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民的應許 2月3日〔星期三〕

「在困窘日子裏持守召命」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23日〔星期三〕

 

餘民的應許

 

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着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尼一2)

 

到那日,以色列所剩下的和雅各家所逃脫的,不再倚靠那擊打他們的,卻要誠實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所剩下的,就是雅各家所剩下的,必歸回全能的神。以色列啊,你的百姓雖多如海沙,惟有剩下的歸回。(賽十20-22上)

 

尼希米因為弟兄從猶大來到波斯,告訴他身居聖城的同胞們的景況。在對話中,「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The Jewish remnant)這句話出現兩次。

 

這些人是神應許中的「餘種」,在以賽亞書(賽一9,四3,十20-22,十一11-16,四十六3)及阿摩司書(摩一8,五3、15,九12)也經常提及。神選召當時少數的人,回歸到神的應許地,完成祂的計劃。這些人雖然數目不是很多,而且不一定有財富、能力,但他們有一顆認定神、被神感動的心。他們不單是一群災難之後的倖存者,更是蒙神選召,得以參與祂的國度,成全祂對人類歷史之旨意的人。

今日我們身處一個非常動蕩的時代,隨時可能因為環境的轉變而失去財產、安舒的生活,甚至生命,但神給了我們天國子民的身分,不論環境順逆,我們仍是祂所選召的百姓,就像昔日以色列人中的餘民,延續天國的工作。那些真心跟隨主、貼近主的人,也要在這世代中,成為祂手中貴重的器皿。

 

禱告:再不多時了

 

再不多時了——

落日緩緩地在眼前消失;

那伸延的影子亦遁入昏暗薄暮中;

靜風低鳴;

一切都變得寂靜:

再不多時了——入夜了。

 

再不多時了——

倦眼闔閉,

精力耗盡;

那服事多人柔弱的雙手

安定靜止地擺放着。

 

光從另外的世界照進來!

喪親的人,抬起頭來吧!

再不多時——晨曦將會出現!

 

—Ruth Bell Graham,

Sitting by my laughing fire, 141

 

It Won’t Be Long

 

It won’t be long—

the sun is slowly slipping out of sight;

lengthening shadows deepen into dusk;

still winds whisper;

all is quiet:

it won’t be long — till night.

 

It won’t be long—

the tired eyes close,

her strength is nearly gone;

frail hands that ministered to many

lie quiet, still;

 

Light from another world!

Look up, bereaved!

it won’t be long— till Dawn!

 

—Ruth Bell Graham,

Sitting by my laughing fire, 141


裏外警醒 12月30日〔星期三〕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230日〔星期三〕

裏外警醒

    然而,我們禱告我們的神,又因他們的緣故,就派人看守,晝夜防備。(尼四9)

  

尼希米在遇見困難的時候,他禱告的反應系統特別敏銳。不少信徒在遇見困難的時候,甚麼事情都做,甚麼人物都找,甚麼方法都試,就是沒有到神面前獻上禱告。

尼希米在上一次遇見困難的時候(參四4),讓我們看見他是一位禱告的領袖;而在今次,他與百姓一同禱告:「我們禱告我們的神」。可見領袖個人的禱告生活,也能感染別人與他一同禱告。

當我們面對屬靈爭戰的時候,須要裏外警醒,意思就是「禱告」之餘,也要「晝夜防備」: 一方面防備肉身的敵人,另一方面也要提防靈裏的防線會被敵人攻破。司布真曾用尼希米記四章9節講過一篇道,題目是「兩個守衛──祈禱與防備」(The Two Guards, Praying and Watching)。他說:「只有兩個守衛其中的一個並不足夠。我們不能單靠祈禱而得勝。祈禱若沒有實際的防備,自以為是信靠神,卻將自己陷進危險裏。同樣地,祈禱若沒有實際的防備,那是『假冒為善』──一方面祈求不要犯罪,卻隨意陷進試探中。」

讓我們從尼希米和神的百姓身上,學會既警醒禱告親近神,也穿戴神所賜的軍裝,防備魔鬼的侵擾。

 

禱告:求祢不要丟棄我

主啊,祢知道我今天將會是何等忙碌,

若是我忘記了祢,

求祢不要丟棄我。

──阿士利(Jacob Asley,寫於埃吉山戰役),引自Elizabeth Goudge, A Diary of Prayer

 

Do not Forget Me

O Lord, thou knowest how busy I must be this day.

