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之榮 9月19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9月19日

背負之榮

「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從鄉下來;他們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擱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隨耶穌。」(路二十三26)

 

在強勢下,被迫肩負沉重而羞辱之刑具的西門,經歷背十字架之苦,心裏憤恨而無奈,想到倒霉的事好像永遠是落在新來客身上。在不知不覺中,城中看熱鬧的人潮,把他擠進耶穌身旁。他定神望着這位無論是神態或體形都不似大盜,滿身鮮血將要倒地的弱者;更令他大惑不解的是:竟有一大群婦女跟着祂,為祂灑熱淚。

十字架於西門,是一場噩夢。我們可以猜想,他是極不願意留在髑髏地觀看整個行刑過程,因為他驚慌。一路上,耶穌在前面走,西門背着粗糙的木頭隨後。他不時聽到路旁的人在談論:「為何耶穌會被人陷害?祂曾使盲子看見、瘸腿的行走,甚至叫死人復活。而且祂講道有力量,不擺架子,沒有作過一件壞事……為何祂今回不施展神蹟本領,教訓那些作威作福的人?……」如此造福大眾的人,何竟如此收場?這個問號隨着西門體力的遞減而增大,愈想愈怕,恐怕連自己也捲入漩渦,性命不保,不期然地問: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城市?他心中充滿疑惑與懼怕。

「恐怕背十架會連累自己」,對於西門來說是很自然的事。對於今天我們這些蒙恩的人,可能也有如此心態,很怕過着每天「死去而只有基督」的人生。骨子裏會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實際、老套、過時、自我束縛。其實,甚麼使人變成奴隸?是十架嗎?我們是否「被迫」背起主的十架跟隨祂?

主啊!求祢使我明白,是甚麼抓着我的心,叫我今天背十架事奉祢。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抑或因祢甘心犧牲的愛?奉主名求,阿們。


逆勢亦穩 9月16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9月16日

何崇謙牧師

逆勢亦穩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二十三2-4)

 

此詩篇有十四個「我」字,是自我光景的描繪。羊在遼闊的原野,正如我們在這複雜的世界,會迷路而感孤單,會遭風沙侵襲而寸步難行,會被罪惡般的艷陽所灼傷。若沒有牧者領路,羊兒難以面對種種逆勢。

十多年前,我在異地作宣教工作。抵達不久,因駕車技術不精,嚴重弄傷了尾椎骨與髖骨;最糟的是,藏在坐骨內的軟墊移了位置,軟墊出位壓着坐骨神經線,使雙腿痺痛,坐立不安。不知道我是否一向神經過敏,抑或是感應靈敏,連前腹都感到疼痛難受。我需要物理治療好好休息,但那時正值教會初成立,我怎能於此際放假呢?坐立不舒,又如何講道,如何工作?再想到醫生的忠告:痊癒需時長久,若保養不妥,可隨時復發,小心有後遺症。面對着剛起步的事工、待牧的群羊,我何竟出師未捷「身先死」,我如何捱下去,牧養教會?為着要徹底痊癒,我要住醫院拉腰硬臥,整整七天不得起牀。

那時,被迫靜臥的滋味雖難受,但畢竟那是我的青草地。這個不肯休息、靠自己成事的頑羊,被領到可安歇的水邊,享受休息,學習以平安的心境,認定教會倚靠的不是我,而是大牧者主基督。奇妙的恩典愈來愈明顯,上主不斷帶領多位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加入教會,其中有香港伊利沙伯醫院物理治療總監,他成為我的朋友、醫生。上主的竿與杖,真的安慰我。

恩主基督!我要一生倚靠祢,在炎寒混雜的世界,堅守祢所託付我的,勇敢向前,完成使命。奉主名求,阿們。


以役服役 9月12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9月12日

以役服役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腓二3)

「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十二26)

 

遇到別人不善待或欺負,的確叫人氣憤;被自己的「老闆」欺壓、剝削、惡待,更叫人反感,不平則鳴。然而,當我數算上主的恩典時,往往發現:叫我生命豐富發揮、更有成長的滋味、不浪費光陰、努力面前和靠賴恩主,反倒是在這些被人家惡待的日子。我明顯經歷上主滿有恩惠,祂把逆境轉化成祝福。我所經歷的是:在窮途末路時,上主奇妙地開路,而且開路多條,不單補足我所失去的東西、尊嚴及勇氣,更使我能發揮祂所賜的恩賜,在更廣大的層面服事祂。

