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步釋經到小組查經(下)

——破冰與應用

舒瑞允長老 (美國聖言董事)

  小組查經通常有四類問題:上期已經討論了選擇主題與觀察題和解釋題的編寫[1],本期要討論應用題和破冰題。觀察題的資料來源是十步釋經的第一、二步的標籤,解釋題來自第四步,而應用題來自第九步。破冰題雖與十步釋經無關,卻對小組查經有幫助,所以也分享我們的經驗。

 

  • 應用問題

小組查經的目的是應用,但應用常常被忽略。帶查經者往往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做應用,而編寫材料者也往往沒有花太多工夫設計應用問題,以致無法激發組員對經文的回應。十步釋經法採用神學原則應用法。第七步找到經文的主題後,在第八步將主題化解為一個超時空的應用原則。然後在第九步,我們將這原則落實在今日生活中,而應用問題就是落實的一個途徑。所以,應用問題應該從這原則來思想。這樣的做法,有別於直接從經文來問的「代入法」和「靈訓法」[2]。從應用原則出發,也可以避免掉入枝節應用的陷阱,而聚焦於經文的主要的教訓。

按第九步的說明[3],應用的範圍包括了「對神、對己和對人」。應用的層面有「知、感、行」三方面。以下介紹的應用問題,就是按知、感、行來分類。不是每次查經都要包括每一類的問題。要按經文的內容,組員的靈程和彼此熟悉的程度,做適當的選擇。比如,組員如果彼此熟悉,就可以多問一些個人化的問題。

  • 認知性問題:旨在引發組員分享對真理有何新的認知,或有何錯誤的觀念須要糾正。「知」的部分往往是神學性的,包括對神的屬性、對人性、對處事等各方面真理的認識。 例如(正面),「從耶穌所說的話裏,你對神有了甚麼新的認識?」,又例如(負面),「信徒在學習知足的事上,會遇見甚麼困難?」(提前六6-10)

 

  • 感動性問題:對神的話的感動來自聖靈。人有感動,才會產生行動。好的感動性問題激發組員的委身。「感」的部分是比較個人性的。 態度的改變可以是對神,也可以是對人。例如,「這段經文的哪一部分對你最有觸動?或對你印象最深刻?」,或「你覺得自己有甚麼態度須要改變?」,或「你願意在哪一方面成為一個更知足的人?」
  • 行動性問題:行動性問題挑戰組員擬定應用的行動方案。按十步釋經法第九步的建議[4],方案應通過至少三項SMART的檢驗:
    • Specific具體的:問題越具體越有效。 例如,問「我要如何不去愛世界? 」太籠統,不如問「我要停止看甚麼電視節目? 」。
    • Measurable 可量度的:可用一定的標準來衡量的。例如:每日讀聖經三章。
    • Achievable做得到:靈命的長進建立在許多小事的順服上。
    • Relevant接地氣:它與生活有直接關係,是組員所關心的。
    • Timing時限:比如,談談本週可以做的具體事情。

所以,應用問題可以加入SMART的條件。例如:「本週你能為配偶做的一件甚麼事,讓

你學習服侍人的心態? 」 這問題滿足了Specific、Relevant和Timing三個條件。

若是考慮組員一時不知如何提出行動方案,技巧上還有兩種問法,可以帶出個人的應用:

  • 假設性問題:就是「如果發生某種情況,你要如何應對?」(參雅二15-16)。假設性問題的作用有三:(1)有時組員不便分享自己的問題,但往往更樂意給假想的他人出主意;(2)幫助組員從一個不同的角度,或透過一個案例來設想,可讓思想上有所突破;(3)以假設性問題為基礎,可把話題轉入個人的應用上。
    • 例:「假設你的朋友正經歷失業,你會對他有甚麼建議? 」組員會覺得比較容易分享。其實失業者可能就是組員自己。
    • 例:「假如下次你與妻子(丈夫)鬧矛盾,你會用甚麼與以往不同的方式來解決?」 (參弗四26)
  • 分享性問題:假設性問題往前看,分享題是回顧過去。分享經歷可以榮耀神,也可以作為借鏡,激發其他組員的聯想,引出更多的應用,達到小組彼此鼓勵的功用。分享內容最好是關於組員自己,但有時也可以是他所認識的人。分享過去的事容易超時,小組組長要注意控制時間。
    • 例:「試分享你人生中一件苦難,到後來才明白是神的眷顧。」(參得一1-7)
    • 例:「請分享你知道的一位信徒,以他身上發生過的一件事情為例,說明他如何彰顯基督。」(參腓一20)一般人不好意思說自己彰顯基督,所以用這個形式來問。