If I forget thee,

Do not forget me.

Jacob Asley before the Battle of Edgehill,

cited by Elizabeth Goudge, A Diary of Prayer


拒絕擾人的雜音 12月26日〔星期六〕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226日〔星期六〕

拒絕擾人的雜音

亞捫人多比雅站在旁邊,說:「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尼四3)

 

敵人用一唱一和的方式來嗤笑神的百姓,先是參巴拉的諷刺,然後亞捫人也扮演「先知」的角色,批評他們所建的城牆毫無作用,連狐狸爬上去也會倒下來。而批評者若有旁人附和,他們的聲勢就會更大;聲音再多些,就會令人產生錯覺,以為全世界都在反對我們。但這往往不是事實。

 

曾有一個農夫,他到市鎮裏的一家餐館,問餐館老闆是否需要一千條青蛙腿?老闆稀奇他從哪裏得到那麼多青蛙?農夫回答說:「在我家附近有一個池塘,每天晚上有成千上萬的青蛙在叫,嘈吵得很,使我每晚不能入睡。若是你們要,我會請人把牠們全抓出來,可以賣些錢,也可以讓耳根清靜。」最後雙方達成協議,老闆請農夫下星期送來五百條青蛙腿。農夫按時回來,但他不好意思地對老闆說:「我以為池塘裏有無數青蛙,想不到抓來抓去只抓到兩隻,不過牠們發出的聲音真的很大啊!」

 

禱告:救我們脫離

求祢救我們脫離容易冒火的頭腦,

免得我們行事愚妄;

與此同時,求祢溫暖我們冰冷的雙腳,

不讓我們陷於不願行動的靜止中。

──馬歇爾(Peter Marshall, 1902-49Prayers of Peter Marshall

 

Save Us 

Save us from hotheads

that would lead us to act foolishly,

And from cold feet

that would keep us from acting at all.

Peter Marshall(1902-49), Prayers of Peter Marshall


製造混亂與恐懼 12月23日〔星期三〕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223日〔星期三〕

製造混亂與恐懼

(他們)聽見修造耶路撒冷城牆,着手進行堵塞破裂的地方,就甚發怒。大家同謀要來攻擊耶路撒冷,使城內擾亂。……我們的敵人且說:「趁他們不知不見,我們進入他們中間,殺他們,使工作止住。」(尼四7-8、11)

敵人常用的伎倆,一方面是製造混亂,另一方面是使人懼怕。

 

首先,製造混亂。他們先攻擊耶路撒冷,使城內擾亂,企圖乘亂滋事。魔鬼撒但在世上的目的,正是要擾亂神的工作。例如,當聖工人員被擾亂,就會互相攻擊,力量抵銷,使事工無法發揮效用;而在混亂中,魔鬼就有機可乘。

其次,使人懼怕。當嗤笑與擾亂起不到作用,魔鬼便改變伎倆,用各樣陰險與殘忍的手段傷害神的子民,目的是要使聖工停止。在埃及,曾經有一位在當地牧養教會的美國宣教士從住所墜樓喪生,他的屍體雙手被捆綁着,明顯不是自殺;這事令教會及其他宣教同工深感震驚。而近年世界各地迫害殘殺信徒和宣教士的事,不勝枚舉。

是的,作神的工作,會面對逼迫、危險、刀劍,甚至賠上性命;但主耶穌曾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太十28)

 

禱告:求保護的祈禱

慈愛的主,當我開始用禱告主導人生的時候,

求祢與我同在──圍繞我、帶領我。

神啊!求祢保護我,救我脫離兇惡。

讓基督的光輝包圍我,

讓基督的寶血遮蓋我,

讓基督的十架作我的印鑑。

奉主的名求,阿們。

──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 Prayers from the Heart, xv

 

A Prayer of Protection

Loving Lord, as I begin this journey

into a prayer-filled life,

please be with me—guarding and guiding.

