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家折扣商店的商品購物袋上,有這樣的廣告詞:Find it, love it, and buy it for less。目前景氣低迷,很明顯地,美國許多人都要從追逐豪華奢侈轉向力求經濟實惠;而商店及產品的廣告訴求,也從以前所強調的高尚品味轉向如今的物超所值。正在思想這個現象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了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耶穌三次問彼得說「你愛我嗎?」。在彼得三次回答「你知道我愛你」之後,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為甚麽從購物袋的廣告詞,會聯想到主耶穌的話呢?因為廣告詞與教會事工有很高的相似性。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因為「我的羊」是耶穌的羊,所以我們要學習耶穌去尋找「失喪的羊」,這是廣告詞的第一句Find it 的聯想。找到了神所給的羊,接下來就要愛他們、餵養他們,這是廣告詞第二句 love it 的啟發。餵養羊的目的是要把他們獻給神,榮耀神。因為每個信主的人都是耶穌用祂的寶血重價買贖來的,所以福音是無價而不是廉價。因此,廣告詞的第三句需要作點小變動,改成buy it for priceless,然後用在教會的事工才更適切。
一般來說,傳福音、牧養和關顧是教會的三個主要事工。有人把它們稱為教會的鐵三角,或神賦予牧者的三項最重要任務,或羊群的三大需要吧!我們看到,舊金山灣區的許多教會的同工,對後二者──牧養及關顧──都深深覺得需要更多的學習。羊群進到教會,我們在主日講台上的供應如何?羊群需要吃草糧,我們查經的情況如何,羊群有所得著嗎?羊群不舒服,甚至生病了,牧者如何集眾同工之力一起來照顧他們?我們如何去愛神給我們的羊?
基督工人神學院與聖言資源中心有鑒於此,決定在神學院之外,聯合開辦牧養及關顧的訓練課程。我們的第一門課「講道進深」已於今年三月份週日晚間在聖言資源中心的教室上課,由賴若瀚牧師教授。總共有十五位同學參加,每人要上24小時的課。上課的人多半是有若干年站講台經驗的同工,也有少數目前尚在校學習的同學,因此除了賴牧師的講授之外,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切磋,彼此激勵。其中有些牧者是基神的校友,對他們而言,這訓練課程可以算是基神在他們畢業後提供的一種「售後服務」。考慮到同學及牧者的經濟負擔,我們對他們的收費都打了折扣。「講道進深」課堂上課結束之後, 我們將在今年五月份開始辦講道實習課,同學分別在2011年5月、11月及2012年5月實習。在每次實習中,每個學生都要講道一次,所以整個實習課程每人要講道三次。在實習課裏,賴牧師會針對每個同學的實習講道給與講評,同學們也會提出他們的建議。要分成三次上課,其目的乃在於使同學們有機會將所學應用在講台上。
今後我們將陸續開辦牧養進深課、查經小組長進深課、生命教練課,目的都是在於前面所說的牧養、關顧的進深學習,方法也將是沿用小班制,好使同學得到最大的幫助。願神賜福這樣的課程!
Author: Jay Lo
為何會有地震、海嘯、颱風等天災?
隨著資訊的發達,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所發生的災害可透過媒體,瞬息間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不斷看到悲慘的視像,衝擊著我們的心靈。這時,我們內心很自然地會問:為甚麼會有這些災難?它們有甚麼意義?若聖經所描繪的神是真實的,為何這些災難仍會發生?
災難並非神的本意
面對這些疑問,我們先要認定災難並非神的本意。神當初所造的伊甸園和將來的新天新地裏,都沒有地震、海嘯、颱風、龍捲風等災難。現今的災難是因罪──從一人(亞當)入了世界(羅五12),以致世界也在敗壞當中。神造人,要他們管轄和治理世界(創一26、 28,二15),所以在權柄上,人是在世界之上;在上的人既因罪墮落,在下的世界也跟隨他墮落了,因此世界也與人類一樣等待著救贖的來臨。羅馬書八章20至21節指出現今的世界在不自願中失去原有的意義,但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災難迫使我們注目於神
1. 天災提醒我們不要單單投資在這個世界的事情上,因一切都會廢去(彼後三10),只有神的國永久長存。人一生的精力若單放在這世界的事業上,至終會失望,因為事業無論多偉大,都不及天然的力量,後者可以一瞬間把世界事業掃光。事實上,天災是預告著主再來的一日;當萬物被銷化時,我們準備好沒有?
2. 天災提醒我們只有神才能賜予真正的平安和安慰。當生命消逝或被摧殘時,只有神所賜的永生才給人帶來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是應當稱頌的;他是憐憫之父,是賜各樣安慰的神;在我們所遭遇的各樣患難中,他都安慰我們,使我們能夠藉著神用以安慰我們自己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中的人。」(林後一3、 4,新漢語譯本)
3. 天災提醒我們要過一個為主而活的人生。從災難中我們看到,人的生命脆弱卻有強烈求生的意志,這激起我們思考人生存的目的。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人注定必有一死(來九27),為何當災難臨到時,人會如此驚訝?這是因為我們不能預料死亡何時臨到,也不能解釋為甚麼死亡可以隨時隨意來臨,它點中誰,就是誰,人無力也無權阻止。所以趁著還有氣息,就要好好衡量自己的一生,有意義地活下去。(腓一21-26)
4. 天災讓我們渴望著主快再來,結束人間一切的痛苦。希伯來書的作者宣告:「(基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二14),這是唯一能徹底解決人類痛苦的方法。使徒約翰看到神的整個計劃完成,便記下:「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廿一4)我渴望著主快來,你是否也如此渴望著?
