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筆者,怎樣才算得上是好的講道?按歸納筆者多年來教授釋經講道的經驗,一篇優質的講道,一般有「三項兼顧」和「五種特質」。在這裡先談談「三項兼顧」。
一. 天地兼容
「兼顧」就是不偏不倚,將各方面都照顧得周全。
釋經講道須同時注重「啟示」(revelation)與「應用」(relevance),就是傳道者是從神領受了屬天的信息,並將這信息帶進人間。因此好的講道必須是雙向的:講道者既深刻明白神的話語,亦善於運用人的言語,在兩個世界中間作溝通的橋樑。好的講道讓神與人之間有接觸與聯繫:既扎根於經文,也顧念到現實,將聖經的真理活潑地展現在人面前。
歐福德(Stephen F. Offord)指出:「離開現實的世界進入聖經中,或離開聖經的世界進入現實中,對我們的事奉都是致命的失敗。……傳道者需要熟悉我們的聖經,就好像家庭主婦熟悉她的針線,商人熟悉他的帳目,水手熟悉他的船隻。」1
斯托得則認為,講道者的責任就是「把這兩個世界的鴻溝畫出來,再將我們的講章放進去」,但我們卻往往只完成了一半的工夫。「就像畫了一條直線,從聖經世界的這一端,直直往上,形成筆直的線條,但始終無法落於彼岸。因為我們的講道太少接觸地面了,不能成為進到現代世界的橋樑。」。2
講道者不能顧此失彼,因為「傳道人的任務是忠實地將神的話翻譯為現代語言及現代思想,使它活現在這個世代。因此『為了要翻譯神的話,我們必須懂兩種語言;為了要讓它活在今世,我們必須了解兩個時代。』…… 基督徒溝通的模式不只是翻譯(將一種語言換為另一種語言),而是化身(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3
由此可見,傳道者必須一方面深入「讀經」,另一方面深刻「閱人」,把天上奧秘向世人作不同方式的闡述,免得所講的道雖合乎聖經,卻不合乎時代。
二. 情理兼備
講道要有情有理。講道過分偏向理性或偏向感性,效果都會大打折扣,若能情理兼備,絲絲入扣,在解經釋義的同時,也引述真實而富人情味的故事,便能更加有血有肉,打動人心。講道不能單從理性出發,也要洋溢著感情;不單對人的頭腦說話,亦要對人的心靈說話;不單只顧著教導別人,也要用生命感染別人。
若人生閱歷不足,又不願敞開自己,只常常停留在一己狹隘的想法之中,講道亦會褊狹固執而無趣。因為最好的講道不是在書房裡準備的,還要加入生命的經歷。林語堂說:「智者閱讀群書,亦閱歷人生。」最有力的講道,是在人生的掙扎與歷練中塑造的。
因此,講道者要追求西方人嚴謹的治學方式,同時保持東方人注重人情世故的文化底蘊,學習做一個情理兼備的後現代傳道人。神的話本來就有光有熱,能觸及人的頭腦與心靈。理想的講道要能深入淺出,不單向頭腦說話,也觸動人心的需要;有時甚至要帶有幽默感,從中引申出聖經的真理。
三. 全民兼得
講道必須顧及全會眾,不僅是年齡上的老與少,也包括屬靈情況的老與少。要能對慕道友說話,同時也適合聽道多年的信徒。要全民兼得,其中的要訣是講道要有內容、簡潔,也有針對性。淺顯而不欠缺內涵與心得,有深度卻容易明白與接受。忠於原文,解經卻深入淺出,容易使人明白及實踐,並有令人專注的吸引力。
附註
1. 歐福德 (Stephen F. Olford) :《釋經講道大綱》,第二集,參網址:
http://xy.chinafuyin.cn/Books/PI_Preach-Olford/b5/Vol2/00.htm。瀏覽於2013年8月21日。
2. 斯托得:《當代講道藝術》,魏啟源、劉良淑合譯(台北:校園,1987/2002),頁134。
3. 同上,頁142-143。
本文摘自賴若瀚牧師所著《食經講道——當代釋經講道手冊》,第叁部第一章(2014年1月,美國聖言資源中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