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願意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 9月25日(星期六)

9月25日(星期六)

黃儉昌牧師

願意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

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6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7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三十四5-7)

當我們讀第七節時,往往只集中後面那部分,就是神「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有人會問:為甚麽神追討人的罪直到他的後代呢?父親犯罪為甚麽要後代承擔,好像有點不公平。有些基督徒被這一類神學問題絆倒了。

這種推理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以為這父親的後代既然沒有犯罪,為甚麽神仍然要追討他們的罪。這好像說,既然是亞當犯罪,為甚麽神要追討該隱的罪、拉麥的罪呢?但是出埃及記二十章4節豈不是說「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嗎?是那些恨惡神的人要承受後果啊!

第二個常犯的錯誤就是忽略了第七節上半節的啟示。第七節豈不是一開始就告訴你,神「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嗎?神還沒有告訴你祂要追討人的罪之前,祂已清楚告訴你祂的慈愛和誠實,祂是願意赦免人的罪孽、過犯和罪惡。這裡神用三個罪的同義詞「罪孽、過犯、罪惡」來描寫人在祂面前所犯的罪,為的是要強調神因著祂的慈愛和誠實,願意全面赦免千萬人的罪。「千萬人」或作「萬代」,與三、四代形成強烈的對比。正如詩人在詩篇一百三十篇3-4節說,「主耶和華啊,祢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

是的!神是願意赦免人的罪孽,包括那些恨惡祂的人,但需要人謙卑來到祂面前求祂的赦免!

雖然神願意赦免,但人卻不相信他們的罪因著耶穌基督可以全面被神赦免。所以,當你有懷疑時,請相信聖經上告訴你的話:

8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9 祂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10 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11 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12 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一零三8-11)

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願意全面赦免我們的罪。因為確實是那位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也不長久責備、永遠懷怒。因為我們若承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公義的,必定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神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9月22日(星期三)

9月22日(星期三)

黃儉昌牧師

神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6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7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三十四5-7)

當我第一次唱那首詩歌「真神之愛」,第二節特別吸引我。第二節是這樣寫:

世上海洋,當作墨水,諸天穹蒼,作為紙張
世上萬莖,用作筆桿,全球文人,集合苦幹。

竭盡智力,描繪神愛,海洋墨水用乾,
案卷雖長,像天連天,仍難描述盡詳。

記得年少時,在暑假我們兩兄弟還沒有出外玩耍之前,父親要我們先用毛筆書寫好幾篇字才許我們出外玩耍。真要命,要用那些墨水來寫字!一瓶墨水你知道可以寫多少萬字?我初唱這首詩歌時,覺得作者好像太誇張了。一公升的水不知可以寫多少萬字。用太平洋的海水作為墨水來描述神的愛,就是用乾海洋的水,也不能完全描繪神的愛。不是太誇張了嗎?但神向摩西啟示祂自己,就是要告訴你祂的愛是何等的豐盛,是遠超過人所能理解的。「……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三十四6)

實際上整本聖經就是要告訴你,神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在舊約的時候,神是如何忠於祂不改變的應許,彰顯祂的誠實。祂如何拯救、赦免那些屢次犯罪的以色列人,彰顯祂豐盛的慈愛。到了新約時代,透過十字架,基督更深刻地彰顯神那豐盛的慈愛和誠實。正如保羅在弗三18-19 這樣寫,「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

當我的屬靈生命慢慢成長時,我就越能體會到神的愛。當我慢慢地領會到神在十字架所彰顯祂豐盛的慈愛和誠實,我突然發現這首詩歌的作者絕對沒有誇張,並且還是不足夠來形容神這無限的愛。人有限的智慧,有限的海水,如何形容神無限的愛呢?因為神的愛確實是無邊無際,是人所不能測度的!

好吧!不要你用墨水描寫,就用你的電腦吧。讓我給你一個挑戰,請你嘗試用你的文字來描寫神的愛。請問你可以描寫神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到甚麽地步?

真神之愛,偉大無窮,口舌筆墨,難以形容;

高超諸星,深達地獄,長闊高深,世無相同。

禱告:

親愛的主,我們知道就是窮一生的力量來描寫祢的愛,也是沒有辦法可以描寫繪淨盡,因為的愛是何等浩瀚,何等偉大。我們只能從心底裏發出感謝、讚美和敬拜。


神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 9月18日(星期六)

9月18日(星期六)

黃儉昌牧師

神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

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6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7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三十四5-7)

當神向摩西啟示,祂第一樣的啟示並不是祂的權能、或啟示祂是那位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神。祂第一個啟示是要你知道祂是那位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的神。

神的憐憫和恩典是整本聖經一個極重要的啟示。有神學家嘗試把這兩個重要的概念這樣描寫:「憐憫」是神不讓我們得到我們該得的懲罰;「恩典」是神給與我們所不配得的。

神給挪亞當時那邪惡世代的人100年時間,讓他們有機會悔改、回轉,就是當挪亞建方舟的那段日子。神也給迦南人400多年的時間悔改、回轉;那就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間。神雖然快要審判所多瑪、蛾摩拉,還是讓亞伯拉罕有機會為罪大惡極的所多瑪代求,這都是因為神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

當神向摩西這樣宣告之前不久,以色列人剛造了一隻金牛犢,代表那位帶領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出三十二)。若不是因為神的憐憫和恩典,他們還能活著嗎?神讓摩西為以色列人代求,以致神沒有滅絕他們,這都是神對他們的憐憫和恩典。神縱然恨惡罪惡,卻給人很多機會認罪悔改。祂也願意忍耐等候人的回轉。

回想當初,你豈不也是這樣硬著心拒絕信耶穌嗎?無論你如何心硬,神仍然給你諸般的機會。你豈不也是這樣經歷祂的恩典和憐憫,叫你能有一天竟然信了耶穌嗎?若不是因為祂對你的恩典和憐憫,你哪能信耶穌!「8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9 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

禱告:

神啊!知道我當初也是那個極其心硬的人。但卻有諸般的忍耐、給我那麼多的機會。若不是因為的憐憫和恩典,我今天怎能蒙恩得救呢!所以,我怎麼可能不從心底裏發出莫大的感謝和讚美呢!