被人家欺負,可能是家常便飯;最令人痛心的,倒是被「自家人」所負。欺人者顯然失卻了「在主裏」的生命基礎,誤以為可基於自大混合自卑弄出來的階級、地位、年紀、宗派、家勢、銜頭,甚至衣着的差異,來對待家內人。這現象十分普遍,非一般人可扭轉乾坤。當你落在被欺壓中,不要輾轉難眠,因為上主必尊重真心真意服事祂的人,祂必為這樣的人開奇妙的路。試試把不平之氣收回,吐過即止,存心交託,等候上主憐憫。在等待的過程,瞭解人的保障與平安不是自己可以製造的。

深信你我的人生路,背後有上主厚厚的恩典。因此,想到這裏,嘗試無偽地為那被權勢捆綁之人禱告,讓他/她也經歷上主介入生命的福氣。

父啊!求祢不容我恃勢、恃才、恃名、恃富、恃貌、恃寵、恃性別去凌辱人;倘若我一意孤行,求祢責打。求祢叫我在被欺負之時,仍曉得仰望祢,以寬恕之心度日。

奉基督名求,阿們。


憂之韻律 9月5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9月5日

憂之韻律

 「你們心裏不要憂愁……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

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約十四1-2、16)

 

沒有憂慮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見過一個無憂無慮的人嗎?有甚麼不值得我們憂心?又有哪些我們可以掉以輕心?活在高度物質化的社會,這個金錢與時間掛鈎、競爭劇烈、性公開至恐怖(報章娛樂版變為成人雜誌)、資訊氾濫、高度物質化(人也被物化)的城市,人不必因樓價起跌、股災淡市而憂心,單就日常大小的憂慮,就可使「溫暖」的家庭變成古龍筆下的武場——最安全之地反成為暴力與虐待的危險地帶。當「試過就掉」的消費心態滲透社會,我們所遇到「反人性的文化」的壓力就更大,這一代可算是與憂慮同活——憂懼被時代淘汰。

主深深瞭解我們的憂慮,祂沒有阻止我們憂慮,卻提醒我們勿使憂心持續,落在迷惘中。昔日的門徒因「不知道」前景,又無力幫助老師脫離困境而起「內疚感」,更要面對危險甚至死亡,而憂心忡忡。今天我們雖然活在一個資訊發達的新時代,但在溝通上要面對很多未知領域,譬如該如何與他人溝通,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很多難以啟齒的事情。我們雖常自以為是,但做人處事,理想不易達到,自咎油然而生。醫學雖進步,但不論年紀或身體狀況都會改變,細菌與疾病會突如其來,無力、無知、自咎、突來的危險都加增生活壓力。主說:「我所賜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參約十四27)你現正經歷這平安嗎?無論我們如何,祂願意接納我們,為我們預備地方,我們的人生有否空間為祂?

天父啊!求祢幫助我,引導我進入真理,瞭解世界醜陋的真相;提醒我,祢有能力使我從無力、無知、自咎、突來危險的壓力中釋放出來,求主叫我經歷祢為我所預備的地方,好使我在風雨中仍得平安。奉主基督的名祈禱,阿們。


逆旅添翼 9月2日

逆情默想:從疫到役

何崇謙牧師

9月2日

逆旅添翼

 

「主啊,祢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祢是上帝。」(詩九十1-2)

 

瞬眼間,居家避疫已過了半年,想到李白飄逸之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經濟不景,牽動人心下沉。各人都在盼望:逆境快逝。

詩篇第九十篇是摩西論「時間」之詩。「世世代代」(1節)是「時間」,「亙古到永遠」(2節)也是「時間」,「千年……昨日」(4節)、「如睡一覺」(5節)、「早晨發芽」(6節)、「經過的日子」(9節)、「轉眼成空」(10節)、「數算日子」(12節)、「早早」……一生一世」(14節)、「受苦的日子……遭難的年歲」(15節)等等,皆論及「時間」。