教會聘牧的過程
華人教會要聘請牧師(或傳道人,下同),可算是一件大事,而且難度甚高。若是處理不當,影響甚為深遠。因此,必須用祈禱與審慎的態度來進行。
一. 基本的認定
牧師的職分是神所呼召的,他是蒙神差遣牧養教會的僕人。教會在聘牧過程中,切忌以聘請僱工的心態進行。從領導層至會眾,都應該在過程中顯出對神僕人的尊重。
二. 對牧師人選的要求
一般來說,對牧師的要求和盼望是:牧師受差遣到個別堂會,以牧養、教導及勸勉信徒,並祈禱傳道為事奉的重點。
對牧師人選的要求可以歸納如下:
1. 屬靈品格方面──提摩太前書三章1至7節對教會監督的要求,可適用於牧師;根據那幾節經文所提出的要求,可歸納在四個主要範疇內:屬靈的品格、對外的見證、家庭的管理,與事奉的能力。
2. 信仰方面──應聘的牧師要認同福音派的信仰,教會最好要有一定的信仰條款,讓應聘的牧師可作參考,亦可以讓他提出那些不一樣的看法。
3. 恩賜方面──應聘的牧師須具備牧養、治理、講道與訓練等方面的恩賜。
4. 經驗方面──應聘的牧師最好要有當地牧養教會的經驗,這樣才能容易適應並投入事奉。語言方面,他當然要能熟悉會眾的語言。
5. 家庭方面──應聘的牧師最好是已婚,這樣會比較容易勝任牧養工作,當然,這並不排除個別例外情況出現,因為耶穌基督與保羅都是不曾結婚的。師母必須與牧師同心,有負擔於牧師的事奉。當然,傳統的「買一送一」的觀念,隨著時代的轉變已有不同。然而,師母若能對教會的事奉有所參與(不一定要參與很多),將會是牧師事奉的一大祝福。
6. 與人同工和相處方面──在教會中的事奉是不能不接觸人的,牧師要能帶領團隊發揮最大的功能,因此他不宜抱持獨行俠的心態。
三. 聘牧的過程
當有牧師職位出缺時,教會應組成「聘牧委員會」,專注並積極物色合適的牧師人選。聘牧委員會成員的多寡可按需要而定,最好有傳道人、長執與會眾代表參與其中。
遇有合適的應聘人選後,聘牧委員會可邀請牧師候選人寄上個人資料一份,以供參考。申請表上所需填寫的項目不宜太多,因為有負擔要來的牧師,看見表格頁數太多就會望而生畏。而且好的牧師會受到多個教會垂青,因此不要在填寫表格事上為應聘的牧師帶來太多的不便。
聘牧委員可致電給牧師候選人所列舉的推薦人,和他曾牧養之教會的屬靈領袖,以諮詢有關候選人事宜。同時,亦可以請教一些有經驗的牧師,從旁取得一些有關候選人的資料。
其後,邀請候選人前來教會證道(最好亦邀師母同來),並與聘牧委員會的成員面談。牧師與師母可與各長老、執事,並各團契的弟兄姊妹彼此交通、認識。不要讓會眾問太多的問題,因為會眾並不一定懂得發問;若提出了一些不合宜的問題,那就弄巧反拙了。
在約談與訪查後,聘牧委員會將各方面資料作最後整理,以決定候選人是否適合。若同意候選人是適合人選,就可舉薦給教會長執會(或教會最高決策團體,下同)。經由長執會無異議通過後,就召開特別會友大會(如有這樣的必要);在會友大會通過後,就由長執會以書面發出聘請信。
結語
請注意,教會不要好高騖遠,以為要請「名牧」來牧養教會才好。一來,這世上的「名牧」並不多;二來,他們不一定願意應聘到你的教會。最好能請一些腳踏實地、勤奮事奉,有遠大志向,且願意與教會各人同心並一同成長的牧者
十步研經法示範4 – 使徒行傳一章八節
第五步驟:逐題解答
根據第五步驟「逐題解答」的前九個大原則,先行解答第1-5題共五個問題。九大原則表列如下:
解釋的原則 |
意 義 |
1.實義解釋 |
按照文詞語句最自然、最正常、而又最通用的意義去解釋經文。 |
2.上文下理 |
根據經文的合一性去發現各部份的文詞關係,再按照這種緊密的關係去理解經文的意義。 |
3.歷史背景 |
認定經文是作者在某時代對特定讀者所傳遞的信息,因此,要藉著瞭解經文當時的歷史、地理、文化與風俗等背景資料來推敲經文的意義。 |
4.文法結構 |
瞭解作者如何藉著詞字、片語與句子作為基本材料,配合在文法的架構中而產生的整體意義。 |
5.詞的研究 |
研讀個別「詞字」本身所擁有可能的意義,並透過歸納或演繹的方式去斷定個別「詞字」在經文中的意義。 |
6.以經解經 |
根據聖經整體的合一性,引用或參照其他同類主題的經文,藉著比對與映襯的方法對該主題有較全面性的認識。 |
7.比較經文 |
是以經解經法的一種,將類同事件或真理的兩面予以比較,從不同的角度去推敲與歸納經文的意義。 |
8.化解象喻 |
採取正確解經原則去解釋經文中的修辭法或象徵性用語。 |
9.邏輯推理 |
遵照文字溝通的正常思維過程去推斷出經文最合理的意義。 |
以上的解經九大原則,好像一個工具箱裡的九項工具,在解答問題的時候不是每次都要用上九項或是多項,乃要看情況與需要而定。有時候可以幾項原則一同使用,但有時候只需要一項。但無論如何,解答問題應該不會離開這些原則。
以下是使徒行傳一章8節頭五條問題的解答(所採用的解經原則已附在括弧內,以供參考):
1. 這節經文與上文有甚麼樣的關係?為甚麼耶穌不正面回答門徒的問題,而引出這節經文的教導?