神是自有永有 9月15日(星期三)

9月15日(星期三)

黃儉昌牧師

神是自有永有   

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裏,宣告耶和華的名。6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7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三十四5-7,尤參6節上)

當神向摩西宣告、啟示祂自己,祂兩次宣告自己的名字「耶和華,耶和華」,強調自己就是那位獨一、自有永有的創造主!

聖經裏面很多名字都有它的代表性。亞當的名字是出自地的意思。夏娃的名字是出自男人的意思。但耶和華神的名字卻不能被任何被造之物來代表,也沒有任何有限的人的經歷可以表達神的性情,因為祂自己就是那位獨一無二的創造主。

當神第一次向摩西啟示祂的名字,「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原文是這樣直譯「我就是那位我是I AM WHO I AM)」。當以色列人稱神為耶和華,就是宣稱「祂是(HE IS)」的意思。整個宇宙只有神自己一位可以代表自己,任何被造之物都不能代表祂。所以十誡的第二誡嚴禁用任何被造之物來代表神。這樣我們就明白為甚麽神用「我是(I AM)」這「動詞」來啟示自己。這動詞「我是(I AM)」強調祂不像我們人受時間的限制,無論在甚麽時間,或是「過去」或是「未來」,祂總是「現在」的。所以,神的名字也可以表達祂就是那位「自有永有、從亙古到永遠」的創造主。[1]

當日神向摩西宣告祂的名字,在新約耶穌同樣向我們啟示他自己。耶穌說:「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約八58),或譯作「還沒有亞伯拉罕,我是(I AM)」。當時猶太人是明白耶穌的意思,因為這就是耶和華名字背後的意思。對猶太人來說這簡直是褻瀆神,難怪猶太人想立刻用石頭打死耶穌,「於是他們拿起石頭要打祂」(約八59)。

在新約裏多方啟示耶穌基督的身分:「祂本來有神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神平等的地位 」(腓二6 ,新譯本);「1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着祂造的……」(約一1-3)

但聖經又告訴我們,耶穌「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我不知道你如何看這短短的一節經文。這一位「我是(I AM)、本來有與神平等的地位、道就是神、萬物是藉着祂造的」竟然「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在十字架上,耶穌呼叫「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禱告:

主耶穌,我們人怎麼可能理解祢在十字架上所為我們經歷的一切呢?我們只能從心底裏衷心發出我們萬分的感謝和讚美!

 

[1] 參New English Translation 出三14的譯者註 #48。


我主日該講些甚麼

「挑選經文」是講道八階段中的第一階段(參看上期《聖言通訊》〈準備講道的過程〉一文)。看來是一個最簡單的階段,但當中蘊藏着不為人注意的陷阱,一旦墮入其中,也是最難從中爬上來的。要回答「我主日該講些甚麼?」這問題,先要弄清楚是誰在發問,他的位分和與聽眾之間的關係都會左右着答案。若他是一位外來的客座講道者或偶然(如三個月一次)站主日講壇的傳道人,他的關注都會集中在該主日的信息中,那就不須要顧及太廣或太多。至於以下所討論的,雖適用在他的處境中,但畢竟本文主要是針對着駐堂牧者或專責講壇職事的傳道人而寫的。

 

是禮拜一的早上,昨天講道的光環還未完全退下,面前要履行的職務迫使昨天講道的內容要從記憶中迅速消逝,講道者獨自凝視着案頭的書本和文件,正要籌劃着下主日的講道經文和內容。究竟應講些甚麼?又有甚麼專題是急須宣講的?還是要跟着一段經文順序來講?但這是會眾當前的需要嗎?他們當前所關注的時事議題又怎麼辦?難道要把它擱置下來?又真的有需要去詮釋嗎?這些一大堆的疑問不斷在講道者腦海中徘徊着,反覆不定地浮現出來。對一位篤信聖經的傳道人而言,他知道講道必須是宣講神的話,是神藉着經文透過他/她去傳遞祂的信息,而不是傳講自己腦海中想講的東西;作為一位忠心的宣講者(herald),他/她的職責不是要解決社會的問題,而是宣告一個新世界的來臨。耶穌的宣講就是告訴我們神國的來臨,並指出信徒在等待和準備這國來臨時當有的生活。

宣講的權威在於經文,因此講道必須根據經文方能成道,正如雞湯必定有雞,否則就不能是雞湯。至於從聖經六十六卷書中,應挑選哪一卷,按哪一段經文來宣講呢?又該講的是哪幾節經文呢?還是整章來講?挑選經文的過程,能反映出講道者的講道理念和他與聽眾之間的關係,究竟是甚麼驅使他講這篇道?甚麼是他/她的動機和最終關注?為何他/她選取這段經文?是因為自己特別喜歡這段經文,對它有深切的體會和領受?還是這段經文針對着聽眾當前的需要而被挑選出來?當選定了經文後,它在整篇信息中是扮演着甚麼角色?是主導整篇講道的內容、架構、語調和應用?還是只作點綴裝飾,或作跳板進入講道者心裏自己想講的預設內容?這些一一都反映出講道者對講道的認知。