Protect me, O God, from all evil.

Surround me with the light of Christ;

Cover me with the blood of Christ;

Seal me with the cross of Christ;

This I ask in the name of Christ.  Amen.

-Richard J. Foster, Prayers from the Heart, xv


敵人環伺 12月19日〔星期六〕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219日〔星期六〕

敵人環伺

參巴拉、多比雅、阿拉伯人、亞捫人、亞實突人聽見修造耶路撒冷城牆,著手進行堵塞破裂的地方,就甚發怒。(尼四7)

 

尼希米與猶大的百姓為甚麼會遭受別人的攻擊?不為甚麼,只因他們作神的工作。從這段經文,可以看見撒但如何利用人來攔阻聖工的進行。

參巴拉、多比雅與阿拉伯人基善,都是站在撒但一方最前線的差役。然而,在這新的一輪攻擊中,敵黨中出現了一些新面孔。他們是多比雅所屬的「亞捫人」與基善所屬的阿拉伯人,再加上亞實突人,故此聲勢特別浩大。

 

若從地理環境來看,參巴拉與撒瑪利亞的軍兵在北,阿拉伯人在南,多比雅與亞捫人在東,亞實突人(非利士人)在西。耶路撒冷實在是四面楚歌,情況非常惡劣!

魔鬼撒但在世上的工作,就是要擾亂神的工作。牠運用各種難處,攪動各方面的環境來作我們的敵人,讓我們疲於奔命。而對敵人魔鬼來說,能令我們越亂就越好;即是說,能令教會、家庭、人際關係等越亂,牠就越沾沾自喜,因為在混亂中魔鬼就會有機可乘。故此,我們要格外警醒!

禱告:一無掛慮

求祢教導我一無掛慮。

我的神,我的救主啊!

求祢幫助我,完成祢的託付,

並將問題留待智慧的祢去解決。

──韋斯科特主教(Bishop Brooke Foss Westcott, 1825-1901),

引自沃特所編 The Quiet Corner

 

Be Anxious of Nothing

Teach me to be anxious for nothing;

and when I have done

what Thou hast given me to do,

help me, O God my Saviour,

to leave the issue to Thy wisdom.

-Bishop Brooke Foss Westcott, 1825-1901,

in The Quiet Corner, ed. Sherwood Eliot Wirt


迎難而上 12月16日〔星期三〕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216日〔星期三〕

迎難而上

其次是提哥亞人修造;但是他們的貴冑不用肩(原文是頸項)擔他們主的工作。(尼三5)

 

提哥亞人的貴冑為甚麼不願肩擔聖工?相信是因為不願服在尼希米的權柄之下,聽他的使喚,這是驕傲的問題。

「他們主」的稱呼有點不尋常,到底指誰說的呢?這裏應該是指尼希米說的(參拉十3),又或者是指尼希米與他的負責同工。聖經譯本NIV與NASB都將「他們主」翻譯為「他們的上司」(their supervisors)。

 

今日教會中是否會有人因自己的身分、地位或財富,而不願意服在別人之下呢?又或者認為參與某項事奉,便會降低了自己的身價?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一幕,希望能印在我們的心頭。事實上,在教會中,好些看似卑微的工作,都是作在主身上的,絕不會不配得我們的事奉;也沒有一個人能因為在世上的地位或財富,可以在主面前擺出高不可攀的姿態。

不過,我們為甚麼明知要吃苦頭,還是要事奉呢?因為知道這是一項善工,又是屬於神的聖工,值得付代價去作。

基督徒若以順服神為生活最高的目標,就要肩負這種使命來生活。而真正屬靈的領袖,雖然不一定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合作,但要緊的是知道自己行在主的心意中。

 

禱告:祢能!