• 上文記述門徒關注以色列國復興的時間,因此問耶穌。當時的猶太人都有一個期待,他們等候神所應許的彌賽亞來臨,拯救他們脫離一切政治的仇敵。在多年羅馬的政權統治下,當時的猶太百姓十分盼望彌賽亞來臨建立地上的國度。門徒在一章6-7所問的正反映這種心態。(上文下理;歷史背景)
• 耶穌先指出以色列復興的時間不是他們可以知道的(徒一7),然後立時轉變話題,表明他們所問的並不是最重要的事。(邏輯推理)
• 從一8開始的連接詞「但…」可見,耶穌要他們等候聖靈的降臨,得著能力到地極作祂的見證人。耶穌所注重的不是政治國權的建立,乃是致力於屬靈國度的拓展,這屬靈的國度乃建基於祂的死與復活的救贖。(上文下理)
2. 聖靈是誰?祂與父神並耶穌有甚麼樣的關係?
• 聖靈是三一神中的第三位。「三一神」的信仰是福音派信仰的核心。(詞的意義)
• 聖靈是主耶穌應許要來的另外一位「保惠師」(參約十四16-17;約十六7-10)(以經解經)。
• 「保惠師」(paraclete)這詞原來的意義十分豐富,它基本的字義是「在旁呼叫」(calling alongside),可以有:「勸慰者」、「中保」、「法庭上的見證人」、「辯護律師」、「在旁營救者」、「個人教師」等意思。(詞的意義)
• 「保惠師」亦可以是「戰友」。古時希臘士兵在作戰時,經常是兩個人一小隊。在遇見仇敵時,他們會背對背站著,構成三百六十度的視野,保衛戰友盲點的所在。(歷史背景)
• 祂是「另外」一位保惠師(約十四16-17),表明祂有位格,不只是一種力量。(詞的意義、邏輯推理)
• 聖靈來要引導門徒明白耶穌所教導的一切真理(約十六13)。(以經解經)
• 從徒一8的下半節看,聖靈來要賜門徒屬天的能力,讓他們可以作主的見證人(上文下理)。
• 使徒行傳第二章說明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的情況(上文下理)。
3. 聖靈在甚麼時候降臨?又聖靈降臨的時候有甚麼現象出現?
聖靈降臨的情況,記載於使徒行傳第二章五旬節的時候,當時有以下的現象可見:(上文下理)
• 有大聲音;
• 有大風吹過;
• 舌頭如火熖降在他們身上;
• 他們被聖靈充滿;
• 開始說別國的話。
4. 聖靈降臨對當時的門徒有甚麼重大的意義?
與經文看來,耶穌吩咐門徒要在耶穌撒冷等候聖靈的降臨,祂的降臨亦相等於「聖靈的洗」(徒一5),對當時的門徒可有幾項重要的意義(邏輯推理):
• 應驗耶穌在世時有關聖靈的應許(約十四16-17;十六13)。
• 接續耶穌在地上與他們同在,並且成為他們的保惠師,在旁引導與幫助他們完成所託付給他們的工作。
• 賜他們到地極去作見證的能力,這是他們所極度需要的,因為他們從耶穌被捕至受死,都是膽怯的一群。
5. 聖靈降臨會使門徒得著能力?是甚麼樣的能力?
聖靈降臨為門徒帶來的能力不是身體上的力量,乃是靈裡的力量。這力量是與為主作見證有關的(參徒二章、四章),其中包括(上文下理、以經解經):
• 有口才可以說別國的話。
• 行神蹟異能。
• 充滿膽量,在敵對的公會領袖面前,以及反對的群眾中作見證。
**下期預告:再根據解答問題的九大原則:實義解釋、上文下理、歷史背景、詞的意義、文法結構、以經解經、比較經文、化解象喻、邏輯推理;去解答使徒行傳章8節所發的第6題至第10題問題。
解釋經文
解釋經文的時候,可將第4與第5步驟併合在一起處理。在發問題之後可以隨時解答
1. 第 4 步驟:勤發問題
2. 第 5 步驟:逐題解答
經節 |
勤發問題 |
逐題解答 |
v.1 |
-雅各是誰?這雅各是否耶穌的兄弟雅各? -雅各為何以稱耶穌為「主」,稱自己為「僕人 -「散住」是甚麼意思?他們散住在甚麼地方?他們身處在怎樣的處境? -這書是寫給一地方的讀者,還是一本公開傳閱的書信? |
-雅各是耶穌的親兄弟(參導論,歷史背景) -表明他的謙卑;並且以屬靈的關係自稱,不用肉身的關係(邏輯推理) -「散住」是「分散居住」,表示當時的讀者分散在各處居住,可能是因信仰而受到逼迫所致(歷史背景) -可以推論說這封書可能會在不同的教會中傳閱(邏輯推理) |
v.2-4 |
-第1節與第2-12節有甚麼關連? -雅各為何稱呼讀者為「弟兄」? -「試煉」是甚麼意思? -試煉和試探有甚麼不同? -「百般的試煉」是甚麼意思? -「以為」是甚麼意思? -「大喜樂」是一種心態還是表現? -信心受考驗是否一定會生出忍耐?有沒有例外情況? -「忍耐」是甚麼意思? -為甚麼有些人不能生出忍耐? -「成功」是甚麼意思? -「成全完備、毫無缺欠」是甚麼意思? -這一小段的要旨是甚麼? |
-第1節是「問安」,第2-12節是本書的內文,在思維邏輯上沒有甚麼關係(上文下理) -顯示本書寫作對象是信徒(詞的意義) -試煉(perasmos,中文可音譯為「派拉司莫司」),可指「試煉」或「試探」(詞的意義) -簡單來說,試煉是從神而來,指外在不如意的環境、苦難或磨煉;試探是從撒旦而來,為要使人犯罪。 -「百般」是指不同的種類,以不同形式或情況出現(如約伯所經歷的)。可指當時信徒因信仰所受的逼迫(信仰上)或生活上所經歷的磨煉(如下文的「富足降卑」) -「以為」是「以此為」,沒有假設或不肯定的意思 -喜樂基本上是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會帶出喜樂的表現。「大喜樂」更是強調它強烈的程度 -忍耐是信心受試驗之後的產品,當然忍耐亦要經過一段過程才能達到最佳果效(參下文的「也當成功」,上文下理) -是指心靈裡的定力,是屬靈生命的一項表現;同時亦是聖靈的果子(參西三12;加五22-23) -因為他們中途放棄,不能堅守到底 -是忍耐持之以恆的所得到的完美結果 -指信徒屬靈生命達到成熟的境地 -信徒在經歷試煉仍要存喜樂的心,因為知道經過試煉之後,靈命可以得到成熟 |
v.5-8 |
