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役於人 11月21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11月21日

何崇謙牧師

 

乃役於人

「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穌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恕,變了臉色。耶和華對該隱說:『……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創四3-7)

 

讀到此段經文,我們常會問:「為何上主如此傷該隱的心?何不把兩兄弟的供物都接納——皆大歡喜,而且很有鼓勵的作用?」很抱歉,經文沒有向我們交代箇中奧祕,但字裏行間卻有所暗示,經文沒有提到身為長子的該隱所獻上的是否屬「上好之物」,反而清楚地記載二子亞伯將頭生的羊和脂油(可譯為「美好」)獻上(來十一4)。如此記述明顯不尋常,使人不期然會認為:該隱在奉獻或敬拜的態度上,有玩世不恭之嫌。

我們也可得領會,上主是有絕對之權去「看中」和「看不中」。上主雖然沒有降火以示悅納該隱的供物,但給他很多教導,給他機會可以再上路。可惜,該隱的反應證實他敬拜的態度,他怒火中燒,把臉拉長,垂下頭,籌算下一步,結果自毀前程。上主向該隱所問的──「你兄弟亞伯在哪裏?」(9節),與向亞當所問的「你在哪裏?」(三9)性質一致。上主所關心的,不是供物,而是人──我們。

被撒但看中可說是凶多吉少。我們可以透過電視熒光幕,看到草原上凶猛的獅子,如何虎視眈眈的,慢步朝向獵物的姿勢;當牠瞄準獵物時,表現出情有獨中之貌(這就是戀慕),便會靜悄悄地「蹲伏」着,蓄勢待發,全速撲擊。牠們所找到的目標,多是離群的小鹿、小羊。

主耶穌啊!感謝祢,因為我能在祢裏面,得到生命的更新;亦因着祢復活的大能,我可以坦然地來到父神的施恩座前,獲得生命平安!奉主名求,阿們


離開之福 11月7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11月7日

何崇謙牧師

 離開之福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本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1-3)

 

「家」對任何人都重要,尤其是中國人。離鄉別井的中國人,被形容為漂零的花果,在他鄉的每一角落,播下漂零果的種子。無論是勤勞的腳蹤,抑或非法的勾當,咱們中國人都熱愛建立「唯我獨享」的安居與錢財。

約在中國的夏代(四千年前),上主吩咐亞伯蘭一家移民。上主向他的呼召看似是很簡單的一聲:離開。亞伯蘭的家庭是半遊牧民族,多數時間在迦勒底的大城市吾珥之城門外支搭帳篷,以方便往來經商。吾珥乃當時的貿易中心,有高度的物質與精神文明,醫學、數學、藝術、偶像崇拜及司法方面,都遠勝任何地方。對於一個七十五歲歲的人來說,要改變生活方式,即要重頭做起,對人、對物質、對名譽地位、對信仰等等,都要煥然一新,不是一蹴即成之事。上主命令亞伯蘭離開,是要他脫離舊有的生活方式,徹底離開那盛行拜月光神祇的地土,並讓他親身經歷祂的榮美與能力。

上主主動賜福人。祂不單要幫助亞伯蘭一家能專心認識祂,祂的呼召更有雙重目的:賜福予他家,又藉他家賜福予「地上所有的家庭」(「地上萬族」是也)。上主透過他的離開,使歷世歷代的人可以歸入祂的家。領受祝福與傳送恩福,是分不開的。蒙福者而成祝福者,是何等的美!

主啊!求祢助我離開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使我成為賜福他人的器皿。奉主基督名求,阿們。


看破疑雲 11月11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11月11日

何崇謙牧師

看破疑雲

「……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 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創十三5-12)

醒目的羅得,當然不選擇曾有過大饑荒、水源不足的迦南地(創十二10)。他一眼就看中了廣闊的平原,更被所多瑪城繁華多姿的生活所吸引,於是便脫離了單調平淡、到處為家的半遊牧生活方式,安頓於罪惡之城。

所多瑪是聖經中排行第一的超級大城市,其名字的出現超過五十次,它得到的形容是「罪大惡極」。這使我想起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的一句話:「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這句話曾帶給我困惑,讀來費解,極醜如何等同極美呢?是甚麼人才會有這樣的見識與眼光呢?其實,這是近乎詩意的濃縮語。「美到極處」的「美」,不是指那醜的事或物的本身(即不是「醜即美」),而是指:那使醜的形象顯得生動的「處理手法」之美,即透過審美形象化之處理而得的美感,或文學或電影手法而有的韻味。又從另一個角度看:因通過對比的方法,以醜補美,以凸顯美與醜之矛盾的尖銳,而產生藝術效果。