人年長了,對時間更為敏感。一向以財勢為家的雅各,會大聲喊:「錢啊,你世代作我的居所!」但他回顧一生時竟如此哀嘆:「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創四十七9)亞伯拉罕一百七十五歲,以撒一百八十歲,雅各只有一百四十七歲,的確少了些。短與少更是指生命虛空無實質,正說明「以別神代替上主,愁苦必加增」的真理。約伯以自義和人的邏輯能力為居所,卻落在無知與感慨中,嗟嘆:「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出來如花……」(伯十四1-2)直至上主的偉大、權能、聖潔向他展現,他才體會自己的渺小與無能,且慨歎:「(上主的旨意)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四十二3-5)

對時間有強烈意識的老摩西,認定上主是他生命的居所,他瞭解家不在皇宮,不在自己的能力與成就;他確定,若沒有上主,縱然地上有家,也是個無家可歸的人。

天父!求祢拆毀我自以為堅固的堡壘,使我全心倚靠祢。奉主名求,阿們。


重塗褪色的愛

讀啟示錄二章1-7節

引言

我喜歡讀啟示錄,因為它能啟動我的視力。故此,我喜愛稱它為「啟視錄」。甚至連第二及第三章的七封書信——先知式的教訓,也充滿圖像。這些圖像讓我們明白基督的屬性與工作,認識教會的光景。

以弗所教會的光景是:失去起初的愛(啟二4),這到底是甚麼意思?是否不愛神又不愛人呢? 看來不是。沒有愛神嗎?似乎不是,因為第3節說:「[以弗所教會]曾為我的名勞苦」。沒有愛人嗎? 又似乎不成立,因為他們恐怕信徒落在異端邪說中,所以努力為真理辯護(2節)。          此信是向以弗所教會第二代發出的,充滿色彩 與圖像,因此我們試從色與畫去瞭解到底「失去起 初的愛」何解?

 

. 基督之光(1-2節)

主耶穌吩咐約翰:「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 使者,說:『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 行走的……』」(啟二1),其中的「七星」、「七 個金燈台」等是主耶穌的自稱。星是光芒四射的。 燈台所發的光,就是映照基督之光。基督之光是: 慈光(光之溫暖)、生命之光(殺菌之光、光之保 護)、真理之光(光能顯露真相)、靈魂之光、路 上之光(光之引路)——必須照耀出來,不能躲藏。 教會從主基督所領受之光,不是世人所追求的星光 燦爛、娛樂星輝、繁華奪目之光,而是生命之光。

基督之光是相對於以弗所之光而說的,以弗所 有很多光芒:

•墜落之星、太空隕石:成為古怪醜陋的亞底米 女神。以弗所因而有「亞洲(小亞細亞)之 光」之稱。

•星光熠熠如荷李活:以弗所有著名的大型劇 院,可提供二萬五千個座位。
•以弗所亦設有大型的區域法庭,可稱「公義之 光」。

•在文化上,有著名的Celsus Library,藏書二百 萬冊,堪稱「靈魂之光」——智慧之光。

• 商人與遊客匯聚之城:金銀發出光亮。

•犯罪天堂:神廟有很多妓女公開賣淫,神甫市廟亦設有保護區,犯人逃到此區就可以得到神明的護庇。

「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 的」(啟二1下)意指:基督就好像拿着牧杖到處 往來,牧養眾教會;在充滿艱辛的初期教會的處 境中,祂此舉是要說明,祂要透過無常的生命景 況,高低起伏的逆境來牧養教會。主耶穌這樣自我 介紹是很有意思的,指出祂看顧教會,瞭解教會(2 節),「那右手拿着」意思就不只是「拿着」,而是   「掌握在祂手中」,被主所瞭解所知道。「行走」 之意是:關心看顧。耶穌要讓以弗所教會知道,祂要教會在逆境中自如地享受祂的愛。這話的確針對 他們「離棄起初的愛」(4節下)而說的——在困境中我們的焦慮是:如何離困,如何防備,如何自 保,而沒有想到如何見證基督之光、基督之愛。簡單來說,此話即表示:主常與教會同在;主亦知道 並瞭解教會的實際光景。

小結:「失去起初的愛」的意思,就是「教會 失去愛之光澤」——失去見證福音的熱情,失去向世 人見證教會是一個愛的群體,失去愛的影響力。光 澤與色澤有密切的關係,失去光即意味着褪色。

今日一些教會的寫照:

•          墜落:如星之墜落,失去所在的崗位,暗淡無 光。

•          褪色:如色之變淡,神髓和氣質(aura)盡 失,如翻版的藝術品或印刷品——失去獨特而 鮮明的見證。無氣息,無氣韻,氣韻不生動。 有光才看到自己是否褪色。若不活出燈台的召命, 燈台必然被挪移。

教會在關注數字增長、事工發展的前提下,以 及跟隨後現代潮流文化的環境下去贏取大眾的心, 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要逆潮而上,不理會數字, 不追求勢頭龐大,不歌頌感官滿足,而能作社群的 「燈台」,讓人在逆境困難的景況中照耀出主的恩 典,叫人因此看見充滿愛的主基督,卻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

. 勞累的教會(3節)

以弗所教會是一個不安而勞累的教會。何以見 得?從主所說的話就可知。第2節記述主知道以弗所 教會要承擔保衛教會的職責。第3節經文,《呂振 中譯本》作「你知道你有堅忍,曾為我的名擔受一 切,也不勞累」,可見以弗所教會是一個不安而勞 累的教會。

  1. 1.兩種為教會下定義的進路

有兩種流行的教會模式,也可說是為教會下定 義的兩種進路:功能性的和結構性的,造成教會不安而勞累。

  1. 功能性的進路
  • 適合尋道者的教會(Seeker-Sensitive Church): 為未信者度身訂造主日崇拜聚會;
  • 目標為本的教會(Purpose-Driven Church):以 門訓為教會主要的功能;
  • 小組教會(Small-Group Church):強調小組是 教會最基本的內在結構;
  • 用家第一、用家自在的教會(User-Friendly Church):強調一些重要經文,以吸引人參加 教會,並推動他們成為高質素委身的群集;
  • 七日用盡的教會(Seven-Day-A-Week Church): 發展每日事工,用不同的渠道以吸引社群接觸 教會,進入教會;
  • 為新時代而戰、為廿一世紀而戰的教會(Church for the 21st Century):發展時代事工,以切合不 同的市場。 這是教會功能性的定義,以事工來定義教會,教會 的事工就是教會的全部定義。若以功能性來定義教 會,教會就較易失去神子民獨特身分的自覺,換來 的是使教會成為一連串的功能性事工。
  1. b)結構性的進路

• 以宗派文化為中心:神學觀點與社會責任;

•以研究會眾背景為本:以社會科學為根據,去 解釋組成教會之會眾的特色;

•以教會的增長和衰退為基調:量度與評估教會 在宗派中的起與跌;

•以品質的評估為主:以組織學來評估教會的發 展;

• 以系統性的管理為焦點:以管理學而來之系統 管理的角度去經營教會。

若以此來定義教會,教會就不會以屬靈真相來看教 會的群體,卻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管理行為模樣的結 構。這進路約化教會為行政管理,以維持其事工的有效性。

這兩種進路約化牧者和帶領教會的人,把信心 建基在管理技巧和組織手法上。

2.應從另兩個角度去瞭解教會是甚麼

教會雖是組織,但不是一般的社團組織。教會 本身的生命與工作有一個特殊的使命,那就是關於 藉基督的拯救而改變的心態與生命,這生命的模樣 能將拯救的大能反照出來。用社會學的方式來經營 教會不是壞事,但必須把社會學納入以上的神學理 解中。

教會的真實是不限於眼所能見的,她比一套在 功能上管理得全備的事工更大;她存在的意義多於 一個社團的。教會是由聖靈所生的一個「有使命的 屬天的社群」,有雙重身分:屬天群體,與社會人 際關係性的社團教會。教會,就是上帝透過聖靈親 自在世上的同在/臨格。這就是教會獨特之處:教會 雖然也是地上的一個社團,但其生命表現(行為) 不是由世界風俗所模造,而是由聖靈藉上帝拯救之 工作所塑造的。

如只在功能上認識使命,就只能認識到「使 命」的一小部分,使命只是一小部分人受過專業 訓練(如:宣教)的工作,教會整體是不曉得關懷 新來的「羊群」的。這樣就產生兩個問題:一是不 曉得在上帝對世界的全盤心意下瞭解福音,二是不 能將教會的工作和生命與上帝在世界的大使命相銜接。

. 致命之錯:失去愛的見證(4節)

