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聖所 8月4日(星期三)

8月4日(星期三)

賴若瀚牧師

流動的聖所

 

21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22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二十五21-22)

我要在那裏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出二十九43)

 

在舊約聖經中,會幕與聖殿是神的榮耀與人同在兩個具體的見證。

聖經用了整整十二章篇幅記錄會幕的建造。先是摩西在山上從神領受所指示的樣式(出二十五~三十章);然後,到實際建造時又複述一遍(出三十五~四十章),兩個記錄幾乎一模一樣。相對來說,摩西只用兩章聖經記述萬物的創造(創一、二章)。由此可見,會幕在神的啟示中十分重要。

為甚麼神要以色列人建造會幕呢?首先,建造會幕的目的是印證神與人同在。神記念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參利二十六9-13)。神藉着可見的居所住在以色列人中間,證明祂是他們的神,他們是祂的子民(參出二十九43-46)。有學者認為,神吩咐以色列人建造會幕,是因為他們在領受了誡命之後,仍很需要一個能看見神與他們同在的明證,所以吩咐他們建造這座流動的聖所,作為實物教材,向他們表明祂的同在、同行。

建造會幕的另一目的,是要成為神與以色列百姓相會之處。而會幕裏各樣器具、各種陳設與獻祭禮儀,都幫助百姓得以親近神、敬拜神。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曠日持久的疫症影響下,世界很多地區的教會都不能再常常保持實體的聚會。定時、定點「與神相會」,已不再是必然的事。但神仍然與那些愛祂、尋求祂的人同在、同行。你願意在曠野一般的日子,繼續時常親近神、敬拜祂,記念與祂所立的約嗎?

 

禱告:

主,求祢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在艱難的日子裏、在惡劣的環境中,仍然看見祢的榮美。時常渴慕親近祢!因為祢仍然是住在我們中間的主,沒有離開祢手所造的。


在曠野般的日子保持與神相會 系列前言

聖言靈修系列 2021年8月

在曠野般的日子保持與神相會

賴若瀚牧師

系列前言

這段時間,世界各地頻頻傳來災難的消息;除了疫症,各地天災頻仍。一些地區經濟滑落,另一端卻通脹不斷加劇。對很多人來說,已往的安穩日子沒有了,前景也越來越不明朗。而在「新常態」之下,過往穩定的教會及敬拜生活,也受到內外不同的因素衝擊。當我們步入曠野般的日子,怎樣繼續保持與主的關係呢?


回歸創造主的呼喚 六月30日(星期三)

六月30日(星期三)

賴若瀚牧師

回歸創造主的呼喚

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一21-23)

 

神的啟示要求人有所回應,但所得的卻經常是冷漠與拒絕。墮落的人本能地要推翻神是創造者。在人文主義抬頭與昌盛的世代中,神已經沒有落腳之地。不少歐美國家,雖然以基督的信仰立國,然而,人卻用盡各樣方法將神拒諸個人、學校與國家的門外。

在另一種極端情況下,有些發展中國家,人們希望認識神、敬拜神,卻因為環境或種種歷史、文化的因素,無從認識創造主。那些地方往往將一些受造物抬舉為神,故此有山神、海神、石神;或高舉一些人成為神……可謂牛鬼蛇神,一律成為敬拜的對象。

陶恕博士說:「神創造的天地,是一層半透明的薄紗,讓智慧人透過它看見神的榮耀。然而,對於那些被罪惡蒙蔽的人,這層薄紗變成不透明。他們只看見受造物,卻看不見創造主。即或看見,也只是黯然無光或焦點不明。」(註5)

上一代著名神學家華菲德(Benjamin B. Warfield)也有類似的話:「每個人都是隔着一片玻璃窗看世界。……今日太多人只看見玻璃窗,卻看不見窗外的世界。玻璃窗存在的目的不是要人看它,乃是要透過它看萬物。」(註6)

今日東西方社會的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抗拒神,人極力想掙脫創造主的手,要宣告「自我獨立」。但正當這種意識高漲之時,人類經歷的災難卻越發加增,從山林大火到氣候變異,以及疫症蔓延不止……這些會否也是一個警號,呼籲人類謙卑下來,回歸那位創造我們的主?

 

天父,求祢憐憫世人。當我們在文化的歧路上越走越遠時,求主以祢的慈繩愛索把我們牽引歸回!

 

註5:   A. W. Tozer, Of God and Man (1960), 114,引自 A. W. Tozer – An Anthology, comp. & ed. by Harry Verploegh (Camp Hill: Christian Publications, 1984), 84。

 

註6:  Benjamin B. Warfield, “Some Thoughts on Predestination,” in Selected Shorter Writings of Benjamin B. Warfield, vol. I (Nutley: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 Co., 1970), 108.