-第5節和2-4節有何關連? -甚麼是「智慧」? -智慧與聰明有甚麼分別? -為甚麼要在試煉中要向神「求智慧」? -為甚麼主「必定」會把智慧賜給那些向祂祈求的人? -在甚麼情況下,神必會把智慧賜給人? -人為甚麼會疑惑? -雅各用那些畫象形容疑惑的人?這些畫象帶出甚麼意義? -為甚麼疑惑的人不能得到所祈求的? -「心懷二意」是甚麼意思? -這一小段的要旨是甚麼? |
-要在試煉中有喜樂,就要具備一種屬天的智慧與觀點。在雅各書的讀者中,相信有些人是缺少在試煉中處事的智慧 -因雅各書經常引用箴言,因此這裡所說的智慧與箴言書的相近。「智慧」是指一種基於敬畏神而來的處世觀點 -智慧是從敬畏神而來,聰明是基於有高的智商。一個聰明人不一定有智慧,一個智慧人亦不一定智商高;但智慧人必定經常親近神,根據神的心意而生活 -因為人在試煉中特別容易靠自己的小聰明行事,以致犯罪跌到離棄神 -因為這是神本性的特質:祂是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 -人必須要用信心求 -因為倚靠自己有限力量不能勝過環境,但對神的屬性亦缺乏認識和經歷 -他用兩個畫象來形容:被風吹動的波浪與心懷二意的行路者。這兩個畫象都說明一項真理:疑惑的人搖擺不定,沒有定見 -疑惑是不信,祈禱要蒙神應允必須具備信心(參五16)。 -是對決定事情的時候拿不準,對神沒有完全委身,對人生追求的目標亦不清楚 -信徒在面對試煉時,要向神求取智慧,神必定會賜給我們 |
v.9-11 |
-「卑微」是指那一方面說的?是物質上?心靈上?還是其他? -「升高」是甚麼意思? -「喜樂」在和合本與第2節的「喜樂」相同,但新國際譯本卻不一樣。它們是否同一詞? -「富足」是指那一方面說的?是物質上?心靈上?還是其他? -第9-10節要指出甚麼原則? -「過去」是指甚麼說的?是指富人還是他的財富? -富人是指哪些人? -為甚麼雅各要提到「失去財富」? -第11節和9-10兩節怎樣連在一起? |
-「卑微」與下文的「富足」相對,應該是指到物質上的窮困說的 -在物質上得到補足,以致在人前的地位提升 -原文是兩個不同的詞:前者指出「心靈裡的快樂」;後者有「因擁有某些事物而誇口,以致歡喜快樂 -是指物質上的豐富 -指出人所擁有的物質與地位都不能長存,因此不論外在的環境如何,我們都應該同樣喜樂 -指到富人連同他們的財富都會一同過去 -指那些胡作非為的富人,他們會連同自己的財富會一同過去 -因為失去財富是一種試煉 -作者要說明信徒要有一種屬天的觀點:財富只是身外物,是短暫的,不要因為沒有而憂傷。相反地,要為屬靈有價值的事物而喜樂 |
v.12 |
-「忍受試探」與第2節的「忍耐」有甚麼不同? -「試探」與「試煉」的分別在那裡? -「經過試驗」是甚麼意思? -「生命的冠冕」是指甚麼? -是否只有「愛神的人」才能支取這樣的應許? -怎樣的人才算是「愛神的人」? |
-沒有不同!都是指到在不如意處境中的一種恆久的定力 -參第2節同一問題的答案 -有考驗合格的意思 -是「生命更為充實和豐盛」的意思 -根據這段經文:是! -在困境中仍然按神心意行事的人,不是因為死板地要遵守,乃是因為愛祂而遵守 |
4. 第 7 步驟:找出主題
4.1 從三個小段的意義,再歸納出一個信息,這信息是用一句話將它的主題說出來
經文 |
主題 |
v.2-12 |
雅各要讀者勇於面對生命中的各樣試煉,並且要用喜樂恆忍,尋求智慧,與持定屬天觀點的心態去面對 |
|
分段大綱 |
|
引言 – 問安語(一1) 一、遇試煉當喜樂恆忍(一2-4) A.心存喜樂(2-3) B.堅定恆忍(4) 二、遇試煉當祈求智慧(一5-8) A.認清對象(5) B.毫不疑惑(6-8) 三、遇試煉當持屬天觀點(一9-12) A. 或順或逆處之泰然(9-11) B. 不卑不亢盼望賞賜(12) |
觀察經文
在預備查經時,「細察事實」和「認清關係」可以同步進行,使整個觀察的過程能以一氣呵成。
1. 第 1 步驟:細察事實
2. 第 2 步驟:認清關係
經節 | 經文內容 | 細察事實與認清關係 |
v.1
|
作 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
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 |
– 文體﹕書信說明文(文體)
– 作者﹕雅各(作者) – 讀者﹕散開居住的十二支派的信徒(受書人) – 作者自稱是「神和主耶穌的僕人」,(主僕關係 / 權力關係)
– 這是作者向讀者的問安 – 「散住」是「分散居住」,分散在甚麼地方則有待查考(地點) – 「十二支派」是舊約用語,是用指整體以色列說的。在新約中使用是難解的用語(難解用語)
– 第1節是雅各對讀者的問安
|
v2. | 我的弟兄們、
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
都要以為大喜樂
|
– 第二節開始一個新主題,上文是問安,這裡是討論書信的內文
– 「兄弟們」是平輩稱呼,是較親密的稱呼(平輩關係 / 氣氛)
– 「試煉」給人第一印象是「一些使人不快的事情」,它的正意有待查考(難解用語) – 在新國際譯本有「當你們落在…」(Whenever),雅各討論試煉來臨必然性(來的時間),不是它的可能性(來的可能)(比較譯本) – 「百般」形容試煉來臨的方式
– 在試煉中「要」喜樂是一個命令(命令) – 「都要」是全面性,不是局部性(強調用語) – 「以為」的意義有待查考 – 一般人在「試煉」中不會有「喜樂」的表現,二者並不協調(映襯) – 「大喜樂」是強調的形容(強調用語)
|
v.3 | 因為
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
– 「因為」是連接詞,將第2與第3節接連在一起。可見這兩節經文同屬一段(連接詞,上文下理)
– 「因為」表明第3節是第2節命令的原因(因果關係)
– 「知道」是動詞;下文是「知道」的內容(內容) – 「信心」是在試煉時要存的態度(態度) – 「經過試驗」是「信心」所要經過的過程(過程) – 「忍耐」是「信心經過試煉」後所產生的結果(先後關係 / 因果關係)。先有信心,然後信心經過試煉,最後生出忍耐