如此看來,「我主日該講些甚麼?」並不是純粹講些甚麼的選擇,它同時涉及怎樣牧養的學問,答案可能揭示出比我們願意承認的更多。從「講甚麼」、「怎樣講」、「為何講」可推論講道者的牧養理念,以及他/她對牧職呼召的認識是守望、安慰、指引、要求、挑戰、異象、信靠或盼望,這些都同時構成一幅牧養的大圖畫。基於聖經的講壇職事視聽眾為栽培的對象,傳道人藉着每主日的講台信息來栽培並訓練他們成為主的門徒;而每次講道不單是信息的傳遞,更是講道者以生命來影響生命,帶來累積的果效。每主日講道者在會眾面前怎樣闡釋一段經文,比起他在主日學教的釋經原理來得更有效應。因為每宣講一篇道都是顯示着一套解釋經文的方法和技巧,經年累月下,會眾是會領悟到講道者的釋經方法。因此,有效應的講壇職事必須審慎而有計劃地編排每主日的講道,不是純粹隨着個別主日講道者的喜好,隨意宣講。

至於講道者要講些甚麼,我們可從長線編排和短期安排來探討,這裏我把它分成兩個角度:

(一)從廣角鏡來看該講些甚麼;(二)從顯微鏡來看該講些甚麼。先讓我們從廣角鏡來看。

六大互動挑選因素

聖經講道通常在牧養和整體敬拜聚會的情景中發生,脫離了這兩個情景,整個講和聽的動力就偏重了傳遞知識,忽略了改變生命。換句話說,傳道人總會基於某些因素挑選他所宣講的信息,有些因素是明顯自知的,有些卻是潛伏在下意識中。這些支配着挑選的因素大致上可分為六大類:

(一)堂會的大氣候:這是堂會短期的目標和方向,是積極、進取的一面,不論是推動門訓小組、職場見證或家庭禮拜,這些都是異象作主導,朝向更高尚的既定目標。這些目標並不限於事工性的目標,同時也可以是個人靈命成長的培育,如結出聖靈的果子、甘願為主受苦服事、立志以全人活祭獻予主等。總之,這是堂會有計劃地主動推動的,信息是配合着堂會全面的發展和工作。

(二)回應人心的問題:這是被動的因素,就是回應着人心的不安或內裏不能高聲提問的疑惑,例如:天災人禍的發生,人須要聽到從神而來安慰的信息;活在動蕩的社會裏,人也須要聽到神的話而有所適從;又或會眾心儀的那青年領袖放棄了高職,神學院畢業後去了宣教工場兩年,因癌病而被主接去,留下太太和一個嬰孩,這情況下會眾會有不同疑惑,甚至質疑神的慈愛和信實,那時站講台的傳道人就要適時施糧給祂的會眾。但話又須說回來,講道者每篇的信息也不能長期被動地受聽眾的需要所支配,因這樣做只會加重注重肉體而壓抑着他們的靈命。

(三)信徒靈命的需要:這是預防性,針對個別信徒的成長或教會在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而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亦可以影響着個別小組、團契和教會的氣候。傳道人的消息往往比一般會眾靈通,亦對別人的難處特別敏感。所以,當會眾中將要發生某些事情,如生、老、病、死、嫁娶、失業、婚變、罪行、謠言,又或教會將要執行紀律、紏正錯誤教義等,傳道人就要預先做好教導、保護和領導會眾的工作。

(四)既定經文:這是講道的預設因素,按着經文的編排,不論是逐章、逐段或逐節去宣講,都能表明尊重聖經的權威,間接地訓練會眾養成讀經、釋經、用經的習慣和技巧。這樣做,持之以恆,就可以培育會眾對聖經的整體認識,維持均衡的屬靈飲食。與此同時,講道者也不能避開難解、難講、不願講的經文信息,不可避諱神的旨意(徒二十27),因而不容許偏食的情況。積極方面,這樣編排也可杜絕聽眾責怪講道者的信息對號入座,針對着他個人而講。

(五)講道者的負擔和感動:一位有經常讀經的牧者,神會特別銘刻一些經文意念在他的心底裏。當他要宣講這些信息時,他會分外起勁,準備時也水到渠成、輕鬆自如,宣講時更能全人投入、熱忱十足。若他是一位與會眾生命緊密相連的牧者,通常銘刻在他心底的信息,也正是會眾要聽的信息,講與聽的配合,如出一轍。但反過來說,一位與會眾脫節的講道者,他若傳講他心儀的信息,也當考慮到聽眾需要而要把信息量身訂做,這才會有效。