創造主當受尊榮 六月26日(星期六)

六月26日(星期六)

賴若瀚牧師

創造主當受尊榮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詩八9)

 

念神學時,常聽一位神學教授說:「神的啟示要求人作出回應!」(God’s revelation demands a response)。(註4)因為當人看見神的榮耀之後,不會無動於衷。就如人看見一幅美麗的圖畫,或觀賞一齣名劇之後,他必定會產生某種回應。而人對神的啟示作出合宜的回應,便讓神得到當得的榮耀。

詩人在看見神偉大的創造後,向神作出簡單卻深刻的回應:「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詩八9)這裏的「美」,是指神的名字所彰顯出的美,不單是受造物美麗的「美」,更是創造主華美與威嚴的「美」。詩人沒有說「祢的創造」在全地何其美,而是說「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有人或許會提出疑問:「神彰顯祂的榮美給人看,又要求人有所回應,那豈不是自我炫耀?」為甚麼神禁止人自我炫耀,卻又容許自己這樣做?要回答這問題,得注意下列幾點:

第一,神是創造主,祂的本質與屬性都有榮耀,因此祂顯露榮耀是自然的流露。就像美麗的少女,她們的容貌是自然地流露出美感,不是刻意的造作。

第二,神彰顯祂的榮耀,目的是讓人可以認識祂,與祂交往,對祂作出合宜的回應。

第三,人所擁有或所成就的一切,本質上不屬於他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因此墮落的人自我炫耀,動機並不純潔。

第四,從人倫的標準看,人應該報答神;正如人供養、孝敬與尊榮父母,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們既是受造者,理應將尊榮歸給創造主。

 

主,求祢賜我們謙卑的心,趁着還可以尋求祢時歸向祢,免得有一天我們落在危險和患難中,就想要忘記祢或掙脫祢!

 

註4: J. Dwight Pentecost, The Glory of God (Portland: Multnomah, 1978), 9.


神在軟弱的人身上彰顯榮耀 六月23日(星期三)

六月23日(星期三)

賴若瀚牧師

神在軟弱的人身上彰顯榮耀

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祢竟眷顧他!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祢派他管理祢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裏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詩八3-6)

 

詩篇第八篇開始時,描述的是夜空,所以桑安柱牧師在《詩篇寶庫》中,給這篇詩命名為「夜思」,是月夜的感懷。中國人對「月」有一種神祕感,每見明月當頭,便會產生各種遐想:思鄉、思家、思情或思過。

當詩人仰看夜空,看見月亮星宿的鋪排,發出對神偉大的讚歎。夜空的繁星,更使他感悟宇宙的浩瀚偉大,同時領會到人是何等渺小。但這渺小如塵的生命,卻蒙神眷愛,被賦予管理大地的重任。所以人不但受造奇妙,地位也很尊貴。

這詩的第2節說:「祢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神所造的人,有些雖然外表看來很平凡,甚至身體上帶有疾病、軟弱,但內心卻可以因為常常親近神而滿有能力。正如保羅所說,我們這些蒙召的人,「按着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6-27)。

軟弱的人受造,得蒙拯救,又被神揀選和差派去事奉祂,服侍別人,這正是祂「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能力」的重要明證。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讓神得着榮耀!

 

主,我們感謝祢。因為我們的生命雖然平凡、卑微,卻得蒙祢的揀選和拯救,成為祢可以使用的器皿。求主潔淨我們,使我們能成為祢流通的管子!


人受造的奇妙 六月19日(星期六)

六月19日(星期六)

賴若瀚牧師

人受造的奇妙

……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賽四十三7)

 

「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祢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祢的眼早已看見了;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祢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一三九13-16)

人類是神照着自己的形象與樣式所創造的(參創一26-27),是受造物中的傑作,為要彰顯神的榮耀。正如作品可以反映作者,受造物也可以顯出神的屬性。

人的身體充滿着神的榮耀和美麗。多年前《讀者文摘》中「老周的身體」專欄,每期介紹人體其中一部分,詳盡描述每部分的研究及新發現,趣味盎然。雖然作者未必是基督徒,卻道出神創造的奇妙。

例如有人須要為近視或遠視預備不同的眼鏡,即使近年有「漸進式」的鏡片,仍遠遠不能與人的眼睛相比。人的眼睛具備自動調節的對焦功能。而且「眼睛是靈魂之窗」,它雖然不像嘴巴那樣可以開聲說話,卻能表達哀怨、喜樂或惱怒的神情,是十分獨特的器官。