問應用問題要避免複數代名詞。因為談「我們」應該如何,容易變成一個原則(第八步),無法落實在一件事上。除非是小組可以一起做的事,盡量用「你」或「你和我」,這樣可以鼓勵應用個人化。應用問題至少應該有一題是問個人應用的方案(第九步)。

 

  • 破冰問題

我們按主題設計了觀察、解釋和應用的問題之後,再為本次查經的開始,設計一個破冰題,來打開話匣子。破冰題的作用有二[5]:一是讓組員藉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點滴,增加彼此的認識;二是讓話題轉入要查的經文。它是一個分享性問題,不可用來討論。根據經驗,它應具以下的特徵:

  • 引起興趣:有趣的事,吸引組員的注意力。
  • 取材生活:談熟悉的事物。
  • 因人而異:對小組成員的背景要敏感。比如小組有單身的,就不要談夫妻關係。
  • 便於轉題:內容讓組員聯想到經文的主題,但要避免進入經文,以免喧賓奪主。
  • 容易回答:人人可答。
  • 具體提示:比如「困難」太籠統,改為車禍、生病等。
  • 沒有對錯:可以放心回答,不怕答錯。
  • 非開放性:避免組員借題發揮,演變成討論。提醒組員,別人分享時不要插嘴。

 

  • 範例:路得記一章1-7節人生的決定

上期我們以這段經文做了示範,從選擇查經主題,到編寫觀察題和解釋題。這段經文的應用原則是「屬神的兒女做了不合神心意的決定,蒙神管教,應該及時悔改」。我們選擇的查經主題是「人生的決定」。以下是我們為小組查經所撰寫的破冰題和應用題:

破冰題

  • 請組員分享一件以前做的決定,當時有哪些因素影響你所作的決定?

觀察和解釋(見上期《聖言通訊》頁6-8)

應用問題:

  • 比較以利米勒和拿俄米所做不同的決定,你學習到一件甚麼功課?(認知性問題)
  • 目前你生活中有沒有哪一件事,不合神的心意,你決定有所改變?(感動性問題)
  • 你計劃採取甚麼行動?甚麼時候作完?(行動性問題)

 

  • 總結

以上的分享,綜合了我們過去幾年的經驗,如何從十步釋經來編寫小組查經材料。雖是野人獻曝,仍盼望能給主內同道參考使用。我們完成的小組查經材料,已上傳在曉士頓西區中國教會的網站,歡迎下載試用:https://www.whcchome.org/ch/small-group-bible-study/

 

 

附註

 

[1] 舒瑞允:〈從十步釋經到小組查經(上)──觀察與解釋〉,《聖言通訊》第三十二期,2020年2月,頁6。

[2] 賴若瀚:《十步釋經法》(Sunnyvale:聖言,2008),頁437-441。

[3] 賴若瀚:《十步釋經法》,頁460-461。

[4] 賴若瀚:《十步釋經法》,頁459。

[5] Josh Hunt, Good Questions Have Small Groups Talking, Kindle Edition (Pulpit Press,2010), 20.