對於亞伯蘭來說,平原城邑的繁榮,不及上主賜下後裔的興奮。亞伯蘭懷着對上主的信心,勇敢地凝望着上主應許的將來,住在迦南地猶如活在伊甸園。他堅毅地在信實不變之上主的統率下,面對一個個生命的挑戰──倒楣到極處,便是幸福的極處。惡劣與醜是一種背景,用來增強人生美的光輝。

上主啊!祢所賜我的皆美好,求祢賜我明亮眼睛,能看見未能看見的美麗,能透視未能看破的疑雲。奉主名求,阿們。


福音的役使 11月14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11月14日

何崇謙牧師

福音的役使

「耶穌……責備他們不信,心裏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祂復活以後看見祂的人。」(可十六14)

「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路二十四45)

 

在馬可福音十六章15至18節中,「信」與「受洗」相連着,換言之,接受洗禮的行動是信的外在見證,是踏出猶太教或其他信仰(信靠物質、權勢、才幹)的重要動作。受洗的外在與信靠的內在合一,見證與主完全聯合,站在主的陣線上。因此,福音工作者是要使人得着基督,站在主同一的陣地上。在「信」的重點下,傳道者若要持續地承擔此使命,必須與主有生命的聯繫,對主有絕對的信,活出基督復活的生命。我們深信福音使者是與主同工,因此,在工作崗位上,主會賜他們工作的能力並保護他們,好使他們的事奉成為別人的醫治。

路加福音記載的大使命(路二十四44-49),給我們另外幾個重點:第一,傳道者最好是能掌握聖經全面的真理,傳聖經中的基督,使人全面地認識基督(44節)。我們所傳的基督,不是我們個人喜好的基督,而是道成肉身、掌管歷史,又在歷史中奉獻自己生命的基督。第二,傳道者要傳悔改之道;基督的死與復活是福音的中心內容,傳道者在福音工作中也要經歷死而復活的神蹟。第三,傳道者與基督的關係,不是觀念的認知,而是活出一個因經歷復活大能而有的活潑生命,就像主基督問以馬忤斯的門徒:「你們這裏有甚麼吃的沒有?」(41節)進入別人的「家」(內心世界),與人分享喜樂的源頭。第四,事奉的能力來自天父,祂必負責裝備那些遵行使命的人,使他們滿有聖靈的能力。

主啊!感謝祢,因祢勝過黑暗死亡,求祢幫助我活出祢所賜的復活生命。奉主名求,阿們。


泥濘行旅 11月4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11月4日

泥濘行旅

「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10)

「耶利米」此名的意思,是「上主之名被高舉」。耶利米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十分腐敗的時代,他眼見着自己的國家走向滅亡,已是一件十分難受的事情,還要向同胞宣講他們不會聽的道,這工作實在為難,上主的名如何能被高舉?

關於猶大選民的地位,耶利米含淚獨排逆流,在充滿「平安了!平安了!」的歌舞昇平的歡樂中,宣講不合音韻的信息,就好像在慶典、婚宴或生日會中奏出低沉的喪樂。耶利米要在一息尚存的亡國關頭中,提醒猶大百姓,命滅之兆將臨。他雖然是猶大國的先知,亦是列國的先知,但工作超過了二十年,竟然叫不到一人悔改。

 

在這泥濘路上,他要學習的功課是:力量來自上主的應許。上主給他兩個屬於屬靈福氣的異象;第一,他看到上帝的同在,使他可從新的角度看身邊的事物,因為在他一生中有很多來自上主的保證,需要他留意傾聽;第二,他領會上主所說的話是真確的,並領受一些象徵的動作,這些戲劇性的行動包括:(1)買了新的袍子,卻立即埋在沙土,我們可想像這是甚麼意思;(2)買了水瓶,卻當眾將之打碎;(3)背着牛的軛,表示他如此承擔着上帝的話。若沒有上主保證,耶利米早已放棄先知的職分。在一個自我要「增值」的社會,我們生命的「儲值」在乎對上主話語的承擔與實踐,不在乎出身與世界的經驗。

我們看見在利米生命中的美麗,在於眼淚與力量的融和。他為着上主給他的話而哭位,坦誠地分享他內裏的感受。他不怕惡勢力,卻反被同胞奚落。他所流的是怎麼樣的眼淚?是感到上主的痛楚,明白上主是失戀的主;而他流的淚,是因為同胞將要受審判之苦,他為此難過。

上主啊!求祢使我能在泥濘之路上,成為堅城與鐵柱,忠於傳講祢寶貴的話。奉主名求,阿們。


榮神的僕役 11月25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11月25日

何崇謙牧師

榮神的僕役

「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土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知善惡的樹。」(創二9,和合本修訂版)