(六)行事曆:這包括了三個行事曆:(1)堂會的行事曆——是每一所地方教會的獨特日期,如每年定期的長執會、會友年會、退修營會等;(2)宗教節期——如聖誕節、五旬節、受難日、復活節等;   (3)地方民俗節令——如一般的公眾假日、母親節、父親節、勞工節、國慶日、感恩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一般而言,在挑選經文時我不大注重地方民俗節令,但若該主日剛巧碰着是勞工節,故意忽略它也並非明智之舉;相反地,該主日若適逢是母親節,也不一定要宣講母親節的信息。這些節令節期或多或少總會支配着聽眾的心境,是講道者在挑選講道題目時不可不考慮的因素。         以上六大類的因素,在編排講些甚麼的過程中,會不斷在腦海裏互動着:當一個因素支配了選擇時,其餘的五個因素就會與所挑選出來的經文或主題對話。如此對話的心態,是一位講道牧者的恆常心態,他經常為挑選經文而禱告、察驗聖靈的引領,等待那合宜要宣講的經文。  編排講道題目時總要讓會眾能有均衡的屬靈飲食,營養充足。一般的信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温韾的信息,既肯定又滿有安慰,這等信息是神為你的好處做了一些事,你來到神面前就蒙祂恩惠,這等信息例如:神愛你,為你死在十字架上、赦免你的罪、應許總不會離開你;神加你力量,使你能應付困難、喜樂地事奉祂。這些信息都是千真萬確的真理,人易於接受,叫人陶醉在神的愛中。但有另一類信息,是神對你的要求,要你為神作一些事(你因着愛主而樂意作)。你到神面前來是要敬拜事奉祂,因祂配受讚美。這等信息例如:你要一生跟隨主成為祂的門徒,甘願為主受苦,要作活祭、無保留地獻上,要服事神,要奉獻給神,不要貪愛世界。這類有所要求的信息,不是人人能接受,有時聽眾還會懷疑講道者另有居心。作為按時施糧的牧者,必須平衡講道的信息編排,信息不能經常處於被動,總是針對社會、人心等議題而忘記神的使命;教會和信徒有當盡的本分,神對會眾有期望、有要求,所以挑選經文時不能單偏重某一類的信息。

長線編排講道的方法

看重講壇職事的牧者,會因應他 / 她的成長背景、神學訓練和教會傳統,長線編排要宣講的信息,一般編排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跟聖經一卷書,按章按節宣講。這是篤信釋經講道牧者的常見編排方法,也是常被誤解為界定釋經講道的必要條件。這樣傳統式的編排,在過去信徒教育水平低的時代是有一定的效用,但在今日面對知識增長、瞬間變化的世代,許多時這樣的編排未能及時回應會眾的需求,適時施糧給他們。還有更甚的是,把它淪為傳道人不作長線宣講計劃編排的擋箭牌。但若從積極角度來看,這樣循着書卷來宣講是尊重經文、讓聽眾熟識經文,更沒有避諱地宣講整全的真理,這是可嘉的。

(二)採用經課(Lectionary)所列出的經段,從中選取合宜講題。經課是從聖經裏編選配合基督教的節令、耶穌的生平和工作等經文,在主日崇拜中誦讀和宣講。許多主流宗派教會慣用這些流傳至今的經課,它們在歷史上已存在了一段歲月,現時一般教會所用的是在1992年修訂而成。跟着經課的宣講,讓講道者有所適從,且不會過分偏重某一方的教義。他們可以省回很多躊躇講甚麼道的時間,又在準備時經課已幫他走了一半路,他們只須走完餘下的一半路。再者,對那些慣用專題講道的傳道人,經課迫使他們面對經文,要從經文中得出宣講的信息,而不是按着自己已有的既定意思,去找那配合自己意思的經文。採用時只須揀選經課其中一段經文來宣講,不要把當天所列的三篇經文混合成一篇信息或同時宣講所列出的三篇經文。另一要注意的地方是,這些經課都是歷史的產品,又是經多番修改、妥協地共同出版的,無形中扼殺了地方教會的獨特需要,故未能讓地方教會按着時需來宣講真理;所以,不是每一所教會都適用的,這是採用此方法時要考慮的因素。

(三)專題系列:按教會的需要選擇一個專題,以一系列的信息作深入宣講。例如:聖經中的婚姻觀、恩賜在教會中的使用、聖靈的果子、教會的貞潔等。這些專題也可集中在人物方面,如「彼得的生平」;若嫌這樣的系列過長,可以收窄為「馬可福音中的彼得生平」。還嫌過長?那可進一步收窄成「馬可福音裏彼得與耶穌的對話」系列。以這樣縮窄信息系列的方法,總可找到長度合宜的宣講系列。當然,這裏所舉的系列名稱是以它通用的描述為準,以便討論,真的要宣講或要宣傳時,應當給這些系列一個醒目的標題,如「頑石點頭」、「講得太快」、「衝口而出」等。

(四)循聖經一卷書的專題系列。這是以上  (一)和(三)的混合版本,上一段所舉出「馬可福音裏彼得與耶穌的對話」系列可說是表表者。它是選取書卷裏的專題成為一系列的信息。這樣的專題系列不會過長,又收到集中在同一卷書的效應。這些專題可以關乎人物(如「使徒行傳中與保羅同工的信徒」、「路加福音中的小人物」、「路加福音的婦人」等),可以關乎教訓(「馬太福音中的天國比喻」、「登山寳訓」),可以關乎罪行(「馬太福音裏的法利賽人」、「阿摩司書所列舉的罪行」),也可以關乎禮儀節令(民數記、申命記)等。  在此,我無意要抬舉哪一個編排方法是最理想的。事實上,信息系列也不須一氣呵成每個星期都講,直到講完為止。我們可把以上常見長線編排的方法混合使用,以我為例,過往在北美牧養堂會時就採用了混合式。我差不多每個主日都要宣講主道,故此我常把兩個、偶爾甚至三個的信息系列交替同期進行,即是把一個長的系列斬件分成三、四個系列,在幾個非銜接的時段完成,期間加插了其他的信息系列。例如:十和十一月宣講創世記一至五章,聖誕節和新年期間可以宣講一些獨立應節與應需要的專題信息,明年二月至四月宣講創世記六至十一章(當然中間插入了一篇復活信息);暑期期間,由多篇應需要的信息和福音衛道專題系列交替所組成,到了九月至十一月,又回到創世記十二至二十二章(亞伯拉罕的生平)。如此一個長的信息系列可分段來完成,中間卻夾雜着不同的短信息系列。通常我是以書卷的系列為主力骨幹,較短的專題加插在其中。這樣編排讓聽眾意識到經卷的連貫性,同時又容許我有足夠的彈性加進突發的需要,以及邀請偶遇的外來講者。一般而言,在我腦海中對未來一年宣講的編排有一粗略的計劃,但我提供給崇拜小組的只是按季的編排,且是事前一個月才給他們作準備。