不傳自己,乃傳基督 四月24日(星期六)

「在黑暗的世代中瞻仰神的榮美」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四月24(星期六)

不傳自己,乃傳基督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林後四5-6)

「榮耀」的第二重意義是「意見」及「名聲」。新約「榮耀」一詞的希臘文是doxa,是從動詞dokeo而來,原意是「思想」或「衡量」。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是「意見」,但別人對他的看法就成為他的「品評」與「名聲」了。

 

教會在主日崇拜結束前會唱「榮耀頌」(“doxology”,意即「榮耀的說話」,可以翻為對神稱頌的表達),是從「榮耀」(doxa)一詞演繹而來。「傳統」(orthodoxy)一詞的後半部也是 “doxy”(「意見」),加上前半部分的 “ortho”(「相同」),合併成為「同一意見或信仰」。

中國人對「名聲」非常重視,要揚名後世,光宗耀祖,要「立功」、「立言」與「立德」。所謂「大孝」,是「顯之於父母」,讓父母的聲譽能名留千古。以上「榮耀」的兩重意義,不只適用於神,同樣可用在人身上。人的榮耀也可以由「份量」和「名聲」來促成。

有一對母子逛超級市場,途經一個投幣電子秤。孩子看見一名身材肥胖的男子站在電子秤上;當男子投進硬幣後,秤針顯示於八十磅的位置。那孩子心知該名肥胖男子不可能只有八十磅。他想了一會兒後,便向母親說:「媽媽,那人裏面是空的。」今天世上有不少「空心老倌」,大概因為遭到別人追捧,才「人氣急升」,享有如斯知名度。但單憑別人追捧,內裏沒有份量的話,所得的「榮耀」亦不能長久。讓我們追求作主良善、忠心的僕人,而不是貪圖虛浮的榮耀。

 

禱告:

主,求祢保守我們,在我們的人生和事奉中,不要追求虛浮的榮耀。因為在祢面前擁有永恆價值的,常常是作在弟兄中最微小的一個身上的事。讓我們追求愛,追求對祢和對別人真誠無偽的愛和服事,而不是人世間轉眼過去的榮譽和聲望。因為獨有祢,是值得我們真正敬拜和尊崇的主!


「榮耀」與「份量」 四月21日(星期三)

「在黑暗的世代中瞻仰神的榮美」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四月21(星期三)

「榮耀」與「份量」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6-17)

 

在教會裏,「榮耀」一詞經常用在敬拜上。然而在教會外,它常用於與戰爭有關的英語電影。例如:由格利哥利柏(Gregory Peck)主演的“Days of Glory”(1944),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Paths of Glory”(1957),有關第二次世界的“Hope and Glory”(1980年代),以及有關南北戰爭的“Glory”(1980年代)等。

聖經中「榮耀」一詞,究竟是甚麼意思?我們可以分別從動詞和名詞去瞭解。以動詞的用法,意思是「去榮耀」神(英文動詞是“glorify”)。「榮耀神」或「歸榮耀給神」都是動詞用法。「榮耀」(glory)作名詞用法,意思是能引發令人誇口的事物;用在神身上,是指那些引發人對神稱讚與驚歎的事物。

從聖經中,可以發現「榮耀」有三重意義。第一重意義是指「份量」與「重量」。舊約「榮耀」一詞的希伯來原文kabod正是此意,與中國人說某人很有「份量」而被人「尊重」,意義頗相近(參林後四17:「極重無比……的榮耀」)。「重要」一詞大概也是從「重量」引申而來。若說某人有「份量」,亦表示他有「重要性」。

聖徒在今世的生活中,確實會遇到不同的困苦、患難,不少甚至是因他們志切跟隨基督而有的。但這一切,相較於神在永恆中要賜予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但願我們都能仰望那位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主,持守所信的道。

 

*註:「榮耀」的第二和第三重意義,分別見於下兩篇。

 

禱告:

主啊,今日在世上,有許多屬祢的兒女,受到不同程度的逼迫、危險和患難,求祢與這些弟兄姊妹同在,救他們脫離困境,讓祢的名在他們身上依然顯大。


神永恆的計劃與心意 四月17日(星期六)

「在黑暗的世代中瞻仰神的榮美」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四月17(星期六)

神永恆的計劃與心意 

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在神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長老,就面伏於地,敬拜神,說:「昔在、今在的主神─全能者啊,我們感謝祢!因祢執掌大權作王了。」(啟十一15-17)

啟示錄中其他的頌讚經文,也同樣可以看見「榮耀線」與「國度線」的實現。

 