被主耶穌所稱讚的三事,都不能取代向鄰舍/世 人見證上帝之愛的行動——愛的見證,回應主的光、 主的愛。

做對很多事,不足以遮掩或免去做錯一件重要 事的罪狀。致命之錯是:失去愛的見證。以弗所書 五章2節說得好:「……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 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對主的愛失掉,對人的愛也就冷漠了。

主的責備很嚴厲:「你若不悔改,我就……把 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二5下),這教導提醒 我們:有很多事叫我們失去讓世人看見的基督之 愛——失去高漲的愛、優質的愛、不計較的愛、單純的愛。

對以弗所教會而言,令他們失去起初愛心的是 甚麼事?是:憑己力去保護自己,保護教會信仰的 純正;憑己力去使教會得以發展長大,認為教會做 得成功,自己的存在就有價值。不過,沒有愛主的 心,就不能有愛的見證:

1.勞碌服事的成就/工夫,不能充當或取代愛主 的真心。勞碌賣命若非出於愛,事奉就成為重擔, 愈揹愈重;愈重,就愈無力無時間無心情關懷別 人。以弗所信徒很認真地承擔起基督徒的責任,活 出信心的工夫,言行與所信的一致,過着很嚴謹的 道德生活;因此,很容易對別人之錯看不過眼。   忙碌不一定是真委身,原因可能有二:一、為 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忙;二、由別人決定和指揮 我們要做的事,我們怕別人對自己失望,於是不斷 為滿足別人的要求而忙。忙碌不是忠心,甚至可以 叫做變心,我們可能用很多時間做不屬於主呼召我 們要做的。因此,忙碌可能是不忠或懶惰的表現。

2.忍受苦楚的背後,不能沒有愛主及經歷被主愛的甘心。忍受苦難若沒有愛去滋潤安撫,就苦上加 苦。我們要思想:是甚麼激勵我們去忍受苦楚?可 能是不妥協的態度,不跪拜皇帝(即使被威脅沒有 大生意可做)。也可能是效法主忍受責罵的心志。

3.純正教義和道理的堅持(忠於純正的信仰,恨 神所恨),不能失去愛主愛人的熱心。以弗所信徒在 持守神學真理上是堅定的,無懈可擊的。然而,沒 有愛,信仰只成為冷冰冰死寂僵化的教條,呆板乏 味。但主卻說,不要誤會祂,祂只求無底線的愛。 主讚賞他們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祂所恨惡的(啟二6)。不過,恨惡罪惡並不等於愛主愛 人。主說,祂欣賞你們的熱誠,但這熱情的背後, 愛何在?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有持守正統神學教義之警惕感或警覺之心是需 要的,但更需要的是教會內部愛的合一(弗一 15)。

•教會弟兄姊妹之間的愛與喜樂,不要被吹毛求 疵的正統主義所取代。動機即使好,但沒有愛 是不足夠的。

•有純正教義並不表示不會落入屬靈的低潮,它 可能使信徒陷溺在自我保護之中。           •以弗所教會盡一切辦法防禦信仰被污染,他們 努力承擔基督徒的責任。但主的話顯示:教會 因為這正統主義而營造了不容讓愛的氛圍,代 之而有的是法庭式的審判氣氛。

•教會很易被憎恨的氣氛籠罩,而不被愛所充滿。 對上列幾點,我們當引以為鑑。

.抓緊機會悔改,不可不了了之(5節)   

主對以弗所教會說:「……應當回想你是從哪 裏墜落的,並要悔改……你若不悔改,我就……把你 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二5),主給我們悔改的機 會(另參:啟三3;申九7,十六3)。若不悔改,教 會就不再是主的教會,而是你的俱樂部。請回想: 你是從哪裏墜落?從最高峰墜落嗎?也請回想:甚 麼使你分心,不專一愛主?