|
v.4 | 但忍耐也當成功、
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
– 「但」是連接詞,但新國際譯本沒有出現,和合本加上似乎沒有映襯的功能,相信是加強(intensify)的用法(連接詞 / 比較譯本)
– 第4節仍接續第2-3節,因此它們是屬同一段落(上文下理) – 「忍耐」一詞重覆出現(重覆用語),是試煉時的態度 – 「忍耐也當成功」說明忍耐要通過一個過程,最後才產生功效(過程)。 – 在試煉中不單要「喜樂」(2節),也當要「忍耐」(3-4節)(態度)。
– 「使」表明下文乃上文的「目的」(因果關係)。若能在試煉中忍耐,結果是會「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 第2-4節是屬同一段,雅各給讀者一個命令:要他們在試煉中存喜樂的心態。但這命令似乎有違常情,因試煉與喜樂二者不能協調。他不單命令信徒要喜樂,更要學習忍耐,最終使人達到「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的地步。
|
v.5 | 你們
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
應當求
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 |
– 「你們」,與第2節的「你們」互相呼應(上文下理 / 重覆用語)。這樣重覆出現暗示第5節是一個新段落的開始。
– 「缺少智慧」連於上文,是應付試煉時所需的智慧(上文下理) – 「缺少」可連於上文的「毫無缺欠」(重覆詞句)
– 「應當」帶著命令的語氣(命令) – 在「缺少智慧」的時候,可以「求」(先後關係 / 因果關係) – 祈求的對象是神(對象)
– 經文提述神的兩項特質 – 「厚賜與眾人」的「厚賜」是正面的特質 – 「不斥責人」是用否定反面的特質來加強正面「厚賜」的特質) – 「主就必賜給他」是上文兩項特質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同時是上文「求」的結果(因果關係)
|
v.6 | 只要
憑着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
– 「只要」是連接詞,上文指向神的特質,下文指到人的回應(連接詞 / 映襯)
– 人的回應需要「憑著信心求」(態度) – 「一點不疑惑」是用否定反面的特質來加強正面「信心」的特質(重覆用語 / 強調用語) – 「因為」指出因果的關係(因果關係) – 「疑惑的人」像海中搖動的「波浪」(象喻用語 / 對比)
|
v.7 |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 | – 「這樣的人」指上文「疑惑的人」(上文下理)
– 「不要想」是強調用語(強調用語) – 「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是上文第6節「疑惑」的結果(因果關係),疑惑的結果是不能得到上文5節的「智慧」(因果關係) – 「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與上文「主就必賜給他」(5節)是強烈的映襯(映襯) |
v.8 | 心懷二意的人
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
– 「心懷二意的人」與上文「疑惑的人」遙遙呼應(對比)
– 另一個例證:行路的人(象徵用語) – 「沒有定見」與上文6節的「被風吹動翻騰」屬同類(對比) – 從兩個象徵用語看來,「心懷二意的人」與「疑惑的人」放在平行位置,這兩類人是屬同一類。
– 第5-8節集中在「求智慧」的事上,與第2-4節的主題稍有不同。這小段緊接第4節,與試煉的大課題仍有關係。它的連接點在於在試煉中要學習求智慧。
|
v.9 |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
|
– 「卑微的弟兄」與上文新段落所用的稱呼相近(參2節與5節),是另外一小段落的開始。(對比 / 上文下理)
– 「卑微」與「升高」是映襯(映襯) –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是命令(命令) – 這裡的「喜樂」可連於第2節出現的「大喜樂」(重覆語句) – 但新國際譯本用「引以為傲」(”proud”)來形容,它的意義有待查考(比較譯本)
|
v.10 | 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
因為他必要過去、
如同草上的花一樣 |
– 「富足的降卑」與上文「卑微的升高」是映襯(映襯)
– 「也該如此」是指上文「喜樂」的態度(對比) – 降卑時仍要喜樂,是呼應第2節所說在試煉時要喜樂(重覆語句) – 我們可以理解「卑微弟兄的升高」時要喜樂;但「富足的降卑」仍要喜樂就甚費解了(不協調的映襯)。這難解的映襯有待查考
– 「因為」指出原因:下文(10節下-11節)是上文(10節上)的「因」(因果關係) – 「他必要過去」十分特別,雅各說「他」必要過去,不是他的財富要過去。(難解用語)
– 「如同」表明這是另外一個比方(象徵用語),乃用草與花來作比方
|
v.11 | 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
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
– 「太陽出來,熱風颳起」(因),「草要枯乾,花要凋謝」(果)
– 「美容就消沒了」(因果關係)