「我看見彷彿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攙雜。又看見那些勝了獸和獸的像並牠名字數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着神的琴,唱神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說:『主神——全能者啊,祢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之王啊,祢的道途義哉!誠哉!主啊,誰敢不敬畏祢,不將榮耀歸與祢的名呢?因為獨有祢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祢面前敬拜,因祢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啟十五2-4)

神要藉着救贖,使人返回榮耀的本位,使受罪所虧損的神的榮耀得以恢復;與此同時,神對大地的管理權亦恢復,屬主的人在神所設立的國度中與祂一同作王。

聖經所顯示神永恆的計劃與心意是甚麼呢?是「神的榮耀」與「神的國權」,藉着耶穌所成就「神的救贖」,在蒙恩的罪人身上得以恢復。

聖經且用「羔羊的婚娶」來形容這必定會到來的時刻。「那二十四位長老與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寶座的神,說:『阿們!哈利路亞!』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祂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祂。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十九4-8)

禱告:

主,祢說過,我們當像聰明的童女,既拿着燈,也要預備油。因為新郎快要回來了。主啊,我願祢來!但在祢回來以先,求祢保守我們,就是屬祢的兒女,能預備好潔白的細麻衣。在我們的生活言行中,見證祢,榮耀祢。


「三條主線」將來的應驗 四月14日(星期三)

「在黑暗的世代中瞻仰神的榮美」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四月14(星期三)

「三條主線」將來的應驗

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裏,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四活物就說:「阿們!」眾長老也俯伏敬拜。(啟五11-14)

 

在啟示錄的頌讚中(參啟四10-11,五11-14,七10-12,十一15-17,十五3-4,十九4-8),多次以「神的榮耀」與「神的國度」,作為向坐寶座的和羔羊頌讚的內容,而「神的救贖」則是它的背景。

這三條線最明顯重疊在一起的,是在啟示錄第五章。耶穌是被殺的羔羊,祂同時又是猶大支派的獅子。祂是救主,又是君王,舊約有關耶穌的救贖與作王的預言,都在祂身上實現。「國度線」與「救贖線」整合在一起。而被殺的羔羊與坐寶座的父神,配得一切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直到永永遠遠;「榮耀線」亦清楚出現。

另外一處三線合一的,是在啟示錄七章9至12節。經文說,從各國各族中,身穿白衣的群眾,他們明顯是蒙救贖的聖民,他們大聲喊着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啟七10)然後眾天使、眾長老和四活物,面伏於地,敬拜神說:「阿們!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與我們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七12)

 

禱告:

神啊,在啟示錄中所記載那天上的圖畫,是何等的榮美!全地和祢所創造的萬有,也要把一切的榮耀和頌讚歸給祢。我們等候祢,讓祢的作為在這些年間,向我們顯明!


榮耀金線 四月10日(星期六)

「在黑暗的世代中瞻仰神的榮美」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四月10(星期六)

榮耀金線

因為經上說:「神叫萬物都服在祂的腳下。」既說萬物都服了祂,明顯那叫萬物服祂的,不在其內了。萬物既服了祂,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祂的,叫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林前十五27-28)

 

「榮耀金線」其實與「國度紫線」緊密相連。索爾(Erich Sauer)說:「神一切所作的,都以祂自己為永恆的目的,這樣,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祂『為自己的名』(詩二十三3);『可以獻給自己』(弗五27);『使祂的榮耀……得着稱讚』(弗一6、12、14);最終『叫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林前十五28)。」葛士拿(Norman Geisler)認為:「神的榮耀是全面性的,從永遠到永遠,而且包括墮落之前與創造之前的時期。」我們若仔細研讀聖經,便曉得神的榮耀在創世之先早已存在,救贖是彰顯「神的榮耀」的途徑,神救贖人的目的,是要在人身上恢復祂榮耀的彰顯。

榮耀金線是「無始無終」,因為神的榮耀與神的屬性相連。神沒有開始,祂的榮耀也沒有起始點。當人享受神的同在,直到永遠,祂的榮耀亦要永遠與人同在。

神最終極的心意是要彰顯祂的榮耀,而且要透過救贖,將人救回到祂原先要人管理萬物的心意,而最終目的是要彰顯祂的榮耀,並且要蒙救贖的人與祂同享榮耀。

 

禱告:

啊,主啊!憐憫我們。祢對萬物的旨意,是何其寬廣。祢的作為,是何其偉大,我們常常眼光短淺,而且信心不足。求祢開我們的眼目,讓我們得見祢在全地中所要彰顯的榮耀!