 

德國包浩斯美術設計學院,是世界著名的學府,每年有很多精英從這校而出。這學院商品設計學系的座右銘是:「我們的作品要達到既美觀(符合設計)又實用的要求,並且用起來很配合人體的結構。」美的設計企圖要跟神創造的風格看齊:「能悅人的眼目,也好作食物」。

試想一件家居用品(不是裝飾品),若只是美麗而無實用價值,豈能留存人間、成為合用的東西?相反,一件東西只達到實用的要求,而毫不考慮用家的方便,就是跟用者手形的配合或是身體特徵的配合──如錘子手柄的握掌處、水杯的弧度、椅子的椅背、椅墊的形制等,也不注意造型的美感,它很快就被淘汰。單就上主所造的水果而言,它們不單色彩潤澤美麗、線條流暢,更令人垂涎。

「生命樹」與「知善惡的樹」是確確實實的樹,但含有清晰的象徵意義。當人望見「生命樹」,叫人想起上主是永活的主,祂是生命的源頭,離了祂一切皆不美,一切不能令人滿足。看見「知善惡的樹」,使人想到上主滿有知識與智慧的主權。「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31)表達出上主鍾愛、珍惜、關顧祂所創造的萬物,以祂的創造為賞心樂事;更表明祂有深邃的智慧,審定如此的「佈局/構圖」為美為善,是上主自決甚麼是「好與不好」、「美與不美」。

「悅人的眼目」本來是上主給人的恩賜,使人有審美的反應,而「美好的」都指向祂,叫人以祂為主、為生命的焦點;然而,人偏偏單停留於「悅目」的東西,以為「悅目」是因自我而有,結果將之通往崇拜自己之路。

主啊!求祢幫助我能認識祢是美善的源頭,在自己的崗位上榮耀祢。奉主基督名求,阿們


役之譯註 9月30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9月30日

役之譯註

「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上帝嗎?……因我們所 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求祢記念我!」(路二十三40-42)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 能。」(林前一18)

 

十架上的一位死囚,於受刑的時刻,面對着「無能」的耶穌,生命卻起了極大的變化。以前膽大包天,無惡不作,現在竟成有人性尊嚴、人格美麗的人。他出言責備另一位犯人,表露他衷誠悔改。

他禁不住要「責備」另一位仍無悔意、囂張的假英雄。究竟何事改變了這位罪大惡極、一向不講良心的人,叫他會承認自己曾失了人性,得罪了上帝?相信他因注目於主基督的一舉一動,從而對照自己的生命,發現自己的污穢。主的美麗正是「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8),因為祂就是真理與光輝的本體。

這位在主旁的犯人所看到的是:正在受刑的耶穌,面對着湊熱鬧的路人的譏笑、祭司文士的諷刺、兵丁作威作福的惡相,竟如此平靜安穩,實在令他驚訝不已。祂對為祂哭的婦女,講話有力量。祂的禱告真摯感人。最不可思議的是,耶穌稱上帝為父,那份真摯的感情十分自然:「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他想:誰能稱上帝為父?被無情之人所棄,仍然饒恕,難怪這悔改的死囚渴慕得到耶穌的愛與記念。

十架痛苦非比尋常,掛上五六小時才斷氣,這位悔改的死囚,正嚐受這痛苦滋味。主與他一起被掛,使他領悟何謂愛;無辜的聖者,甘願與活不該的「人下人」共度痛苦和刑罰。

為我受傷受死的主耶穌啊!若我在日常生活中仍不能體會祢大能的愛,求主赦免。奉主名求,阿們。


網路傳真 9月9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9月9日

網路傳真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 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1-5)

 

每日與我們擦身而過的人都是陌生人,例如行人、超級市場的人、上門修理水喉的工人。若以擦身而過立論,連家人、同事、同學等也不可避免成為我們的陌路人。現代人慣以職業的標籤來認識他人,與人交往;交往的層面只止於事務,彼此間的接觸點都是功用性的,沒有起碼的認識,更無心、無時間談到個人的事。

有人問:為何我要認識他人?我連自己都顧不及,何來精力、時間理會身邊的人?這確是個真實的困難。現今,我們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與機會;科技的突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步伐,伸展至每一個城市,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但我們的心靈世界,還未能夠與發展迅速的科技配合,以致科技文明反過來壓制我們全人的健康,並傷害心靈與尊嚴。如慣性以電子遊戲來度日,全面思考的能力就喪失發展的機會,使人更封閉。電訊科技的發達,使人有一個假象,就是人間很溫暖——彼此互通訊息與心事。那些用電影感人手法炮製的廣告,把電訊傳媒渲染為有情有義的工具,使大眾更相信:我們在電訊世界裏,活得很溫馨。誰曉得,從來沒有一個世代,比今世的人更封閉,更要緊緊地收藏自己。簡言之,我們生命的內在文化,與理想的外在文化相去甚遠。