大拇指也具備特別的功能。神沒有創造五根同樣的手指,但人若因意外而失掉大拇指,只運用其餘四指握物,並不容易。另外,血的潔淨功能;腎的過濾功能;大腦對影像的解釋、綜合,繼而重新組合、比較、對照的能力都妙不可言。

一項統計指出,人體在二十四小時內,心臟跳動了103,689次;血液行了168,000,000哩;呼吸了23,040下;吸入了438立方米的空氣;吃了3.25磅的食物;動了750條肌肉……動用了七百萬個腦細胞。短短二十四小時,已經有這樣多事情發生,你說受造是否奇妙呢?

 

主啊!感謝祢賜給我們一個奇妙的身體。我們的受造,實在奇妙可畏!求祢讓我們都能保持健康。也求祢救助那些在患難中、在疫症影響下的人;供應他們日常生活的所需,並使他們早日恢復健康!


用屬靈的眼光看世界 六月16日(星期三)

六月16日(星期三)

賴若瀚牧師

用屬靈的眼光看世界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祢將祢的榮耀彰顯於天。(詩八1)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能從簡單的事物看見深邃的畫像,又從這些畫像看見創造的主。

曾聽過一位弟兄說:「人類對宇宙間發光的物體都有一種本能的好奇。當1984年哈雷彗星經過地球時,我刻意走到後院觀看。這一次它距離地球十分近,因此只須要用普通望遠鏡就看得清楚,它的形象如同拖着尾巴的棉花球。雖然我對哈雷彗星的興趣始於一種好奇心,但當我知道它的歷史後,不能不驚訝神創造的奇妙。哈雷彗星已經離開太陽系遠去,要六十年後才再出現。到那時候,世上許多事物都會改變,但永活真神的信實與大能卻永不改變。」

又聽過另一姊妹說:「我每次坐飛機都喜歡選靠窗的位置。有一次飛機經過加拿大洛磯山脈上空,看見在飛機周圍有許多雲在飄,美麗可愛。它們似乎十分凝重,卻能在空中飛舞。讓我不能置信的是,它們只是一些小水氣所聚成,在那高空之上,似乎就只有它們存在。我單純地想:『到底有甚麼東西存在於這些雲層裏呢?』我觀看約十分鐘之久,無法描述出心中的感受。我感到神的偉大與祂無邊的智慧,遠超過我想像之外。我拿出相機拍了不少照片,但後來卻發現照片所顯示的,只能表達我所看見的百分之一而已。我滿心感謝神,因祂賜我一雙眼睛,可以看見祂創造的偉大。」(註3)

居家避疫的日子,常常要刻意遠離人群聚集的地方。有機會不妨多到野外,看看蒼茫大地、花草樹木、藍天碧海、月夜星空。看的時候,也可以多用屬靈的眼光,去觀看神創造的偉大!

 

天父,求祢讓我們從祢所創造的世界中,能更深刻地認識祢;並因此更虔誠地愛祢,更緊緊地跟隨祢!

 

註3: 本文引述的兩段話,源自一次「神的榮耀」講座參加者的分享。


來自天國的廣播 六月12日(星期六)

六月12日(星期六)

賴若瀚牧師

來自天國的廣播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詩十九1-6)

 

詩人在這篇詩中,描述他看見太陽出來時的英姿,大概這詩是在日間寫的。

 

神在祂所創造的天地之間,設立了世上第一間「天國廣播公司」,具備無線衛星頻道:「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這是世界性的廣播:「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是二十四小時服務。只可惜有人耳朵出了問題,被其他雜音擾亂,接收不清。

詩篇第八篇論述「星月之夜」,從看見月亮星宿而稱頌神的聖名。詩篇第十九篇強調「日出之晨」,從日出的情景讚歎神的作為。兩篇詩的作者都是大衛,他具備詩人屬靈的眼光。從月夜星空體會人的渺小與神的眷顧,又從旭日初昇聯想到新郎出洞房與勇士奔路。就如一篇祈禱文〈細微的神蹟〉這樣說:

 

噢,神啊!我歌頌祢創造的傑作──

巍峨的高山、深長的幽谷

茂密的樹林、綿延的沙漠;

碧藍的深海在下、無際的藍天在上。

當我從望遠鏡觀看宇宙,

又從顯微鏡窺視世界,

我訝異於所見的一切:

繁複又簡單,秩序又混亂

處處充滿着無盡的色彩。

當我凝視地上爬行的小昆蟲,

我驚奇地發現,

它們身上表露着:

無比的目標、無比的計劃、無比的設計;

卻同時擁有着:

無比的自由、無比的奔放、無比的創意。

噢,創造蜂鳥、又創造銀河系的主啊!