聖經中的三條主線 四月7日(星期三)

「在黑暗的世代中瞻仰神的榮美」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四月7(星期三)

聖經中的三條主線

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民十四21

耶和華啊,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祢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祢的;國度也是祢的,並且祢為至高,為萬有之首。(代上二十九11)

常聽見人說「榮耀歸於神」或「願神得至高榮耀」。我們會問:「究竟神的榮耀是甚麼?」

傳福音時,我們也常引用羅馬書三章23節:「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到底「虧缺神的榮耀」是甚麼意思?原來,「神的榮耀」在聖經中,是串連着新舊約的一個重要主題。

 

我在神學院教授「聖經的合一性」(unity of the Bible)時,以三條主線去尋問聖經中神終極的心意:究竟神對創造世界和人類有甚麼重要的目的呢?

這三條線中,第一條是「救贖紅線」,用主耶穌寶血的救贖貫通全本聖經。第二條是「國度紫線」,用國度為主題看聖經整體的信息,而聖經時代常以「紫色」為王族的顏色。第三條是「榮耀金線」,用神金光燦爛的榮耀屬性作為聖經的主題。這三條線結合在一起,從創世記至啟示錄表明神的計劃最終極的心意。

借用傳道書的話:「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四12)。這三條線,有助我們瞭解聖經所揭示,神對人類、對祂所創造的世界終極的旨意。

今日的世界動蕩不安,讓我們回到聖經中,認識神的作為,以及祂在永恆中的計劃。這樣,便不會因眼前灰暗的景象而陷入迷失。

 

禱告:

主,我們活在世上,很容易因當前的世局、人世間的困厄而灰心失望,動搖我們對祢的信心。求祢幫助我們回到聖經中,更深明白祢的話語,以及祢對祢所創造的世界的心意,我們便不致迷失。


「神的榮耀」的定義 四月3日(星期六)

「在黑暗的世代中瞻仰神的榮美」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四月3(星期六)

「神的榮耀」的定義

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賽四十5 )

要給「神的榮耀」下定義並不容易,比給「美麗」下定義還要困難。韋氏大辭典解釋這詞語時集中在「意見」、「名聲」與「光彩」等部分;因為它不是從聖經的角度看,難免有不足之處。

 

聖經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亦沒有人能看見神(參出三十三20;約一18),然而,神容許人得見祂的榮耀與屬性(參出十六7、10;賽四十5)。因此,神的榮耀與祂本身有密切的關係。就像一面放大鏡照着一顆名貴鑽石般,放大鏡把鑽石放大卻沒有改變它的本質;同樣,神的榮耀將祂的屬性顯大,讓人可以清楚地看得見。

巴刻(J. I. Packer)指出:「神的榮耀是神最基本的屬性……總括舊、新約,它的意思包括:顯露出來之超越性及值得稱讚的特性,以及對此表達尊崇與敬仰。」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得知,「神的榮耀」是「神本質的完美,是祂屬性的總和──包括祂的恩慈、真理、憐憫、能力、公義、聖潔等──是祂所擁有的一切。」當我們看見神的榮耀時,就看見神的屬性或德行多方面的彰顯。

環顧今日的世界,也許會令我們困惑。當前人世間種種的戰亂、動蕩,天災、疫症不絕於眼前,還怎能談「神的榮耀」呢?

然而,讓我們不要忘記:縱使眼前一片灰暗,基督徒所相信的神是世界的創造主。祂既創造萬有,也就對萬有擁有終極的主權,是最終的「話事人」。眼前的世局,不會是世界的終局。世界的終局,在我們所信的耶和華手中。

禱告:

主,求祢讓我們看見祢對歷史的主權。祢不單是我們個人的救主,也是創造天地萬有的主宰,全地都屬於祢!我們敬拜、尊崇祢!