主啊,

雖然我像彼得、雅各與約翰一樣,

與祢相處已有一段時間,

但我發現我仍然不能適應

這個充滿罪惡、令人戰慄的世界

所帶來的一切。

求祢賜我信心,

知道縱然我力有不逮,

祢卻能!

──倫敦媒體公司(S. P. G. London)

 

You Can!

Lord,

in spite of having been with you,

like Peter, James, and John,

I find I still can’t cope with so much

that seems wrong and frightening in the world.

Give me the kind of faith

that knows that even if I can’t cope,

You can.

S. P. G. London


勞苦負軛 12月12日〔星期六〕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212日〔星期六〕

勞苦負

其次是提哥亞人修造;但是他們的貴冑不用肩(原文是頸項)擔他們主的工作。(尼三5)

 

尼希米記第三章,全章記述百姓如何同心協力將城牆建造起來;然而在第5節卻出現這記錄中的唯一污點:「他們(提哥亞人)的貴冑不用肩擔他們主的工作。」

 

提哥亞是一個離耶路撒冷約有11公里的城鎮,他們中間有人願意到耶路撒冷工作,是難能可貴的事;但他們的貴冑(領袖)卻不願意參與。這些人是誰呢?他們是「貴冑」,這詞與二章16節所用的「貴冑」不一樣,前者是指一些有財有勢的人。

「肩」原意是「頸項」,是採取「牛用肩負軛」的意象來形容作聖工的態度,表明這是一件「苦差」。建造城牆必須勞苦付代價,從第四至第六章描述他們面對的困難、敵對與危險,就可以知道這不單包括工作的苦,更是心靈受壓的苦。

我們若以為事奉主是輕鬆暢快、令自己得到滿足的事,那就是還未真正瞭解事奉的真義。

 

禱告:勞力的恩典

慈愛的主啊!

求祢賜我恩典,

用勞力去獲取我一切所渴求的。

-托馬斯‧莫爾Sir Thomas More, 1478-1535),Prayers to Grow By, 52

 

Grace to Work

The things, good Lord, that I pray for,

give me grace to work for.

Sir Thomas More (1478-1535), Prayers to Grow By, 52


善與惡之爭 12月9日〔星期三〕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29日〔星期三〕

善與惡之爭

但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和阿拉伯人基善聽見就嗤笑我們,藐視我們……我回答他們說:「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尼二19-20)

 

         尼希米記第二章多次出現善惡的對比:尼希米的「愁容」原意是「臉色不好」;耶路撒冷所遭的「難」是「不好」的事。「王喜歡」是「對王好」;「神施恩的手」是「神善良的手」;「善工」是「好事」(參2-18節)。解經家麥康威說,在這一章記述的背後,隱藏着一場善與惡之爭。尼希米所面對的,不單是一場實在的爭戰,同時更是一場屬靈的爭戰。只要他們具有猶大人的血統,就要參戰。

基督徒的人生,同樣是爭戰的人生。每位信徒在接受主作救主的那一刻,就已被徵召入伍,作基督的精兵。因為當你信主那一刻,你就不再屬於魔鬼,就與這掌管幽暗世界的惡魔脫離關係。因為我們已屬耶穌基督的陣營,魔鬼就要攻擊我們。

基督徒在重生後,能否選擇不參與屬靈的爭戰呢?答案是:「不可能!」因為這是必然的事實。基督徒是全民皆兵,沒有一個可以作閒雜人。

 

禱告:挖坑

主啊,若是我為別人挖了一個坑,

就讓我掉在其中吧;

但若這個坑是我為自己挖的,

求祢賜我悟性從旁走過去。

──沃特Sherwood E. Wirt

 

Pit Digging

Lord, if I dig a pit for others

Let me fall into it;

But if I dig it for myself,

Give me sense enough to walk around it.

