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崇謙牧師(聖言講道研經學院 副院長兼教務長)
你最盼望甚麼日子快要來臨?是疫情解封、放假旅遊、畢業典禮、結婚、生子、開業、發達嗎? 或者,你不知道要期望甚麼日子來到,生活在漫無 目的中! 對於阿摩司時代的北國以色列而言,「耶和 華的日子」是盼望所在,也是他們的驕傲,因為這日子叫他們想起出埃及被拯救與律法的頒佈。他們相信,雖會有外敵侵擾,上帝仍會垂顧他們,這日 子預示他們會有最後的勝利;因此,「耶和華的日 子」是他們極嚮往的日子。
阿摩司對以色列人宣稱:「主耶和華指着自 己的聖潔起誓說:日子快到,人必用鈎子將你們鈎去……你們各人必從破口直往前行(被擄之地), 投入哈門,這是耶和華說的」(四2-3),又說: 「想望耶和華日子來到的有禍了!你們為何想望耶和華的日子呢?……耶和華的日子不是黑暗沒有光明嗎?不是幽暗毫無光輝嗎?」(五18、20) 阿摩司如此說,就好像潑以色列人一盆冰冷的水, 要破滅他們的希望。把他們所盼望光明、歡樂的日 子,弄成黑暗與憂傷的日子,在這咒詛中,一些 寓意更說明這日子是如何恐怖。總之,耶和華的日 子是極其危險的日子,所帶來的是一波一波奪命的危險,並且不能逃避(五19-20)。獅子代表上帝 (三4-8),獅子吼叫的憤怒要傾倒在以色列家; 以色列人要在驚恐中度日,每天猶如在「被蛇咬」 的痛苦中(九3-5)。
阿摩司要以色列人面對現實,不再以這樣的等待、這樣的期望作為焦點—要割斷這虛幻的夢想,因為這夢想於他們而言只像毒瘤,對他們毫無益處;他們最要正視的是自己生命的光景。當時社會的景況是:富人剝削窮人,屈枉正直人,使一 般百姓陷在艱辛困苦中;尤其是有地位而生活富裕的人,竟不知道問題的癥結。他們沒有悔改的生 命,徒有宗教的表現(參五15)。所以,主上帝以「我」的語氣出現—我不喜悅、我不看、我不聽、我不接受等(五21-23),強調祂極其不滿他們的生命,勸導他們悔改;指出:不要以為增加參與敬拜的禮儀和宗教活動,就可以保證得蒙上帝的垂顧。不要以為他們有外在敬虔的表現, 就可以不需有真正的悔改。這行公義好憐憫的行為,如大水滾滾、江河滔滔;「江河滔滔」形容 那行為是不斷的、恆常的,不是間歇性的。
我們的敬拜,任憑有何等佳美的音樂和莊嚴神聖感的禮儀,都屬於次要的,最重要的有兩件 事:(1)真正認識我們所敬拜的是一位怎樣的主上帝,我們的敬拜要確實配合祂的本性;(2)在敬拜者的行為上,活出神所喜悅的公義和正直。否 則,崇敬的行為都是徒然的。
「上帝子民」的觀念在新約教會中延續下去,保羅在加拉太書中稱教會為「上帝的以色 列民」(加六16),表示「恩約」關係的基礎 亦在新約中延續下去。教會在彌賽亞的犧牲所建立的新基礎上(太二十六28;路二十二20; 來九15;比較耶三十一31),承繼着上帝對以色列的應許—「(摩西)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在這山上事奉我」(出三12),「事 奉」原意是「敬拜」;其後上帝又再強調「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做你們的神。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是救你們脫離埃及人之重擔的」(出六7)。
「教會」(ekklesia)在新約所指,同是地方性的(徒八1;羅十六16;帖後一4)和全球性的教會─歴代以來是指與上帝同行的子民(太十 六18;林前十五9;弗五25及下)。相對於普世教會,地方性的教會雖然並非整全的一部分,然而她是屬於主,是完整的教會─上帝一切的應許,因着基督是教會的頭(主),都賜給地方教會(太十八20)。
教會是為敬拜而聚集的團體,若要理解敬拜,必然要理解教會論。現代人對教會有太多的誤解,就很容易對敬拜產生混淆,不知不覺地跟隨了世界之路 。詩篇二篇11節指出,我們可以存戰兢的心喜樂和謙卑,與歡慶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然而,我們不要以為上帝為現今教會所定的敬拜標準,不像祂為以色列所設的敬拜標準那麼高,事實不然,上帝自始至終都鄙視虛偽的敬拜。我們切忌掉進虛偽的敬拜中,卻要警醒過敬拜事奉神的人生。到底甚麼是上帝不喜悅的敬拜 呢?