家譜 3月31(星期三)

舒瑞允長老(聖言董事兼特約同工)

3月31(星期三)     

家 譜

路得記四章18-22節

18法勒斯的後代記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崙; 19希斯崙生蘭;蘭生亞米拿達; 20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 21撒門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備得; 22俄備得生耶西;耶西生大衛。

 

大衛的家譜:大衛的祖父是俄備得。俄備得可以被算在兩個家族線裏。按至近的親屬的條例,他應被歸在以利米勒的名下,為他留名。按血脈,俄備得是波阿斯親生的。作者選擇這個家譜為路得記的總結,為要說明大衛與波阿斯的關係。波阿斯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法勒斯,法勒斯是猶大的繼承人,而君王是從猶大支派出來的(創四十九10)。這個家譜從法勒斯算起,說明了大衛作為以色列的君王的合法性。

家譜的意義:家譜說明路得記的每一個角色的決定和行動,都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當時以利米勒全家去摩押,對拿俄米來說,是一段岔路,是個悲劇。但在神的手中,因路得和波阿斯的來到,倒變成了祝福。在神的照管下,他們間接地成就了大衛的王朝,影響了以色列的國運。不但如此,大衛的家譜也被馬太收錄在耶穌的家譜裏(太一1-17),因為按着肉身,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太一1)。馬太特地將路得和其他三位外邦女子的名字加在耶穌的家譜裏(太一3、5、6),為要說明耶穌也是外邦人的救主。

今日的應用:家譜幫助我們看到神的作為,和祂的計劃的連續性。一代又一代,神在歷史中掌權。我們每一個人只能經歷一個世代。神的心意,就是要我們在自己的世代裏,遵行祂的旨意,就如「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徒十三36,《和合本》小字)。你願意做個合神心意的人嗎?認識了這個真理,你待人處事,將會有何不同?

禱告:親愛的天父,我讚美祢,因祢造我,將我放在這一個特定的世代裏,並在我身上有一個美好的計劃。求祢讓我明白祢的心意,按祢賜的智慧和能力,遵行祢的旨意,忠心服事這世代的人。


全權 3月27(星期六)

舒瑞允長老(聖言董事兼特約同工)

3月27(星期六)

全 權

路得記四章13-17節

13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她同房。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 14婦人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 15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你的老,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 16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作他的養母。 17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

 

拿俄米的孩子:這段經文可以說是路得記的高潮點。俄備得是路得生的孩子,但由拿俄米做他的養母(16節)[1]。因此,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17節)。這是回應一章5節「拿俄米……沒有兒子」,因為一章5節的「兒子」與這裏的「孩子」在原文同字。作者以拿俄米沒有孩子為故事的開始,又以拿俄米得孩子為故事圓滿的結束,前後呼應。

神的照管:耶和華是一位與他的百姓有密切關係的神;祂積極地參與在他們的生活裏。這個觀念,神學上稱為神的照管(providence)。路得與瑪倫結婚十年,都沒有生育,但與波阿斯一結婚卻馬上就得子,這明顯是神的作為。所以作者說:「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13節)。這是作者在全書中唯一的一處直接表達這個神學觀念。作者也喜歡藉故事中人物的話來表達這個觀念。14節,婦女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在前幾章裏,從拿俄米的話(一13、20、21,二20)和波阿斯的話(二12,三13)也可以看到。另外,作者也喜歡用「正是」(一22)、「正從」(二4)和「恰巧」(二3 ,四1)等副詞來暗示環境中的巧事,沒有一樣是偶然的,都在全權的神的照管之下。

今日的應用:人往往以為自己可以做一切決定,其實是神的手在引導。所以箴言說:「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保羅也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因此,雅各教導我們無論生活或做事,應當有一個仰望神的態度:「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四15)

禱告:主啊!我感謝祢,祢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大主宰,卻是如此愛這渺小的我。正如大衛所說「人算甚麼?祢竟顧念他!」,無論我是否意識到,每時每刻祢都在引領我。求祢教我數算自己的日子,知道祢的恩典有何等豐盛,明白祢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阿們!

 

[1] 拿俄米領養俄備得,可能是為了信仰的傳承,因為路得是外邦人,對律法的熟悉不及拿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