– 這裡從「富足的人」(參第10節)轉變為「他所行的事」(映襯) – 「衰殘」與上文的「過去」,「凋謝」,「消沒」等詞是同義(對比)
|
v.12 |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
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 |
– 「忍受試探的人」,「試探」在新國際譯本作「試煉」(”trials”),應是連於上文(不是下文)所討論的主題(比較譯本 / 上文下理)
– 「忍受試探的人」是另一稱呼,與上文第2節,第5節,第9節所用的不同稱呼來作新段落的開始互相呼應 – 「忍受試探」是「因」,「有福」是「果」(因果關係)
– 「因為」表明下文是上文的「因」(因果關係) – 這節經文重覆第2-4節的幾個重點(對比) – 「忍受」與「忍耐」(3-4節) – 「經過試驗之後」與「經過試驗」(3節) – 「有福」與「成全完備,毫無缺欠」(4節)亦屬同義 – 「生命的冠冕」是經過試驗之後的結果(因果關係),與第4節的「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相近 – 「生命的冠冕」是象徵性用語(象徵性用語),它連接於「有福的」,是福氣的一種(對比)
– 這生命的冠冕是主應許給人的(上文是應許) – 這些得到冠冕的人是那些愛祂之人
– 第9-12節說明卑微人升高與富足人降卑,兩種情況都要喜樂。最後在12節雅各重覆2-4的信息作為他這小段落的結論。
|
3. 第 3 步驟:注意結構
經節 |
經文結構按初步的觀察可以分為五段 |
v.1 |
– 雅各向散住在十二支派之人問安 |
v.2-4 |
– 在試煉中要存喜樂與忍耐的態度 |
v.5-8 |
– 在試煉中要用堅定的信心求智慧 |
v.9-11 |
– 無論在甚麼樣的情況下都要喜樂 |
v.12 |
– 重述2-4節的主題:忍受試煉的人是有福的,必得生命的冠冕 |
在觀察經文的過程中,可以將1-12節分為四個小段落,分別是第1節、第2-4節、第5-8節和第9-12節。這四個小段可以成為查經時的四個部分。以下我們進入「解釋」的階段,我們要將從觀察所得的資料送到解釋的工廠加工提煉,藉著發問與回答來解釋經文重要的要點與信息。
(待續)
雅歌書論夫婦恩愛之道
舊約雅歌書可算是一本十分難明的書,不少信徒在讀的時候都不知從何入手,有時甚至會跳頁而不讀。
其實雅歌書之所以被納入在舊約的正典中,自有它的價值所在。它是一本愛情的對話錄,將一對古代男女從相戀到結合的經歷與談話記錄下來,教導後世的夫婦們學習婚姻恩愛之道。
有人可能認為講述純粹講述男女婚愛的一本書,為何可以被納入在正典內呢?德爾(Jack S. Deere)說得好:「這在開始時會令人有詫異的感覺,但再想深一層,神將一本認同婚姻的美麗與純潔的書納入在正典中,並沒有甚麼希奇的地方!神創造男與女(創一27;參二20-23),又設立婚姻,使它神聖(創二24)。因為世俗人將性愛看為污穢不潔,將它的意義扭曲,甚至諸多被利用;亦因為許多婚姻因缺少真愛、忠誠與專一的特質而至終失敗;故此將一本認同婚愛的全備與純潔的書放在聖經裡,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Jack S Deere, “Song of Songs,” in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I:1010)
當然,所羅門與書拉密女之間的婚愛,可以用作反影神與祂的百姓以及基督對教會的關係。摩爾根(G. Campbell Morgan)訂定了一個基本的進路:「雅歌書必須要先被視作描繪人類感情之歌… 然後這種思想才可以被嚴格地提昇至更高的價值,就是人的靈與神的靈,以及教會與基督之間的合一相交。」(G. Campbell. Morgan, Analysed Bible, 197)
因此用雅歌書來探討婚愛的關係是合理的,而且是有獨特意義的。
【聖言中心】曾在過去在不同的教會主持「從雅歌書論夫婦恩愛之道」。本講座旨在從雅歌書所羅門與書拉密女彼此相悅、相愛、相親的對話,探討夫妻恩愛的五個屬靈定律 – 戀慕律、讚悅律、親密律、解困律與真愛律;並藉著互動的習作、討論與分享,引導夫婦們將屬靈原則應用在婚姻生活上。
以下是一些對雅歌講座中的回響:
能夠暫時放下工作及家庭的瑣事與太太一同用一個周末去檢討婚姻生活及夫妻關係,是十分有意義,又使我學習很多。經過五年多婚姻的生活,我們之間的磨擦漸多。這是一個很難的聚會,用聖經的角度去解決婚姻生活的種種困難。(多倫多北約浸信會林偉略弟兄)
由賴若瀚牧師帶領的 『從雅歌書看夫婦恩愛之道』的講座,有異於一般的夫婦講座。它使參加者對雅歌書有深切的認識,從而帶出屬靈的原則,應用在婚姻的生活上。夫婦學員有機會即學即用,聆聽彼此的心聲,重整彼此的關係。最後的『 愛筳』使講座劃下美好的句點。從弟兄姊妹的見證及領受看來,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推薦的特別講座。(北加州菲利蒙華人播道會,陳美瑛傳道)
夫妻之間需要相互溝通,夫妻之間的關係就像自己的身體,在沒有體檢以前,總以爲自己的身體很好,沒有任何問題;體檢之後,才發現有些地方已亮了紅燈,需要儘快修補。(北加州基督之家第三家一姊妹)
我們以為老夫老妻的婚姻生活應該是靜如止水,那是正常的。但經過這次講座之後,我們的愛火再次被燃點起來。感謝神。(三藩市恩福播道會一對老夫老妻)
以往學習婚姻的生活多從坊間的書本以及不同的講座而來、但今次首次從經文榜樣學習是第一次,讓我更清楚神的教導與賜福,聖經是我不生的指引,在婚姻的重要問題上有根可尋。(香港平安福音堂一弟兄)
這次講座我最大的得著是在聖餐台前與我的配偶認罪,再次使我們的婚姻帶到屬靈更高的層面,再次將自己奉獻給神在。(三藩市恩福播道會一弟兄)
如有意參加或開辦雅歌夫婦恩愛講座,可以本中心聯絡。
牧師(傳道人)可否賺外快?