-Sherwood E. Wirt


實與虛的戰略 12月5日〔星期六〕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25日〔星期六〕

 

實與虛的戰略

 

王問我說:「你要求甚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尼二4)

 

尼希米由於在君王面前臉帶愁容,得到君王的關心詢問,也因此得王的恩准,讓他可以回國重建聖城。

他在王問他想要甚麼時,立刻默禱天上的神,也立時可以具體地說出想要做的事。從尼希米這簡短的記述,我們可以看到:若只有禱告而沒有行動,雖看似「屬靈」卻不切實際,也非屬靈的真正意義。因為神所要的,不單是我們在暗室裏禱告,同時亦要我們用實際的行動去回應身處的環境。

人須要倚靠神,亦須要運用方法與策略,去成全神所交付的工作。

麥希真牧師曾說:「做主的聖工,要百分之百靠神,亦要百分之百靠人。」這話十分有意思。許多時候,我們認為人做一半,然後神便會做另一半,似乎我們只要付上一半的努力就可以了。不!我們是要付上百分之百的努力,然後百分之百倚靠神。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慎防輕忽那些看不見的工作。許多教會的祈禱會沒有太多人參加,因為大家認為花在祈禱的時間是白費的,倒不如用那些時間去事奉、去教主日學等。

這讓我想起諸葛亮的戰略中有一條:虛而實,實而虛。意思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祈禱在敵人看來是虛的,甚至在一些基督徒眼中亦是虛的,但卻是爭戰中至關重要的。在敵人與基督徒的眼中,重建城牆的重任是實的,但若沒有祈禱托住,它也是虛的!

 

禱告:永遠活在祢的愛中

哦,主啊,我的受造是何其渺小,

我在世的年日快到盡頭,

像故事的結局漸顯;

求祢幫助我牢記,

在短暫的人生之後,

我將永遠活在祢的愛中。

──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

 

Eternity of Your Love 

O Lord, you have made me very small,

and I bring my years to an end like a tale that is told;

help me to remember that beyond my brief day is the eternity of your love.

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


三重建造 12月2日〔星期三〕

「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三重建造

        我(尼希米)對王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尼二5)
祭司以斯拉是通達耶和華誡命和賜以色列之律例的文士。(拉七11)

 

尼希米與以斯拉二人先後回國。他們的服侍,對於聖民的重建起了關鍵的作用:

 

1.他們二人的事奉,都認定以色列人是一個聖約的群體,如果所作所行違反了神的心意,便須要在神面前悔改。
2.從尼希米記與以斯拉記這兩卷書,都彰顯出神的主權;從中讓我們看到,神如何使用外邦政權來成就祂的心意。
3.以斯拉是祭司領袖;尼希米是政治專員。用今日的話,以斯拉是全職的教牧人員,尼希米是帶職的信徒領袖。
4.事奉重點不同:以斯拉帶領重建聖殿;尼希米帶領重建城牆。
5.以斯拉建殿似乎有更直接的屬靈影響;尼希米雖然是建城牆,它的屬靈意義也不容忽視。
6.有解經學者認為,以斯拉記第二章與尼希米記第七章採用同一個回歸的家譜,因此這兩卷書可能有着一種「夾心結構」(inclusio),而中間包括「聖殿」、「聖民」與「聖城」的三重建造。

這兩卷書記述的名單特別多:以斯拉記計有第二、八與十章;而尼希米記有第三、七、十與十二章。後者佔全書的經節數目53%之多。讓我們看見這兩本書不單注重個別屬靈領袖的事蹟,更注重聖約群體與團隊。

禱告:做恰當的事
主啊,當我們樂意做恰當的事,
卻不知道哪是甚麼,
求祢幫助我們。
但當我們完全知道當作甚麼,
卻執意違逆,
求祢更要幫助我們。
──馬歇爾(Peter Marshall, 1902-49), Prayers of Peter Marshall

Do The Right Thing
Help us, O Lord,
when we want to do the right thing,
but know not what it is.
But help us most when we know perfectly well
what we ought to do,
and do not want to do it.
-Peter Marshall(1902-49), Prayers of Peter Mars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