要悔改,我們就務要:

•重回被愛的位置,被上主所愛、基督所愛,也 被聖靈所愛。行愛而不是「談論」愛,且要生 活在愛中,享受在主裏的平安。

•重新敞開自己,讓人的愛進入你的生命。不要 高高在上,似是比別人優越一等,叫人難於接 近,阻塞人對你的關心。牧者如是。

•重新站近主旁,以基督的心為心。關心別人的 過去,關心別人的現在,更關心別人的將來。

. 總結:重塗褪色的愛

甚麼情況下,「愛」最易褪色?以下情況都導 致「愛」褪色:

1. 看人的價值為利益的單位,這就會忽視窮 人、身體殘障人士或精神有病者。

2. 只着重承傳正統、抵擋異端為首要任務, 會引人進入冷酷無情的原教旨主義。叫人只 知道甚麼是對的,卻不知道甚麼是美的、善 的;叫人只知道甚麼是道德,卻不能活出美 德。教會變成道德異端裁判所,只揮真理之 劍,只出一招。

3. 不理解、不同情信徒所受的逼迫與難處,亦不 明白信徒在生活危機中所面對的挑戰和軟弱。

4. 做大勢所做的事,行大氣候所行的。以弗所 的大氣候就是顯大,要光芒四射。

5. 獲得權力之時,教會穩定之時,就易沉迷於 教會架構之中。為保持教會的規模和組織的 名望,為權力而工作。看不起小弟兄、小姊 妹的需要。

勞苦、忍耐、持守真理是主所讚揚的,但必須 糅合愛,勞苦等事才叫你得平安,別人亦因此可以 享受你勞苦而來的成果。愛的色彩,需要主基督之 光的照耀,才能顯露。沒有光,燦爛之七彩仍是灰 色。米高‧佐敦(Michael Gordon)說:「甚麼是愛? 愛就是你玩每個遊戲時都視之為最後一次機會。」

(“What is love? Love is playing every game as it is your last.”)但願我們努力重塗褪色的愛!


上帝的美意存到萬代 1月30日

靈靜致遠、美事重尋靈修系列

何崇謙牧師

1月30日

上帝的美意存到萬代(詩三十三)

 

自去年三月以來,我們一出門就要帶口罩,所以我們一直都不容易見到人家的笑容,甚至各人好像沒有表情一般,只能見到別人的呆滯甚至沮喪的眼睛。人人迫不得已都像面無表情一般,所以眾人都感染到憂悶,甚至憂鬱的情緒。周圍都瀰漫着怨恨和恐懼的氣氛。

從沒有想過感染瘟疫如此容易,面對死亡如此近。從未想過人生起伏跌盪的波幅如此大,平常的生活也如此難過。其實沒有一個世代可以避免災難,難怪大量收集人的禱文的詩篇,當中主題出現得最多的就是哀歌。

 

詩篇一百五十篇本身是一個整體性,連結有統一性的單元,即是說, 它有序言, 有主題內文,和結論。序言由第一、二篇組成。內文由第三至一四五篇組成,主要是哀歌(起始的第三至五篇已是),佔了總數一半以上;其次是敬拜頌;再其次是智慧詩和皇廷之詩。結語篇是由第一四六至一五○篇組成,全都是讚美歌頌傳揚之詩。

與「近親」的傳道書或約伯記很相似,都有一個母題。傳道書的母題是「人的死亡與上帝的智慧」;約伯記的母題是「人的受苦與上帝的主權」;詩篇的母題是「在人在逆境中仍要讚頌上帝不變的慈愛與榮美」(或實愛、堅愛[hesed])——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你們要唱新歌,歌頌拯救我們的神。全地都當向耶和華歌唱……

敬畏神的人,為何能在不同的生命處境中向祂讚頌?因為敬畏神的人所信靠的,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祂也是與人一起創造世界歷史;而這一位永活的神,也是最明白我們的,最願意幫助我們的,必為我們申訴辯護。

詩篇第三十三篇全詩結構是漣漪式的,中央的那一點是10至12節,主題是:上帝的美意萬代常存,由這主題而發展以下三個重點,成為我們的福樂:

1.    上帝賜我們生命樂章,可譜奏出活潑讚美之歌(1-3、20-22節)

2.    上帝賜我們生命智慧,可辨識虛妄無效之威權(4-6、13-19節)

3.    上帝賜我們生命保障,可逆潮中持勇氣盼望(10-12節)

 

感謝主,讓我們的生命如音樂,也使我們經驗到神的作為而喜樂。求主引導我們不斷經驗新恩,就是祢的仁義、公平和慈愛所成就的恩典。我們立志要以頌揚、敬拜的情懷過每一新天。奉主基督之名求,阿們。


揭開繁忙的背後-野心、私心、機心 (路十38-42)