這條問題隨著發問者的身份、出發點、文化和處境可有不同的取向,在不知詳情下很難以一概全地回答,所以不能絕對化回答一個相對的問題。但這並不表示聖經對此提問沒有原則性的指引;要尋找一個完善的答案,最低限度要兼顧考慮以下四方面:
一、「牧師」的身份與呼召
首先,要弄清楚提問中的「牧師」(傳道人)是指怎麼樣的牧師?他對主的承諾是甚麼?他曾向主作過全職事奉的承諾嗎?若是有的話,他就不當以世務纏身,倒要專心傳道、靠福音養生(提後一9、 11,二4)。當然,這是他個人對主的承諾,別人不一定會知道;但許多時候,因著他的名銜或所獲授的職位,別人假定了他已有向主作過全職事奉的承諾。若是受按立的「牧師」,這是否他和按立他的牧師團按立他時所了解和認定的承諾?
另一方面,神既命定傳道人不以世務纏身卻要以福音養生,同樣地祂也要求會眾──特別是教會中的平信徒領袖,加倍敬奉在他們中間治理和教導他們的傳道人(提前五17),不單要供應傳道人基本生活所需的,更要從他們所供奉的態度和數量中表示對傳道人的敬意。
二、「牧師」與堂會之間的關係
今日西方社會,傳道人多是受聘於一所堂會(或機構,下同),傳道人與會眾之間當然有聖經明文指定的關係。但既是堂會或機構,便有政府(稅務局等),也必有人為的制度。為了滿足這些人為制度,傳道人與堂會之間是怎樣了解這些制度?他們彼此如何看牧職?有一致的看法嗎?還是當中有分歧?傳道人有他固定的工作範圍嗎?有上、下班制度嗎?休假那天他可自由地使用他的時間嗎?這些都是傳道人和堂會之間要有共識的議題,有了共識,才可避免日後不必要的誤會。簡單地說,在聖經教訓和屬世制度之間,堂會與傳道人要有共同一致的理解和衡量標準。
另一方面,事主的心源於主,傳道人最終是要向主負責,不要誤以為事事可用制度來監管,就能解決問題。既是人為的制度,就有人為的對策。傳道人事奉的負擔和方向要尊重,堂會當盡力支持傳道人(或任何一位肢體)所熱心致力的聖工。若傳道人的熱忱超越了堂會所能認同的,是時候雙方反省異象、職責和職位的相配和相容了。
三、確保職務的誠信、福音的單純──不要混淆主道
提問中以「外快」來形容,我相信那是指傳道人在堂會職務以外,私下的事奉(例:應邀去神學院任教短期課程)。其實,用「外快」來形容這些事奉已帶著貶義,反映著不合聖經的態度,又假設著這些事奉動機全是為了金錢而作。事實上,許多時候傳道人在這些事奉上所付出的是遠超過他所收入的。
但話又要轉回來,若提問中的「外快」是指一些與福音和神的國拉不上直接關係的活動,如推介或售買健康產品、兼職從事保險工作等,這確實有損傳道人的形象,甚至濫用了一般信眾對傳道人的信任。為了確保職務的誠信、福音的單純,傳道人不宜與信徒之間有經濟上的瓜葛,使雙方關係複雜了,甚至惹起不必要的是非。退一步說,就算是售買聖經、組團去聖地等屬靈活動,也要審慎和認真地去處理和執行,不要給魔鬼留地步。
四、動機與存心
要真正了解問題的癥結,必須先了解是甚麼驅使傳道人賺「外快」?請不要太快下結論,最理想還是雙方心平氣和、在愛心驅使下,在主裏溝通。嘗試了解傳道人賺「外快」的最終原因何在?是因經濟所需而要作?是為福音的緣故?還是他對外面的事工感到更興奮,給他帶來滿足、成就和喜樂?
若是經濟的需要,堂會當在神面前反思,務要供應傳道人的需用,不要叫他有後顧之憂。若是為福音的緣故,堂會可否視傳道人在職務以外的事奉也是堂會事工的外展?傳道人又可否忍耐地向會眾灌輸新思維,使他們有更大的胸襟、更廣的視野。若堂會中的事奉再不能給傳道人帶來同等的滿足、成就和喜樂,那是當反省的時候了。受教者當供給施教者的需用,這是聖經的教導(加六6)。但若傳道人的事奉熱忱已轉移到別的地方,而現今供應傳道人需用的堂會又未能完全認同此熱忱的轉移時,當中的張力可想而知。
結論
傳道人能否賺「外快」?以上提出了四個要兼顧考慮的層面,亦提及了不同的情境,以及對堂會和傳道人的建議。但嚴格來說,我並沒有答覆這條問題,因當中所涉及的因素是超越這簡短篇幅所能囊括的,這裏只是提供一點討論和思考的方向,期望有助堂會與傳道人之間的反省和溝通。
應用經文
1. 第 8 步驟:寫下原則(這原則是查經時的「主題信息」)
1.1 經文的應用原則仍根據第7步驟的經文主題而來。普遍來說,對於新約的說明文體(書信的文體),經文的主題是不會受到文化因素的規限(神學原則應用法的第一重測試),因為新約的讀者與二十一世紀的信徒都同屬於新約時代的信徒
1.2 「勇於面對試煉」這主題亦合乎聖經整體的教導(神學原則應用法的第二重則試),故此可以將主題轉為原則予以應用。
1.3 應用的原則十分廣濶,因此可以按照第7步驟所寫下的分段重點,作為小原則來應用。當然,這些小原則必須包括在應用大原則的主題信息之內。
1.4 這主題的信息和分題的重點是帶領查經的組長所要注意的重點
主題信息 |
v. 2-12 |
「勇於面對試煉」 |
分段重點 |
v. 1 v. 2-4 v.5-8 v.9-12 |
引言 – 問安語 1. 遇試煉當喜樂恆忍 2. 遇試煉當祈求智慧 3. 遇試煉當持屬天觀點 |
2. 第 9 步驟:列出細節
2.1 根據第8步的三個分段的重點,可以列出一些實行的細節。
2.2 這些細節可以用「思想問題」與「列出行動」來先行應用。然後在帶領查經時可以再加上「分享討論」與「活動建議」。
2.3 在這次的查經中,重點可放在2-12節,第1節是引言,故此可以簡單帶過。
分段經文 |
