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释经讲道的「三项兼顾」
常有人问笔者,怎样才算得上是好的讲道?按归纳笔者多年来教授释经讲道的经验,一篇优质的讲道,一般有「三项兼顾」和「五种特质」。在这里先谈谈「三项兼顾」。
一. 天地兼容
「兼顾」就是不偏不倚,將各方面都照顾得周全。
释经讲道须同时注重「启示」(revelation)与「应用」(relevance),就是传道者是从神领受了属天的信息,並將这信息带进人间。因此好的讲道必须是双向的:讲道者既深刻明白神的话语,亦善於运用人的言语,在两个世界中间作沟通的桥樑。好的讲道让神与人之间有接触与联繫:既扎根於经文,也顾念到现实,將圣经的真理活泼地展现在人面前。
欧福德(Stephen F. Offord)指出:「离开现实的世界进入圣经中,或离开圣经的世界进入现实中,对我们的事奉都是致命的失败。……传道者需要熟悉我们的圣经,就好像家庭主妇熟悉她的针线,商人熟悉他的帐目,水手熟悉他的船只。」1
斯托得则认为,讲道者的责任就是「把这两个世界的鸿沟画出来,再將我们的讲章放进去」,但我们却往往只完成了一半的工夫。「就像画了一条直线,从圣经世界的这一端,直直往上,形成笔直的线条,但始终无法落於彼岸。因为我们的讲道太少接触地面了,不能成为进到现代世界的桥樑。」。2
讲道者不能顾此失彼,因为「传道人的任务是忠实地將神的话翻译为现代语言及现代思想,使它活现在这个世代。因此『为了要翻译神的话,我们必须懂两种语言;为了要让它活在今世,我们必须了解两个时代。』…… 基督徒沟通的模式不只是翻译(將一种语言换为另一种语言),而是化身(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3
由此可见,传道者必须一方面深入「读经」,另一方面深刻「阅人」,把天上奥秘向世人作不同方式的阐述,免得所讲的道虽合乎圣经,却不合乎时代。
二. 情理兼备
讲道要有情有理。讲道过分偏向理性或偏向感性,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若能情理兼备,丝丝入扣,在解经释义的同时,也引述真实而富人情味的故事,便能更加有血有肉,打动人心。讲道不能单从理性出发,也要洋溢著感情;不单对人的头脑说话,亦要对人的心灵说话;不单只顾著教导別人,也要用生命感染別人。
若人生阅歷不足,又不愿敞开自己,只常常停留在一己狭隘的想法之中,讲道亦会褊狭固执而无趣。因为最好的讲道不是在书房里准备的,还要加入生命的经歷。林语堂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歷人生。」最有力的讲道,是在人生的挣扎与歷练中塑造的。
因此,讲道者要追求西方人严谨的治学方式,同时保持东方人注重人情世故的文化底蕴,学习做一个情理兼备的后现代传道人。神的话本来就有光有热,能触及人的头脑与心灵。理想的讲道要能深入浅出,不单向头脑说话,也触动人心的需要;有时甚至要带有幽默感,从中引申出圣经的真理。
三. 全民兼得
讲道必须顾及全会眾,不仅是年龄上的老与少,也包括属灵情况的老与少。要能对慕道友说话,同时也適合听道多年的信徒。要全民兼得,其中的要诀是讲道要有內容、简洁,也有针对性。浅显而不欠缺內涵与心得,有深度却容易明白与接受。忠於原文,解经却深入浅出,容易使人明白及实践,並有令人专注的吸引力。
附註
1. 欧福德 (Stephen F. Olford) :《释经讲道大纲》,第二集,参网址:
http://xy.chinafuyin.cn/Books/PI_Preach-Olford/b5/Vol2/00.htm。瀏览於2013年8月21日。
2. 斯托得:《当代讲道艺术》,魏启源、刘良淑合译(台北:校园,1987/2002),页134。
3. 同上,页142-143。
本文摘自赖若瀚牧师所著《食经讲道——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第叁部第一章(2014年1月,美国圣言资源中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