一. 獻祭而不獻己─後果是被神所厭棄 (五21),是禍!
當時富有的以色列人希望藉事奉上帝來抬擧 自己(摩四5b);神說,喜愛這樣做所帶來的惡 果就是被神厭惡(五6及下)。他們的敬拜就好像自助餐式的崇拜,自選菜餚,自說自話,從而追逐私行崇拜 (self-serving worship) 的滿足。
阿摩司在四章5節諷刺這些富人,說:「把甘心祭宣傳報告給眾人,因為是你們所喜愛的」 (四5)這裏的「宣傳報告」原意是「揚聲炫耀」。先知用非常矛盾而具諷刺的口吻,警告不要順從只體貼和助長自我為中心的文化;取笑以色列人到伯特利聚集而犯罪(四4)。伯特利是他們的祖宗雅各遇見上帝的地方(創二十八 10、19),也是耶羅波安放置金牛犢的地方 (王上十二29);現在他們到伯特利的目的, 不是獻平安祭,而是反叛上帝。「犯罪」原文是 「叛逆」,所指的是「兩個關係的破裂」;如背 逆盟約、兒女反抗父母、臣民反抗在上者,以及以色列人違背上帝的約,便用這詞.
吉甲和伯特利一樣,都是以色列人喜歡去朝見上帝的地方。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過約旦河 之後,就是在吉甲安營(書四19),這地方是他 們最具屬靈意義和蒙恩的地方(書五9),也是膏立掃羅王之地。聖經說「到吉甲加增罪過」(摩 四4b),意思是「盡情犯罪」或「繼續犯罪」。 何解?
其一,他們不怕神看「穿」,以為敬虔的工夫做到足。以生意手法或賄賂手法作敬拜 (四4);「十分一」的重要意義在於向上帝感 恩回報(創二十八22)。申命記指出,在聖所裏奉獻的「十分一」要在作為公有的筵席共享; 其次,搞很有「睇頭」、「看來很屬靈」的項目 (摩五21-23),甚至超出規矩作敬拜的表現 (因每三日奉上十分之一是很誇張的舉動, 不是律法所規定的),但在神眼中做法仍是悖逆─「任你們往以伯特利去犯罪,到吉甲加增罪過……」(摩四4)。
其二,他們創造自己的宗教文化 — 特會、醫治大會、異象大會等。借助出名的人 (皇帝)、物、地(伯特利、吉甲)來增加自我榮耀的滿足感和屬靈的威望。
二. 得愛而不割愛,後果是失去一切保障 (四6-9,五1-3),是禍!
阿摩司書二章9-11節記述了神一直對以色列的恩典,但他們領受了神的愛,卻不顧貧困的鄰舍,更甚者是連窮人頭上的灰也都垂涎(7節), 要獲利到盡。
今天教會已經發展了受歡迎、迎合慕道友或非信徒的口味和風格的聚會;這些新的發展為會眾帶來參與感、活躍生氣感和興奮感,但同時容易把過去定義得非常清楚的敬拜拋棄而不顧。 何以上帝看以色列人的敬拜是屬於犯罪的敬拜, 是屬於罪惡性的敬拜?(摩四4-8、五21-27) 因為神所要的是行公義、好憐憫、與祂同心。顯然由於伯特利是北國宗教總部,也是皇室專用的敬拜地方,現已變質。吉甲也由非同凡響之宗教聖地而變質。本來敬拜者所聽見的是祭司的宣召,如「來啊,我們要俯伏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拜」(詩九十五6),但他們卻將之變為炫耀自己、 濫權、欺詐的機會。所以,他們卻聽到極難聽的 話 — 想望耶和華賜福和拯救日子的有禍呢 (摩五18)!