選取一個完整單元

探討完「從廣角鏡來看該講些甚麼」,現在讓我們從短線的角度來問如何選取宣講的經文,我稱它為「從顯微鏡來看該講些甚麼」,那就是要問:選擇要宣講的經節時,要注意些甚麼?怎樣選取?從這經段中要宣講些甚麼?

首先,在挑選經文時必選取一個完整的、文學上的思想單元(Unit of thought),這樣才能貼切地揣摩到經文作者的原有意思。這也是說,宣講的經段必須是一完整概念;若然不是,宣講起來就難以拿捏作者藉着經文要傳達的信息。你或許可以宣講兩、三個思想單元,但你卻斷乎不可宣講半個思想單元,如半篇詩篇、半句箴言、半個故事、半個比喻、半段經段等。所以,要講解約伯記、傳道書、路得記、以斯帖記等書卷時,分外要留神。

若所選的經段並非一個完整經文單元,所宣講的也恐怕是小題大做,遠離了作者原意的信息。你若揀選了馬太福音十八章18-20節為你宣講的經文,它記載着:「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單看這三節經文,你會明白到為何很多小組祈禱時引用了它;它好像在說只要有兩個人為同一的事禱告,神就會答允他們的祈求。但重視經文的講道者視18至20節不是一個完整的經文思想單元,它是一個完整單元的小部分。因此,若我要講18至20節時,我必須認定有一個更大、完整的經文單元控制着它的意思。這更大的單元是耶穌指導信主的群體如何挽回一位不願從罪中回轉的信徒(太十八15-17)。整個過程完結時,最終看那沒有回轉的信徒為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把他當作未信者)。那麼問題就來了,是誰有權作出這決定?18至20節給予我們答案,那就是教會所作出這樣的決定是有神參與在其中。馬太福音十八章18-20節可否用作一段宣講的經文?嚴格來說是不可以的,因它不是一個完整的思想單元,它必須連同上文15 至17節一同來宣講。

至於如何判別所選出要宣講的經段是否一個完整的思想單元,這是釋經的工夫,故此要有待完成講道八階的頭四個階段後才可確保判別準確。但在這開始的第一階段,總要作出選擇,故可以依賴一般文學的特徵和語文的指標來作出初步的篩選。這些特徵和指標包括了文法和句法、文學形式和結構、詞彙一致、人物的連貫、事件的銜接(時間與位置、地理等的配合)、主題連貫、邏輯銜接等。另一快速察驗完整單元的方法是,同時參照多本經文譯本,看看它們的分段是否一致;若是一致,意即不同的譯者都認同某經段是一個完整的思想單元。所以,大體上可隨這思想單元進入第二階段——研讀經文。

經文先?還是主題在先?

在準備講道的過程中,另一常遇的問題是:「當先揀選經文?還是先有要宣講的主題,然後才找經文來配合主題?」這個問題有點像雞蛋與雞的問題,在有效應的講道中,主題和經文是同等的重要。講道的權威在乎經文,所以好的講道必有經文的依據;而有效應的講道必是清晰,言之有物,即有主題,讓聽眾能聽入內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一位理解講道為何物、又盡責的講道者,必會以聽眾為主導來釐定他的講道內容,他斷不會把焦點放在自己的身上或單放在經文上。我不是說他單單在講台宣講的時刻是這樣,而是說從他接過講道的責任,一開始他就要以講道的對象為目標,思想着他們與神的關係、他們現時靈命的需要等。所以,當他在禱告尋求主心意挑選宣講經文時,他同時會考慮到會眾當前的需要須與經文信息吻合,故此最常見的啟動因素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即有主題)或一個特定場合。因此,這八階段的第一階段(挑選經文)是與第五階段(信息目的)相連的。你雖然是在第一階段,但潛意識中你是有第五階段的意識影響着你挑選經文;同樣,當你進入第五階段時,腦海中你會不斷在問這是經文意思嗎?經文作者會否同意這目的?

定了講道主題後,下一步是究竟如何着手帶出這主題?能否找到一段經文,容讓這主題從某一個切面更詳盡仔細地帶出信息?還是搜集多段經文,集益廣思,把該主題淋漓盡致地呈現聽眾面前?前者是深入主題的某一切面,後者是廣闊的認知。前者是主題式講道(Thematic preaching),若是依從一段經文發展信息,那就是常被公認的「釋經講道」(Expository preaching);後者是專題式講道(Topical preaching),若它能依足每段經文的解釋理據來發展,而經文之間的邏輯連繫理據很強,那亦同樣可以成為一篇「釋經講道」。請注意這裏的「主題」(Theme)與「專題」(Topic)不同:「主題」是經文或講道的中心思想、核心信息、全篇內容的規範,以經文或講章為主力骨幹;「專題」則是以內容為主導,系統化地排列,務求詳盡,以題目為主力骨幹。因此,一篇因着某個問題或場合帶動出來的信息,並不一定是專題式的講道;同樣,由經文啟動的信息也不一定是解釋了該段經文。事實上,有很多從經文入手的講道,是把經文邊沿化,並沒有照着該段經文來宣講。

