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難的日子裏奮勇爭戰」靈修系列 2020年12月

 系列前言

                                                                                                                                                      賴若瀚牧師

2020年接近尾聲了。回顧這一年,不論是從國際關係、經濟民生、美國大選、科技發展或世界衛生等角度而言,都是充滿動蕩和轉折的一年。一切彷彿是盛極而衰,走進了歷史的拐點,步入了許多不可知的變數之中。

以色列人在歷史上,曾經面對亡國、被擄等許多迂迴曲折的起伏命運,但靠着神的憐憫與應許,在衰敗之中,他們仍然能夠浴火重生。在這些歷史的拐點中,屬靈的群體、神的子民 / 百姓,仍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艱難的日子裏,讓我們思想尼希米如何領導以色列人,為神的國度奮勇爭戰,並在當中看到在今日的世代裏,我們可以怎樣為基督而活,跟隨主到底。


千金不換 10月21日〔星期三〕f

「在動蕩世局下的恩約群體」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0月21日〔星期三〕

千金不換

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雅五12下)

 

信徒要不用起誓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就必須活出誠實的見證:「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說話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否則便會造成惡性循環。當你不起誓時,別人就會懷疑是否該相信你。
無論在甚麼場合,或面對任何對象,基督徒說的話應該保持千金不換的真確,不要人前說一套,人後說另一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以假亂真的試探。請問:若是在履歷表上摻雜一些假資料,可以讓別人對你另眼相看而聘用你,你會這樣做嗎?若說一些半真半假的話,可以將責任推卸給別人,你會犧牲別人來維護自己嗎?你會當眾說出雙關語,對聽的人可能是一種意義,但其實背後卻隱含其他的意思嗎?
保持基督徒的誠信有時會「吃力不討好」,既付出代價又要吃虧,有時候更遭到別人誤解。但我們仍然深信屬靈的更高原則:「尊重我(神)的,我(神)必重看他。」(撒上二30)而且這樣做,可使我們不會落在神的審判之下。

禱告:為何我仍不能找到祢?
哦,神啊!如果我仍不能找到祢,
就讓我省察內心,
好知道究竟。
是我瞎了心眼,不是祢隱藏起來;
是我逃避祢,並非祢從我這裏離開。
請讓我到祢面前認罪悔改,
並且在主耶穌基督裏
求祢饒恕。
——約翰‧貝里(John Baillie,1886-1960)
A Diary of Private Prayer, 115

Why Still Can’t I Find Thee?
And if still I cannot find thee, O God,
then let me search my heart
and know whether it is not;
rather I who am blind than thou who art obscure,
and I who am fleeing from thee rather than thou from me;
and let me confess these my sins before thee
and seek thy pardon in Jesus Christ my Lord.
——John Baillie,1886-1960,
A Diary of Private Prayer, 115


持守誠信的生活 10月17日〔星期六〕

「在動蕩世局下的恩約群體」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0月17日〔星期六〕

持守誠信的生活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着天起誓,也不可指着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雅五12上)

 

這段話以「最要緊的」來開始,意思是所說的話十分重要。
雅各為甚麼忽然會提到「不可起誓」,並視之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呢?相信這與當時信徒常常落在困難的處境中有關。有聖經學者解釋:「在時局艱難之際,信徒最容易因為不能忍耐而利用主的名說出驚人的言論,或隨意起不着邊際的誓言。」
由此可見,這裏所指的「起誓」,主要不是法律上或在法庭上的誓言,而是信徒在平時「自願自發」所起的誓。
其實雅各所關心的,是基督徒能否在生活中說真話、守誠信,並不是指法律上或盡公民責任時需要起誓的行動。事實上,舊約多處的經文顯示律法容許人起誓,只是嚴禁人起假誓,或是起誓之後不遵行。
「不可背誓」是當時說話的基本守則。但主耶穌與雅各都強調「無論何誓都不可起」,這是因為基督徒若有持守誠信的見證,就不需要用起誓的方式使別人相信我們。
信仰群體的生活,必須持守誠信,才能在世人面前立下美好的見證。

禱告:祢就在我身旁
主啊,當我的靈困倦,
心中疲乏疼痛的時候,
我感到挫敗,
我不能再繼續承擔下去了。
那時祢讓我體會
單純、像小孩一般的祈禱,
可帶來更新,
那時,我屈膝向祢的心靈確實知道
聽禱告的主就在我身旁。
——鍾路得(Ruth Bell Graham, 1920-2007),
Sitting by My Laughing Fire, 11

