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釋經法的另一大特色是:在研經過程中要找出經文的主題。經文的主題是甚麼呢?它是用一句話將經文歷史性的意義歸納起來,好像一棵樹的樹幹,維繫著所有樹枝與樹葉的核心部分。 不少時候,研經者會有意或無意地忽略掌握經文樹幹的意思,只去找一些枝葉甚至是樹皮的問題來討論。雖然這些問題有時候甚具趣味性,然而,講道者或查經者不能捨本逐末,將大部分的力量花在次要的枝節上。
另一種常見的現象是:研經者常從網上或書本中找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湊合在一起,就用來帶領小組查經。這種做法基本上是鼓勵人參與討論,讓人有話可說,就算是達到目的了。至於所討論的是否在經文範圍內,是否切合經文的意思或找到經文的主題,都不在所關切的範圍內。若是每次研經或講道,都與經文的主題擦邊而過,那是十分可惜的事。而且,這樣做根本是人意的講解與應用,並非講解神話語的心意。
例如講解約拿書第四章,有人認為主題是:「不要像約拿一樣隨意動怒,因為神是不輕易發怒的神。」雖然約拿動怒與神不輕易發怒都從經文中可以找到,但它們絕對不是經文樹幹的意思,至多是樹枝而已。這章經文的主題可從兩個角度去看:先是神要約拿放下自我,然後神用不同的方法讓他體貼神憐愛普世的心腸。因此主題可以歸納為:「約拿必須放下自我,才能體會神憐愛普世的心腸。」
另外,有人在講解亞伯拉罕獻以撒事件(創二十二1-19)時,認為經文其中的一個主題是:「弟兄們在作重大決定時,可以不必與太太商量。」然而,經文沒有記述亞伯拉罕在出發到摩利亞地之先,曾否與撒拉商量。可能有,亦可能沒有,但不能說一定沒有。將主題建基在經文緘默之處,十分危險。
現以馬可福音第十六章的經文為例,說明如何在研經過程中找出經文的主題。在找出經文的主題之先,要歸納總意。經文其中一個重點是:婦女們前來墓前找耶穌,並非因為她們相信耶穌會復活,從她們帶香膏想要膏耶穌的身體,可見她們心中所惦記的仍是死去的主。
另一個重點當然是天使向婦女們宣告耶穌復活的信息,這是整個事件的轉捩點。天使要婦女們回去告訴門徒「和彼得」。「和彼得」這短語值得強調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一方面它帶著重複強調「彼得」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它與重新託付門徒有重大的關係。曾三次不認主的彼得恢復作門徒,早已在他自己所能知道之先。
婦女們聽見復活的信息後,她們的第一反應是「逃跑」,而且「發抖又驚奇」,不敢將信息告訴別人,因為她們「害怕」(可十六8)。所強調的似乎比較負面,與馬太的記述有顯著的不同。馬太雖說她們「害怕」,卻又說她們「大大地歡喜……」(太二十八8),而且後來「上前抱住祂(耶穌)的腳拜祂」(9節)。
馬可福音十六章9節起,記述著耶穌的復活與顯現,重點都是:人們不能接受,甚至不能相信耶穌復活。有一群為耶穌之死而哀慟的人,聽見馬利亞報訉說耶穌復活了,他們的反應是「不信」(可十六9-11);另外,耶穌的兩個門徒傳遞主復活的信息,遇到的反應同樣是「不信」(可十六12-13);後來連十一個門徒都被耶穌斥責為「不信,心裏剛硬」(可十六14)。耶穌的復活應該使門徒歡喜與興奮才對,但經文的重點卻不是這樣。馬太的記述當然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將馬太的信息加諸在馬可身上。
那麼,經文的主題是甚麼呢?耶穌從死裏復活出人意表,讓驚訝的婦女們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人。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