從以上角度來看,「釋經講道」同時可以是以主題式或專題式來發展,故無須有「釋經講道」、「主題講道」、「專題講道」的爭拗。無論甚麼的講道,都要從經文發展出來,有主題、有理據、且合邏輯地講出來。事實上,甚麼方式的講道都有其強項、短處和陷阱,切忌的是兩極化,或把某一方看成稻草人(扭曲對手的觀點,使其成為容易攻擊的箭靶);不然,我們便不能取各方的長處,提升自己講道的質素。

在實際操作方面,經文或現今的情況都可以促成一篇信息。有些講道者認為「先想出一個主題,然後找一段匹配它的經文」是不對的,其實,只要主題是與聽眾生命相關,而經文又是按着作者的意圖恰當地匹配起來,這不單是可行,更往往促成一篇合時的信息。它是我們現今在基督裏的經歷與聖經的歷史啟示恆常互動中熬煉出來的。因此,無論是甚麼促成一篇信息、它的起始點是甚麼,總要回到經文裏,才是講道,依照作者原意解釋經文才是釋經。故此在任何情況下,講道者都應該反思所有萌生的思念並誠實面對。如此看來,由經文到會眾的情景是條雙行線,故此講道者在準備時也可從會眾的情景到經文。這個過程確實是循環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個階段着手。那就是說,這「講道八階」是階段,不是步驟,準備時可從任何一個階段入手,只要完成每一階段的要求,並誠實地把階段與階段之間的成果銜接得妥善,那就能達成一篇合乎神心意的信息。

一些實際的建議

(一)駐堂牧者、負責講壇職事的傳道人或事工團隊:講壇職事最為重要,既有領導、牧養和治理的功能,又能加增會眾對主的渴慕,故此是教會的首務。要達到有效應的講壇職事,就不可缺少有系統的編排計劃,所以我鼓勵個別牧者或團隊,一年一次用三至五天,抽時間退修,去為堂會未來一年編排好講道方向,最低限度應有一個輪廓,以致輪值或外來的講道者可配合並有所適從。

(二)恆常講道的牧者:你是教會主力的傳道人,超過半數以上的主日信息是由你宣講;你的責任是重的,相應地你的收穫和獎賞也是既多又大的。若你能鍛鍊出敏銳的講道視野,有助你事半功倍。所謂講道視野,並非指從經文中看出講道的信息的視覺,而是指從日常生活事件和與會眾接觸中,領悟一些關乎人性(或善或惡)和神恩慈的真理來。這些日積月累悟出來的小品花絮(Tidbits),若能好好收集記錄下來,就可以成為日後講道的萌芽題材。另一方面,準備講道既是你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你可預先為要宣講的信息預設戶口,一篇一戶,每逢遇到合適或相關的資料就存入相配的戶口;到臨近宣講時,就從戶口中取出相應的資料,準備要宣講的信息。

(三)輪值的講道者:你是教會的傳道人,是定期的講道者,你有你負責的職務和所熟識的肢體,不要輕看宣講的職事或看它成為一件不得不作的事工。神用你,也是透過你向全會眾宣講祂的話,因此在恆常牧養中要不斷思索尋求神所賜予當講的話。事先作準備,不要等待接過講道輪值日期後才開始思考講道的題目和內容。既是神所差派的職事、所賜予的機會,祂必會賜恩典和力量給你去完成這職事,忠心完成吧!若有進取心的,可在宣講後一星期,找有經驗的牧者點評一下你的講章,這是你現時可享用的特權;當責任重了、講道次數頻密了、經驗也多了、年紀也大了時,這特權就不再會出現。

(四)初出道或初入職新堂會的傳道人:你滿腔熱情、有抱負,難得有傳講信息的機會,選擇宣講的信息時要考慮到自己的身分和責任。帶領堂會的責任是否在你的肩頭?抑或你是同工團隊的一分子,承擔着你當盡的責任?如果會眾仍然不熟識你,主日講道就是你與會眾建立互信的好機會:讓他們看出你對他們的關愛和付出、你如何承擔着所受託的職責、你又如何愛慕神並認真宣講祂的話。所以,此時不宜太多或側重領導堂會之異象的信息,應以激勵聽眾成長、愛主、愛人的信息為宜。

(五)堂會以外的講道者:你是應邀來講道的,故先要弄清楚「三何」——何人(對誰宣講?)、何地(在甚麼場合宣講?)、何時(在甚麼時刻宣講?),才能定你講的題目。你可登入那邀請你的教會的網址瀏覽其近況,留意會眾之間發生的事情和注意他們的需要,並為該教會禱告,也求主賜下合宜的信息。若邀請你的教會沒有留下任何提示,那你可宣講一篇簡單實用的信息。這情況下,不宜選一些需要很多歷史背景方能明白的經文,總之以務實、簡單為主。最理想是選取一篇能振奮你自己心靈又能誠懇地宣講出來的信息。若它同時又能代表你的為人、信念和抱負,那就最好不過了!