You Are by my Side
Lord, when my soul is weary
and my heart is tired and sore,
and I have that failing feeling
that I can’t take any more;
when let me know the freshening
found in simple, childlike prayer,
when the kneeling soul knows surely
that a listening Lord is there.
—Ruth Bell Graham, , 1920-2007,
Sitting by My Laughing Fire, 11


聖潔與合一 10月14日〔星期三〕

「在動蕩世局下的恩約群體」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0月14日〔星期三〕

聖潔與合一

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詩一三三2)

這節經文描述的,是大祭司被膏立、受聖職的情景(參出二十九7;利八12),那是以色列人合一的象徵。
大祭司的胸前常帶着代表十二支派的胸牌,表明他是代表眾百姓來事奉神。這裏「貴重」是上好的意思,跟第1節的「好」是同一個字。
那麼,和睦同居跟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有甚麼關係呢?原來,亞倫也是有罪的人,但因着聖油的膏抹、潔淨,他可以擔任聖職。聖油澆在他這位大祭司身上,表明他是代表着所有選民,在和睦與合一中被潔淨!
因此,聖約的群體是一個須要不斷認罪、悔改,讓神潔淨的群體。教會的生活必須行在神的道中,持守聖潔,才能有真正的合一與和睦,才能讓人見到神在祂的子民當中!

禱告:誰能癒合呢?
主啊,這個世界的創傷太深了,誰能癒合呢?
我們要將人們帶到祢的面前,
求祢照顧他們——
身、心都殘缺的人,
靈性枯竭的人,
被欺詐剝削、受不公平待遇的人,
愁眉深鎖的人。

但是,父啊,求祢不容我們用已然祈禱為託辭,
卻不願付出關懷的代價。

讓我們慷慨地善用祢所賜予的資源;
讓祢拯救世人的聖工,既在我們身上發動,
也透過我們得以成就。

—出處不詳

Who Can Heal?
Lord, the wounds of the world
are too deep for us to heal.
We have to bring men and women to you
and ask you to look after them —
the sick in body and mind,
the withered in spirit,
the victims of greed and injustice,
the prisoners of grief.

And yet, our Father, do not let our prayers excuse us
from paying the price of compassion.

Make us generous with the resources
you have entrusted to us.
Let your work of rescue be done in us
and through us all.

——Author unknown


屬靈上的同心和契合 10月10日〔星期六〕

「在動蕩世局下的恩約群體」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0月10日〔星期六〕

屬靈上的同心和契合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在世俗社會中,有所謂五同之誼:(1) 同宗──即「血緣關係」;(2) 同鄉──是「地緣關係」,即廣東人所稱的「鄉親」;(3) 同學──是「文緣關係」;(4) 同事──是「事緣關係」;(5) 同好──是「志緣關係」,即因同有某一種興趣或志向而聚在一處。
然而,這些只是人們走在一起的外在因素。神的子民、聖約的群體能走在一起,有更深一層的、內在的因素,那是一種屬靈上的同心和契合。
同心是異中求同。同心不是完全的意見相同,乃是在不同之中尋求和諧一致。意見可以不一樣,但感情依然是融洽的。
今日地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充滿了忌恨、紛爭、猜疑、不和。教會能否使人看見天上的一幕,讓人見到和睦、合一、相愛相關的生活呢?
教會若要完成神的託付,成為勸導世人與神和好的橋樑,就必須有「和睦共處」的好榜樣,讓人見到我們的生活與見證。

禱告:祈求合一 (2)
從現在開始,
讓我們發揮事奉的驚人力量;
重燃我們裏面的愛火,
使我們毫不遲疑地學習去愛。
讓我們成為以愛為目標的人 ——
向外延伸,
拆毀圍牆,
建立橋樑。
在這愁煩寡歡、四分五裂的世界中,
請容許我們成為祢的「哈利路亞」。
奉主的名求,阿們。
—— 賽樂
出處不詳

Prayer for Unity (2)
As we go from here —
Explode in us new possibilities for service.
Kindle within us the fires of Your compassion so that
we may not wait too long to learn to love.
May we be a people with loving purposes —
Reaching out …
Breaking walls …
Building bridges …
Let us be Your alleluia in a joyless, fragmented world.
In the name of our Lord, we pray. Amen.
—— Champ Traylor
Source Unknown