分段重點 |
應用細節 |
v.1 引言 |
問安 |
– 雅各的謙卑,看重自己的主耶穌的僕人,這對我在事奉的時候可以有甚麼樣的提醒? |
v. 2-4 |
遇試煉當喜樂恆忍 |
– 我在遇見困境時經常的第一反應是甚麼? – 震驚、悲痛、無奈、埋怨、發怒?還是冷靜、等候神… – 我現在落在甚麼樣的光境中?請說出較嚴重的一項 – 在試煉中心存喜樂與恆忍容易嗎?有甚麼事物會難阻我這樣作呢? – 回想一次在試煉中,我如何與神會面,又這次經歷給我帶來的屬靈功課與省思(益處) – 有甚麼樣的祕訣可以保持我在試煉中仍能心存喜樂? – 默想聖經、肢體支持、屬靈閱讀、禱告等候… |
v.5-8 |
遇試煉當祈求智慧 |
– 在試煉中若不向神求智慧,一般人會用甚麼方法去處理困境?而通常的結果會怎樣? – 神透過甚麼途徑賜給人智慧?我應該怎樣向神求取智慧? – 透過祂的話語(詩一一九98-100, 105) – 透過禱告尋求 – 我的決定:在未來一星期中,我每天都要靈修,向神禱告求主賜智慧,並背頌一節聖經的經文 |
v.9-12 |
遇試煉當持屬天觀點 |
– 當我個人的財富從少變多,或是在人面前的地位從卑至高的時候,我經常的反應是怎樣? – 當我個人的財富從多變少,或是在人面前的地位從高降卑的時候,我經常的反應又是怎樣? – 以上兩項,那一項對我構成更大的試煉?為甚麼? – 有甚麼實際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建立並持守一種屬天的觀點:無論環境如何,都容易改變我的心境? – 在這星期內將雅一2-4背誦 – 行動建議:寫一篇約一百字的禱文,並找一位屬靈同伴一同禱告(禱文內容包括:讚美神的信實與慈愛;講述現時的困難;如何求喜樂、求忍耐、求智慧、求堅信等) |
3. 第 10 步驟:身體力行
3.1 在個人讀經時,必須注意先將信息應用與實踐
3.2 按照上面所列出的行動,實行在自己的事奉與生活中
3.3 可以找一、兩個屬靈同伴一同學習,將會更為有效
在婚愛中洋溢讚悅之情
活在世上,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接納、賞識與尊重。一個從未受過別人讚賞或肯定的人,他的人生不會快樂,工作亦不能有良好的表現。根據一項統計顯示,在公司上班的人,他們工作的表現與老闆的讚賞有著直接與密切的關係。
在職場上如是,在婚姻關係亦如是。
雅歌書之所以寶貴,是因為一對戀人/夫婦,在相戀之時與結婚之後,彼此之間對配偶都有一種甘美的思想。他們看重對方、想念對方、記掛對方,將對方放在心中重要的地位上。而最可貴的是他們將這些想法寫下來,向對方表達。
• 良人:「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一15)
• 佳偶:「我的良人哪,你甚美麗可愛!」(一16)
• 良人:「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二2)
• 佳偶:「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我歡歡喜喜坐在他的蔭下,嘗他果子的滋味覺得甘甜。」(二3)
• 良人:「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四1, 8)
• 佳偶:「我的良人,白而且紅,超乎萬人之上… 他全然可愛。(五10, 16)。
這樣讚悅的話洋溢在雅歌書中。
最近有一次我的太太對我說:「我愛您!感謝神,你是我的丈夫!」我當時心想:「唔…,我最近做了甚麼好事,贏得她這樣的稱讚呢?」想來想去都想不出來。後來才知道她給我一個意外驚喜,不是因為我作了甚麼好事,乃是她要表達她對我那無條件的愛。
其實這種信息具有積極肯定性的作用。雖然我們結婚已經三十多年,但仍是百聽不厭。
讚悅的話只需一、兩分鐘,或甚至幾秒中就講完;但它所產生的正面功能卻是久遠的。良言如同潤滑濟,多講可以減少磨擦。它亦猶如香水,使清香的氣味洋溢,讓人感到十分舒服。它更像炎夏中的一杯涼水,使人消暑解熱。
當夫婦之間互相讚悅之情淡化之後,取而代之的是嘮叨、抱怨與批評。這樣的婚姻生活必定不能享受神所命定的福氣與滿足。
幾年前丹佛大學曾作過一項統計。他們研究一批夫婦,從他們新婚到結婚十年之間的情況,他們發現那些在十年後仍然在一起的夫婦,平均在一百句評語中,用了五句或以下的負面說話;而那些十年後離異的夫婦卻用了十句或以上的負面說話。
這項統計的結論不言而喻。若要婚姻生活美滿,必須從「自我中心」的框框裡跳出來,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讚悅別人是看見神在對方生命中的作為與恩典,或看見神在他身上可以發揮的潛質,而予以肯定。這樣的肯定可以採用話語或行動的表達方式。若是不習慣用說話表達,可以將心中的思想寫在信紙或咭片上送給對方。
沒有人生下來就懂得鼓勵別人或讚悅別人的,因為人本性都是傾向於自我中心,只會看見自己的好處與成就。讚悅別人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刻意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