(六)毫無頭緒要講甚麼,怎辦?若是神安排你在這教會服事,而你又是勤讀經禱告,經常保持與神相交,你的腦海不應也不會是空白的。「無頭緒」可能只因有你沒察覺到的東西阻撓着你,以致信息未能浮現出來。那時你可外出探訪,或打兩三個電話去關懷會眾;你亦可嘗試晨運,比原有起牀的時間早起四十五分鐘,到空曠無人打擾的地方做輕鬆運動三十分鐘,然後用餘下的十五分鐘默想禱告;你也可以到圖書館,無目的地瀏覽雜誌架上的雜誌或閱讀報章。總之,嘗試離開熟習的環境,外出走一趟,看看神會把甚麼要傳講的信息放進你心頭。

結語

選取正確合宜的宣講經文可減省準備的工夫和時間,是講道者不能掉以輕心的。長線編排講道的計劃可強化講壇的果效,而在編排和選取宣講內容時,要兼顧到多方互動的因素。經文和聽眾的需要,兩者都可以啟動一篇信息,只是挑選經文時一定要挑選一個完整的文學思想單元,而經文必須是按作者原意來解釋並貼身適用在聽眾身上。這是準備講道八階段的第一階段要注意和要完成的,下期會繼續談論第二階段:研讀經文。


神與我們同在 9月11日(星期六)

9月11日(星期六)

黃儉昌牧師

神與我們同在

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6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7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三十四5)

第五節有三個動詞形容耶和華的顯現,就是「降臨」「站在」和「宣告」。有解經家根本不相信耶和華竟然站在摩西的旁邊,所以他們相信「站在」「宣告」的其實是指摩西。但是假如你看前文後理的話,很明顯經文是指耶和華神。

神既然是無所不在的,何以祂竟然特地站在摩西的旁邊呢?當然,這是用擬人法來形容神這一次的顯現。我們又看見摩西與神的親密關係,耶和華竟然站在他的旁邊,並且親自宣告祂的名字是「耶和華」。真是難以想像!

可能你這樣想:「這個當然了,因為摩西與神的關係是何等的親密,所以能有這特殊的經歷。」但你作為一個基督徒豈不也可以有這種與神親密的經歷嗎?當然可以!當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祂豈不是這樣說,「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十四9

你以為只有摩西才有這樣特殊的經歷嗎?錯了!摩西豈不是只能看見神的背嗎?「然後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出三十三23

你羨慕摩西能夠與神那麼親密,但其實摩西卻羨慕我們新約的基督徒!因為透過道成肉身的基督,我們竟然能「看見了父」!為甚麼?「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西二9)。不單這樣,透過基督耶穌我們更能「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可惜今日多少基督徒不懂得這樣去親近神,失去了許許多多蒙恩的機會!

弟兄姊妹!讓我鼓勵你好好的操練你禱告的特權,來到父神的施恩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禱告:

親愛的父神,感謝祢,透過祢的愛子耶穌基督,我們今天可以那樣直接來到祢的施恩寶座前。求祢教導我們懂得如何全然依靠祢,成為我們每日隨時的幫助!


神的美善、恩慈 9月8日(星期三)

9月8日(星期三)

黃儉昌牧師

神的美善、恩慈

「摩西說:求祢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出三十三18)

記得年青時曾讀巴刻J.I.Packer的名著《認識神》Knowing God。裡面不但讓我明白神就是愛,並且認識到神的憤怒,祂是烈火,並且祂也是那位忌邪的神(申四24),所以祂恨惡祂的子民拜偶像。這本書讓我全面看神自己的屬性。但假如神自己要啟示祂自己,祂會如何向我們啟示呢。

我相信舊約裡沒有人比摩西更親近神,更認識神。他有很多經歷是其他人沒有的。無論是從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或是在西乃山、會幕裡,神都是面對面向他說話(民十二8)。摩西已經與耶和華神有一個很親密的關係,但摩西仍然盼望能深深地認識耶和華神。所以他對神說:「求祢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

究竟神如何向摩西顯出祂的榮耀呢?「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出三十三19神果然啟示祂自己的榮耀讓摩西看見。

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6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7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三十5-7

神偉大的能力並不能完全彰顯祂的榮耀。摩西之前已經經歷過神諸般的能力。請問,有哪一個神蹟比那降下埃及的十災更偉大呢?又有哪一個神蹟可以與過紅海如同過乾地相比呢?神偉大的能力並不能完全彰顯祂的榮耀。其實那些神蹟,對神來說又算得甚麼呢?在這裡神親自向摩西啟示,祂的榮耀原來就是祂的美善和恩慈。

假如今天你同樣求神顯出祂的榮耀給你看,請問祂會如何顯給你看?實際上神已經顯給你看,只不過你忽略了這比摩西所經歷更偉大的啟示。因為神的榮耀在十字架上已經完全彰顯了。在十字架上我們看見神一切的美善和恩慈。這就是祂的榮耀!

禱告:

親愛的父神,感謝祢讓我們從十字架上看見祢的榮耀,就是祢一切的美善和恩慈。


神真的掌管明天嗎? 9月4日(星期六)

9月4日(星期六)

黃儉昌牧師

神真的掌管明天嗎?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8:32)

縱然基督徒從理性的角度知道神是掌管明天的主,但在生命的經歷中卻有很多的疑問沒法解答。

神真的掌管明天並能干預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嗎?假如祂真的可以看見未來,並掌管明天,為甚麼某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呢? 為甚麼那漂浮在空中的新冠病毒,最終落在我的肺裡,並不斷繁殖呢?(其實,形成冠狀病毒的是數百萬原子,從創造以來,每一粒原子的軌跡,神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為甚麼我身體裡的基因密碼打亂了,以致那些細胞不斷倍增,變成惡性腫瘤?為甚麼那醉酒漢沒有刹車,以致我的脊椎完全移位呢?為甚麼我出生在這個家庭,以致我的生命完全顛倒了呢?還有很多「為甚麼」你會想問。坦白說,我無法回答任何一個「為甚麼」。但是神卻用「豈不」來回答你所有的「為甚麼」。