在敬拜聚會中,履行職責是應該的;但沒有在生活中履行所信之道卻是得罪神。這是因為表面與神同行,骨子裏自把自為的緣故(摩二9- 11)。離開教會之職完成事奉後,卻漠視他人的需要,從沒有把別人的福祉放在眼中。他們的兒女需要你嗎?弟兄姊妹需要你的關懷嗎?抑或一切時間都是我的,都是用來娛樂、賺錢、戀棧權 力、自我享受等。若我們僅僅瞭解上帝,而不將 上帝的心意付諸行動,這樣就導致神對我們更嚴重的審判(路十二47-48;羅二12-16;雅三1)。 而且,信仰跟鄰舍相處必然相干的。因此,渴想耶和華的日子有禍了。耶和華的日子是審判和摧 毀惡行的日子(賽二12,十三6-9;耶四十六10; 結七19,十三5;珥一15,二1、11、31,三14; 番一7、14-18)
阿摩司書四章13節的意思是:「要專注的, 不是那日子來臨叫你又可在人面前炫耀你的所謂 敬虔,而是要留意那位塑造山嶽、製造暴風、在我們能力以外,又賞善罰惡的神,並知道祂極願 意把自己的心意告訴人,向人啟示和展露心意 的神。祂又是那位創造晨光(福),又施行審判 (幽暗/禍患)的主,祂腳踏脊背的那得勝之姿,駕馭敵人那拯救的威榮,使我們不得不承認耶和華萬軍的上帝實在是祂的名字。」以色列人得愛而不割愛,結果失去一切保障:第一,無食物─「牙齒亁淨」(6節),因為沒有食物;第 二,無雨,無水喝(7-8節)─上帝收回雨水, 人行路跌跌撞撞,沒有力氣;第三,無出產、無保障(9節)—園子是極佳的避暑勝地.也是興旺繁榮穩定的表徵,如今一片荒蕪。
三. 享受而不響應,後果是被私慾所吞噬 (四12-13),是禍!
上帝與祂子民的關係,是舊約的中心,清楚記載於那常重複的話中:「我要作你的神,你要作我的子民。」(出六7,十九5;耶三十22;結 三十六28;何二23)「約」的意義不是雙方協商 後的約,而在於上帝是發動者和決策者,因而是永遠屬於「恩約」(a covenant of grace);在這個契約中,以色列得上帝保證有祂的同在和祝福 ─當然是在恩約中,人須要走順服上帝的路。 試看所羅門驕傲地為神造了輝煌宏偉的聖殿,神的反應卻不是所羅門所預期的:
11所羅門造成了耶和華殿和王宮;在耶和華殿和王宮凡他心中所要做的,都順順利利地做成了。12夜間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我已聽了你的禱告, 也選擇這地方作為祭祀我的殿宇。13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吃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14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代下七11-14) 可見主日敬拜與平日的生命—謙卑、禱告、尋求神的面、離惡行善—息息相關。 若不響應這神的召命,毫無反應,對神的性情與話語沒有響應之心,後果是:(1) 無力吃喝 , 即是最基本享受生命的能力都消失;(2) 甚至不能再站起來(摩五2b);(3) 喪失身分,被遺棄─ 如童女(摩五2a),即被拋棄的妻子,自己無法生存。希伯來書十二25-29節有以下這話: 2 5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拒絕那向你們說 話的,因為那些拒絕了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2 6當時他的聲音 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2 7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要像受造之物一樣被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能常存。2 8所以,既然我們得了不能被震動的國度,就要感恩,照著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2 9因為我們的神是吞滅的火。」 (參利十1-7)
正如阿摩司的警告:「你當預備迎見你的 神」(四12),「迎見」這詞通常在兩種情況下使用的:
1. 屬於友善的,如迎接遠方客人(創十八2), 迎接上賓(撒下十九15);
2. 與迎戰敵人、接受敵人挑戰有關,有時意味抵擋、攻擊(王下二十三29;書八5、 22),也有時是不動武的談判(出五20, 七15)。
我們是如何預備自己呢?在日常的生活中, 特別在逆境不如意中,我們是否仍持守敬拜事奉的心—謙卑下來、禱告尋求主、離惡行善— 過配合神心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