天父!求祢赦免我,因我甚至不容祢在我身邊擦過。很多時候,我特意把祢忘記,躲在「想當然」的自由裏。幫助我常開啟祢所賜的「傳呼聖書」,越過嘈雜聲,聽到祢的話,並且遵行。奉主名求,阿們。


十架瀝血 9月23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9月23日

十架瀝血

「耶穌轉身對她們說:『……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那時,人要向大山說:倒在我們身上!向小山說:遮蓋我們!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路二十三28-31)

 

最怕我的兩名小「豆丁」,聽到不明白的新聞內容,便認真地問:「為何兒子要用木條刺傷爸爸?為何親生女兒要謀殺媽媽?為何媽媽要把自己的嬰孩從高處拋掉?」聽到這些駭人的事,我心來不及悲涼,還要為孩子找妥當的解釋,真不是滋味!

「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子哭」可說是今日很多為人師表、為人父母者的當頭棒喝。主這番話聽來不近人情,使人大惑不已。不過,若明白何謂「汁水的樹」和「枯乾的樹」,就瞭解主的警告。「汁水的樹」即指基督自己,而「枯乾的樹」是指沒有新生命、心硬不肯悔改的猶太百姓。全句意思指:「公義被罪惡扭曲」已顯明在釘十架的判決上,無辜的主耶穌為人承擔一切的罪;但公義的天父必審判悖逆祂、事奉別神的百姓。因此,主提醒這群媽媽,她們與她們的後裔若不悔改,不認識自己的生命實況,不單此時此刻要為自己的家庭哭,更甚者,到審判來臨,卻哭無淚,無法招架。

主是宇宙之主,但甘願降卑為人,生在木匠家,死在人間的奸惡中。當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看見愛子背着刑具,心中難忘掉主幼時的生活——祂幫助父親設計和製造各式各樣的家具的神態;現在,祂卻要在人生最後一段路,以皮開肉裂的背脊,承擔着沉重的木頭,這不是祂幼時自製的木玩具?相信馬利亞的心境比任何一位在場的媽媽更難受,眼見祂在柱上瀝汗血、裂肝腸,她自己整個人也似掛在木頭上了。

主啊!叫我認識自己生命光景,臨崖勒馬,痛改前非,免辜負祢的情和愛。奉主名求,阿們。


役之使然 9月26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9月26日

役之使然

「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分祂的衣服。百姓站在那裏觀看。官府也嗤笑祂,說:「……祂若是基督……可以救自己吧!」(路二十三34-35)

 

湊熱鬧、愛刺激、尋求生活調劑,本無可厚非。努力賺錢,改善生活質素,對於作行刑士兵這行業,是可以瞭解的。但面對着三條將近死亡的人命,並他們可怖的呻吟貌,毫不動容,仍視之為娛樂,真是不可思議!除了當看一場戲外,其他較嚴肅的事宜,包括公義的判決、生命的可貴、殺人賠命而不應以身試法的體會等,皆不上心頭。

釘主耶穌的兵丁問:「你怎會是神?怎會是猶太人的王?你行將就木,仍不知所謂;況且,我們不需要你,我們有自己的王:金錢是也。」人的生死已不再令他們百感交集,如初入行時有的感受。現在一切都令人麻木了,人生毫無意義,人死一了百了。「能生存而忘憂」已是大幸,日子空空的來,空空的去,人生豈有甚麼超越的意義?生命的根在哪裏?吃飯,為甚麼?讀書,為甚麼?工作,為甚麼?出人頭地,為甚麼?活下去,為甚麼?眼前擁有就是真,就是善,就是美,豈不是現代人的寫照?

猶太的領袖也嗤笑主基督,看不起祂。他們自以為義,信仰與道德脫節,常以審判者自居,漠視真理,漠視上主的話,把自己「偶像化」。他們無心追尋真理,與送醋兵丁的行徑(36節)一樣,反映出:外表是敬拜,但心中另有服事的王;口口聲聲是主,是王,但實際上沒有真實敬拜的心和生命。

主啊!我不要只有敬虔的外貌,而無敬虔的實在。求祢幫助我背起自己的十架,把不合祢心意的價值觀釘在上面,純然信靠祢的大能,以敬畏的心度日。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