單就路加福音第十章,已記載了令人目定口呆的五件事,至少令當時的猶太人聽來十分反常:第一,12節說: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所受的,比那不接待傳道者的城還容易受;第二,20節說:不要為有能力而高興——我們的所是,比我們的所作更重要(醫生的技術重要,但沒有醫者的心就不);第三,21節說:嬰孩能得天父的啟示;第四,25-37節說:撒馬利亞人竟懂得愛仇敵;第五,38-42節說:不做分內的事卻得稱讚,並且一個無名的農村女子,竟然可以有此特權向拉比學習。原因是:太多自以為義的事充斥着這個世界,主耶穌不得不進行突破不更新和不反省的框框(Jesus’s ministry breaks molds)。

路加福音第十章大幅度以服役他人為重點,那麼此段(38-42節)則平衡之:暫停服侍,靜坐耶穌腳前。何謂服侍主?花時間與主相處,聆聽與領受主的教導,這是門徒正常的生活。

 

一. 現代人的忙碌

現代人已經沒有非繁忙時間的存在。

忙碌塑造我們的身分——不忙碌的孩子,是沒有知識、智慧和才幹的人;沒有事做的日本男人,不敢早回家。五秒就要改變畫面,我們的感官要不斷地受刺激,不然就感到沒有生活,沒有生命。我們不懂得自處。

時時忙,不限季節(以前是有季節的,現在連水果也可以四季生產,令你吃不消),忙可以說是通病。

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其實,我們是如何走進這個繁忙的世界?成因如下:其一,定位掙扎成為自然,掙扎用去我們的時間。選擇過多,樣樣都想做,樣樣都想試。怕「執輸」,不知要專注做甚麼事。我們可以參與的經驗太多,以致價值觀出問題: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們現時能夠做的事越來越多,有更大可能的機會給我們去嘗試做。這近乎無限的選擇,無可避免令我們感到十分忙碌。其二,界線模糊成為自然,模糊的界線吞噬我們的時間。工作或娛樂或休息或默想的界線都模糊化了。工作區和家庭區的分別不大,家庭有很多事務要辦——如繳付各類費用,下班回家後繼續工作——返回農耕時期或前工業時代的社會,家庭和工作在同一個地方。透過手機、手提電腦,我們永遠擺脫不了工作和娛樂的魔掌,從香港地鐵車廂低頭一族可見一斑。Eye被封閉(i-Phone)的一族,若一直開機,人就無休息之機。

此外,工作對心理時間有影響。心理上,很想在最短時段內做最多的事,而不是不計較時間去做好一件事。我們現在已傾向:根據用了多少時間來定義工作,而不是以「能做好一件事」來衡量看待工作。因為時間與經濟掛了鈎,以經濟效益來決定投身甚麼、如何擺放時間,安靜親近主就被認為是沒有經濟效益的。

二. 馬大的忙碌與馬利亞的靜虛

在人情世故下, 馬大忙於伺候絕對沒有甚麼錯,不過,馬利亞似乎蘊藏着一些不平凡的東西。馬利亞大膽地離開婦女一向被界定的職事——以食物服侍別人,特別是遠方來的客人;為了成長為一個門徒,馬利亞決定擱置所要做的家務,安坐在主膝前。從馬利亞所作的,看到四方面:

1. 她謙虛受教:「神學始於倒空,讓道灌注。神學的言說始於聆聽, 在靜虛中學習的言說。」( 余達心: 《聆聽: 神學言語的開端》[台北:校園,2008],頁12)

2. 她自己沒有擁有答案,不以為自己是常對的。

3. 重點不是要讓主來看她為祂所做的事,而是以祂為老師——可以過每天忠於主的門徒生活。馬大應該簡化膳食,以便在不使自己負擔過重的情況下做好準備。有趣的是,好的部分或更好的部分可比喻為一道菜,馬利亞在這頓飯中吃了一道更好的菜——聽主的話。

4. 她關心主的計劃:接納從天上來的,就是接收天上的信息。

至於馬大,她以工作服侍主:

1. 以她的工作表現為重, 也以別人的意見為重。

2. 自己的作為易成為偶像——在服侍上很容易分心。

我們必須花時間追求聖潔。在福音書的記載中,有三次見到伯大尼的馬利亞,並且在每次的場合,她都在同一個地方:在耶穌的腳前。她坐在耶穌的腳前聆聽祂的話語(路十39);跪下並傾訴她的痛苦(約十一32);站起來,傾倒她的敬拜,拿着香膏抹耶穌的腳(約十二3)。有趣的是,在這三個例子中都有某種氣味——或香或臭:在路加福音第十章,那是食物的香味;在約翰福音第十一章,那是屍體發臭(39節);在約翰福音十二章3節,那是香水。

三. 馬大與馬利亞給我們的啟迪

我們很多時錯判別人的不勞動、不事生產,或過分批評別人的行為而沒有看清自己的光景。從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可看到三點及其給予我們的啟迪:

1. 馬大十分關注別人沒有做的,而沒關注別人所做的事的意義。她不從別人身上學習,卻以自己的使命來衡量別人所做的事。我們很多時花很多時間去評估別人的事,太少時間自省我們是否忠於主、過討主喜悅的生活。

2. 馬利亞不是個既懶惰又不做事的人,但她很聰明地選擇這個時候不做家務,因為她遇到一個極其難得的機會,可在主面前聆聽和學習。機會一失了就再沒有。她膽敢不依從文化風俗的規矩。今天,我們當把握機會親近主。

3. 當我們為着工作/事奉而放棄了屬靈的餵養時,這是很愚蠢的舉動。我們該有智慧地管理時間:在重要事上全力以赴,每日編排安靜的時間,比重須恰當!謹記:繁忙的活動會把禱告和休息的安靜時間排擠出去。沒有安寧的內室聆聽的操練,就沒有外在工作的長遠果效。

令教會忙碌不堪的,很多時候不是來自神聖的忙碌,而是偶像化的忙碌以信仰之外的原則和規範作為教會的依據。馬大與馬利亞,分別代表了後者與前者,兩者的分別可見於下表:


聖言講道研經學院開辧課程

美國聖言講道研經學院

二零一八年九月至十月開辧課程

國語課程:

1.             賴若瀚牧師博士「靈程進階」(每逢週三與週四:9/5-10/4/2018;五星期,每晚 7:30PM-10:00PM

                與神同行是信徒生命的特徵,在現今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如何保持靈命的成長是悠關重要的生命課題。本課程將探討信徒對靈命長成的認識與實踐的方案,幫助學員能踏上一健康的靈程進階。

2.             何崇謙牧師博士「生命的學問」(每逢週一與週二:9/10-10/9/2018;五星期,每晚 7:30PM-10:00PM

                信仰內容與生命的學問息息相關,基礎都在於聖經真理。教義神學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的亦必須循正確的方法去建立。本課程結合生命、信仰與方法的探討。

3.             何崇謙牧師博士「聖經書卷研讀與教導」(每逢週六:9/8-10/6/2018;五星期,每天 10:30AM-4:30PM

                要明白聖經各書卷的資訊,須按照書卷的文體去找出它們的主題資訊,然後才能從事有效的教導。本課程結合文體分析與書卷研究,並探討如何幫助信徒踐行信仰的教學法。

粵語課程:

1.             賴若瀚牧師博士「靈程進階」(每逢週一與週二:9/10-10/9/2018;五星期,每晚 7:30PM-10:00PM

                與神同行是信徒生命的特徵,在現今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如何保持靈命的成長是悠關重要的生命課題。本課程將探討信徒對靈命長成的認識與實踐的方案,幫助學員能踏上一健康的靈程進階。

2.             何崇謙牧師博士「生命的學問」(每逢週三與週四:9/5-10/4/2018;五星期,每晚 7:30PM-10:00PM

                信仰內容與生命的學問息息相關,基礎都在於聖經真理。教義神學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的亦必須循正確的方法去建立。本課程結合生命、信仰與方法的探討。

3.             倫思學牧師博士「聖經書卷研讀與教導」(每逢週六:9/8-10/6/2018;五星期,每天 10:30AM-4:30PM

                要明白聖經各書卷的資訊,須按照書卷的文體去找出它們的主題資訊,然後才能從事有效的教導。本課程結合文體分析與書卷研究,並探討如何幫助信徒踐行信仰的教學法。

修讀方法:

  1. 可修學位修讀,亦可不修學位選讀, 也可以旁聽進修。
  2. 綱上報名:
  3. 電郵: info@sagos.org
  4. 致電: 408-773-8891 (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