。结束时,那位友好牧师强调若耶穌没有来到世界,人没有耶穌的內住,就没有能力作出这些事蹟。
我相信讲员是为了配合圣诞的信息,解释耶穌来世的目的,故他拣选了约翰福音十五章22节来包装整篇的信息。事实上,他以该节开头的片语,耶穌所说的「我若没有来……」作讲题。那个主日,我接过程序表,看到讲道的经文,就坐下来,翻看了该节经文及其上下文,准备好自己的心去聆听主道。很可惜,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不但不能集中精神,更有点纳闷。为甚么我会有这样的反应?其一,是因我已先被要宣讲的经节支配着思维,而所听到的內容却与那经节及其上下文不一样,更遑论拉上甚么关係;就像左脚穿了右脚鞋走路,好不自在。其二,这是篇佈道的信息,我不是这信息的主要对象。其三,我不能接纳为何一位讲道多年的老手仍会出了这样的娄子,这令我恼怒。
甚么娄子? 讲道是按着听眾此时此境的需要,从经文的观点与角度出发,宣讲出由神而来关乎生命和生活的信息。讲者必须按经文作者的意图来詮释经文,以它来支配着信息的每一个环节。约翰福音十五章22节全句是「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諉了。」这节指出因着耶穌的教训和无罪的一生,就显出迫害祂之人的罪无可推諉。讲者除了把「我若没有来……」这片语断章取义成「若耶穌没有来」外,其讲道內容与这节经文或其上下文拉上甚么关係。
如此看来, 讲员如何把经文与信息连繫起来,反映出他对讲道的认识和理念,由最基本的甚么是讲道到如何活化活现所传的信息, 都清楚显露出来。事实上, 每次讲道都是在会眾前示范如何去解释一段经文, 展示着一种解经方法。即使信息的內容是帮到人,但若不是经文支配着信息,就是在听眾前呈示错误的释经/讲道方法——读一套,讲解另一套。这样下去,日子久了,恐怕这误解经文的方法,留下长远的后遗症,叫听眾可隨意把意思套入经节当中。
若是这样,这篇信息可怎样改善?
若用同样的材料, 要达到讲员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用「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约一9) 来指出耶穌如何在歷史中照亮世人。到结束时,加上最重要的一点:耶穌是人灵魂的真光,又以耶穌在约翰福音八章12节所说的话来呼唤听眾去跟从这世界的光,祂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还未信主的,先要被这光照亮他的生命;已信的,要跟从这光去照亮黑暗。如此,信息就不是单单一篇佈道的信息,对未信的,它是一篇解释约翰福音一章9节的信息,回答着「这节所讲的,是真的吗?」;对信徒却是一篇如何应用「耶穌是世界的光」,活出这真理的信息。
信息经改善后,就有新的包装和铺排,那就是释经讲道其中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真的吗?我不信,请明证;(二)怎样应用?请指示。另一个释经讲道发展方向是:(三)是甚么?我不明白,请解释。当然这三个发展方向有已定的先后次序;事实上,每篇信息都要按听眾的需要而作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