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第一世紀的故事與現今的思維接軌

我們是初次參與「聖言」的活動,但這次「使徒腳蹤考察團」的成員有半數以上都是曾參加 「聖言」 其他考察團的。能見到這麼多的「粉絲」,當然有一定的道理。學習聖經的一大挑戰,就是要將數千年以前的文字,變成現今神與我們的對話。這須要超越時空,邁過文化和思想的障礙。僅僅站在那些古老的石頭前,雖然能體驗出昔日喧嚷的街道、忙碌的市場和淫亂的寺廟,但還欠缺一些東西。欠缺甚麼呢?要讓第一世紀的故事與二十一世紀的思維接軌,就要看帶領考察團的老師了。

這次「考察團」的隨團講師是一位成熟的聖經學者。在這次的行程裏,他不吝全盤托出,讓我們都有機會進入他一生的思考和領悟裏。舉例來說,筆者多年前讀到哥林多後書,雖能深深體會保羅的心情和交戰,但是從來不敢在帶領查經時過於強調這些感受,怕的是影響保羅在學生心目中的屬靈形象。而隨團講師的教導,卻輕鬆地迴避了這一個困難。他一方面以林後十一章的內容強調了保羅為福音所受的苦楚,卻在一個安靜的夜晚,他以送花圈和丟石頭的記號,來說明每個傳道人難言的心境。隨團講師在那晚自我心情的剖白,恰恰投影於兩千年前保羅的內心世界,給哥林多後書作了最好的註解。
在記憶猶新的時候,我們會將此行的筆記簡單地整理出來,作為以後的參考。至於網上的感言,篇幅有限,我們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