在祢獨特的創意中,我驚歎不已,心悅誠服!阿們!(註2)

 

詩人從忙碌的工作中停下來,靜心觀看神的創造,聆聽神的聲音。經過仔細的觀察與辨析,運用思考和想像力,獻上讚歎感恩。

 

親愛的主,近年混亂的世局,常常令我們心緒不寧。但抬頭仰觀天象,俯首細察花鳥,莫不述說着創造之主的奇工。讓我們也把心中的重擔暫時卸下,靜觀祢在大地上的作為。

 

註2:   譯自 Richard Foster, Prayers From the Heart (New York: Harper One, 1994), 66, 輯錄於《寶座前的心曲——感恩讚美禱文集》(Dallas:腓利門出版社,1997),頁10。


從天地萬物到歷史終局 六月9日(星期三)

六月9日(星期三)

賴若瀚牧師

從天地萬物到歷史終局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19-20)

聖經清楚說明,神是完美、榮耀的神。然而,祂沒有將祂的榮美隱藏起來,卻刻意透過不同的管道和媒介向人顯示。按《和合本聖經》的翻譯,「神的事情」(神的啟示)要顯明在兩處地方:「人心裏」與「天地間」。但原文應該沒有「在心裏」的意思,直譯應為「原顯明給他們」(is made known to them),或「原顯明在他們中間」(is made known among them)。因此,經文強調神的啟示是顯明在「天地間」。

 

「普遍的啟示」是創造主所撰寫的一部書,向世人展示祂的屬性與神能。若要認識一個人,你可以直接與他交談,亦可以從他的作品如書籍、畫作、雕刻等來瞭解他。宇宙一切有形體的事物,皆創造者的傑作,有目共睹,無可諱言(羅一20)。看見江河、山谷、海洋、花木等無聲的見證,會啟發人思想創造主的偉大。當然,有不少人因過於忙碌而視而不見,美景當前亦無暇欣賞,或是不願思想。

不過,這種普遍的啟示有其限制。它雖然令人「無可推諉」,必須承認創造主的存在,卻不能告訴人創造主是誰。此外,普遍的啟示也不足以拯救人,因為神拯救人的方法乃是透過另一種啟示: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特別啟示。

普遍啟示像一齣大型舞台劇的前奏,又或是一個佈置華麗的舞台。但這劇的主角和故事的中心,是耶穌基督來到世間,謙卑地與人一同生活起居三十多年,然後展現出創造之主為救贖人類而不惜受苦、捨命的偉大行動。這是二千多年前已成全的了。

 

主,今日我們在人世間見到一切的動蕩、不安,仍不過是救恩歷史這大型舞台劇中的一部分,要把受造的世界帶向祢所預定的終局。在當前環境中,求主讓我們不要忘記祢是那位曾經道成肉身、也是掌管天地萬有的主宰。我們熱切等候那一天,祢的榮耀可以更完全地彰顯出來!


創造之主仍掌控萬物 六月5日(星期六)

六月5日(星期六)

賴若瀚牧師

創造之主仍掌控萬物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十一36)

聖經指出,萬有的創造都是為了神的榮耀。萬有「本於祂」,說明萬有從神而出;萬有「倚靠祂」,指出萬有仍須靠祂繼續存在;萬有「歸於祂」,強調萬有最終目的乃是回歸到神那裏去。

 

正如大海的水,經蒸發成為氣體,上升後遇到冷流,成為雨水重降地面,再經河道流入大海。水不能離開大海而存在;同樣,萬物亦不能脫離創造主而生活。

保羅在歌羅西書一章15至17節論到耶穌基督,亦有近似的描述:「愛子……萬有都是靠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所不同者,是這裏以耶穌基督為對象。

啟示錄描述將來受造物聚集在神面前,稱頌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祢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祢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祢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四11)

萬物為神的旨意被造,最終使神得到榮耀。雖然在末後的世代,我們看見萬物因人的罪和各種天災人禍受到破壞,就如氣候突變,大面積的樹林被燒毀,過去兩年疫症一波又一波的蔓延……但別忘記我們所信的神是世界的創造主,萬物仍是在祂的掌控之下。

 

主,人雖然無法看得見祢,卻能從祢所彰顯的榮耀曉得祢的存在。祢的榮耀,是完美本質與美麗德性的彰顯。在動蕩的世局中,讓我們仍定睛在祢身上;常常為世界守望,等候祢的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