 32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 35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難道是患難嗎? 是困苦嗎? 是逼迫嗎? 是饑餓嗎? 是赤身露體嗎? 是危險嗎? 是刀劍嗎? … 37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38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39 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8:32-37)

不錯,我不知道為甚麼,但我卻知道主耶穌基督為我的罪釘身在十字架上,叫我可以白白得永生,全因祂的愛。不錯,我不知道為甚麼,但我卻信靠祂對我的愛。祂在十字架上已經完全證明出來。有一天我必定完全明白那些「為甚麼」的答案。但到那一天,我根本再沒有興趣追問,只想永遠地敬拜我的救主—我的神。

我差不多百分百肯定,將來你必定還會問「為甚麼?」但當你問的時候,請再一次思考神的「豈不」!

禱告:

父神啊,祢竟然讓祢的愛子在十字架上為我捨命,難道我仍然要懷疑祢對我的愛嗎!我不再懷疑了。祢既不愛惜祢自己的兒子為我們捨了,祢已回答我所有的疑問了!我要信靠祢到底。


永恆的神 9月1日(星期三)

9月1日(星期三)

黃儉昌牧師

 

永恆的神

從亙古到永恆祢是神。(詩篇九十2)

2020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頒給研究黑洞的科學家。黑洞的理論是基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統一時間和空間的理論。

時間可以說是人生中最抽象的一個觀念。時間是甚麼? 我們只需走動一下就可以體會三維空間的存在。但你如何可以體驗時間呢? 你只能用其他事物來代表時間,譬如用時鐘指針的移動來代表時間。那些實物並不是時間,只不過是我們把抽象的時間形象化,讓你能看見。

詩篇九十篇2節告訴我們「從永恆到永恆祢是神。」單單是時間已經那麼難理解,更何況是永恆呢,因為永恆牽涉到無限大的觀念。還有,彼後三8 說:「…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時間」對我們來說就好比一隻螞蟻在一條鋼絲上爬行 (1-維時間)。人類只能等待未來的來臨,卻不能回到過去。因為人類的經歷被限制在這條「鋼絲」上,所以我們很難理解神究竟如何改變過去、掌管明天,縱然我們常常唱「我知誰掌管明天」。

其實神根本不受任何「時間」的限制!就是在多維的時間中 (multi-time dimension),神不受任何限制,隨祂的心意回到過去,也可以毫無限制,隨意走到未來。從一個時間的維度來看好像是千年,但從另外一個時間的維度來看,只是一日而已。

所以,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事情,對你來說好像是意外,但神早已看得一清二楚掌握一切。在祂沒有任何足以令祂驚訝的事情,好像祂也不知道這會發生。沒有!祂全知道的!只是我們未必能理解神的安排而矣。

因此我們儘管可以放心,不論發生甚麼,神仍然掌權,祂仍然掌管明天。無論甚麼事情臨到我們身上,我們仍可以信靠祂到底。

禱告:

親愛的主,雖然我們有很多事情不明白,但我們仍相信祢是掌管明天的主。即或我們不明白,我們仍願意信靠祢到底。


不是為人的榮耀而建 8月28日(星期六)

8月28日(星期六)

賴若瀚牧師

 

不是為人的榮耀而建

 

1所羅門祈禱已畢……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2因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耶和華殿,所以祭司不能進殿。(代下七1-2)

 

舊約聖殿是以色列人宗教與生活中心,有其獨一性和象徵性的意義。而新約教會多具地區性與多元性的功能。因此,今日的教會若要建堂,不必用所羅門建聖殿的排場為標準。只要按力量,建造或購置實用的地方,作為敬拜的場所。教會弟兄姊妹同心合意,建造神的家,讓神的榮耀彰顯,那才是建教堂最重要的目的。

今日的禮拜堂雖然主要是用來敬拜親近神,但因客觀的需要,以及拓展的策略等因素,往往有其他附屬的功用,甚或具備多種不同的功能(multi-functional)。在一些地區,教會為實用的緣故,把商業大廈內的空間改建為教會。因此有人質疑,這樣是否會變成聖俗不分,有損神的榮耀?但我相信,在不同處境中,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適應不同的條件和環境。

教堂的建立,是要彰顯神的榮耀與作為,讓世人知道神的美善。因此建堂只是過程,不是目標。建教堂最終的目標是為神的榮耀,不是為教會或領袖的榮耀。

我在達拉斯牧會期間,教會經歷兩次建堂,第一次建教育樓,第二次建一所可容五百人的禮拜堂。當禮拜堂建成之際,我們在禮堂的入口設立了一方石碑,讓後來的弟兄姊妹知道建堂的主要目的。參考過不同教會所立的碑文,許多都是以「神的榮耀」作主題。所以,我們寫上:「為了彰顯神的榮耀,神的兒女們遵行神的旨意,獻上這殿。1995年6月18日。」(英文原文是: Dedicated to the glory of God in obedience to the will of God, by the united and the sacrificial efforts of the people of God, 18th June, 1995.)

 

禱告:

親愛的主,我們在祢面前不過是客旅,是寄居的。感謝祢讓我們在地上可以有教會,有屬靈的群體。求祢讓我們在教會生活中能彼此建立,在參與祢的工作時,能成全祢的旨意,彰顯祢自己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