雖有差異,仍願共處 10月7日〔星期三〕

「在動蕩世局下的恩約群體」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0月7日〔星期三〕

雖有差異,仍願共處

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一三三1下)

 

這處經文「何等的善」一語中,「善」原來是「好」的意思。而「好」所用的希伯來文,正是創世記第一章神完成一切創造之後,祂看着是「好的」所用的字眼,意思就是神覺得十分滿意,祂看為是至善的。
「美」則是音樂上的字根,有音調和諧的意思。正如一個交響樂團,當每一位演奏者都按指揮者的節奏來演奏時,就能發出完全和諧的聲音。
這就是以色列人十二個支派,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過節時,朝聖者那種上下一心、團結契合的情景。
這些朝聖者雖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支派而來,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地──耶路撒冷;只有一個信仰,就是在聖約裏的信仰;只有一個目標──要朝見神、敬拜神。
教會群體與世俗組織的不同,在於它並非按照人的想法來規劃,而是按着神的恩約而建立。因此,成員之間雖然有着諸般的差異,但仍願意彼此認同,彼此接納和相助,學習放下自己,與別人和睦相處。

禱告:祈求合一 (1)
我們的天父,感謝祢的恩典,
讓我們在此時此地聚集。
我們是祢的聖民,
求祢用祢的愛使我們合一,
使我們在相交契合中不斷有新發現。

求祢清除一切削弱我們彼此合一的事物,
使我們靈裏的死結得以解開,
使我們心中的罪污得蒙潔淨,
使我們從負面的思想桎梏中得釋放,
更要破除那些分隔我們的障礙,
以及令我們迷亂、
失去方向(或理想)的事物。

——賽樂
出處不詳

Prayer for Unity (1)
Our Father, we thank You
for the privilege of being together
at this time and in this place.
As your people, we pray that
Your love will unite us
into a fellowship of discovery.

Cleanse us of everything
that would sap our strength for togetherness.
Unravel the knots in our spirits.
Cleanse the error of our minds.
Free us from the bondage of our negative imaginations.
Break down the barriers that sometimes keep us apart,
and cause us to drift along without a dream.

—— Champ Traylor
Source Unknown


恩約內的聖民 10月3日〔星期六〕

「在動蕩世局下的恩約群體」靈修系列
賴若瀚牧師
10月3日〔星期六〕

恩約內的聖民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詩一三三1上)

詩篇第一百三十三篇只有三節。第1節帶出全詩的主題──合一的群體在一起的美景。這詩開始時用「看哪」一詞,是要喚起人們的注意。第1節按原文可以這樣翻譯:
「看哪!多好又多美;
兄弟居住,對!一起。」

「和睦」原意是「一起」
其實,人們「在一起」不一定是好事。特別所謂冤家聚頭,不啻是一種煎熬!因此,這裏提及的「弟兄」是關鍵詞,它是指甚麼人呢?原來,以色列人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守節,都會步行前往聖城。這首詩是以色列百姓前往聖城途中,在路上所唱的詩歌。
因此,「弟兄」一詞是指神的選民,是在神的聖約群體中有分的人。引申到今天,可以指所有屬於神、以神為父的基督徒。是的,神揀選我們成為祂的兒女,並不是個別地跟隨祂;而是參與在一個恩約的群體中,成為屬祂的聖潔子民。
在動蕩的世局中,神的子民仍要常常一起敬拜、服侍,這絕非一種社交活動,而是滿足主的心意,並且要彼此守望、扶持,等候基督的再來。

禱告:謙卑與祢同行
主啊,助我走完人生困苦的路。
既然主已背負我的重擔,
求使我分擔弟兄的擔子,
使我一生的道路,
成為一首凱旋的樂歌。
如此我與祢同行。
—S. E. Burrow
出處不詳

Humble Walk with God
Lord, help me over life’s rough road
To share my brother’s heavy load,
Since Christ bore mine for me.
So shall my pathway all along
Become one glad, triumphant song:
And thus I walk with Thee.
—S. E. Burrow
Source Unknown


兩種泉源 8月26日

「在紛亂世界裏保守己心」靈修材料

賴若瀚牧師

8月26日 (星期三)

兩種泉源

泉源從一個眼裏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我的弟兄們,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鹹水裏也不能發出甜水來。(雅三11-12)

 

雅各舉出兩個例證:水源與果樹的比方,來說明一項真理——從同一個源頭發出兩種完全相反的結果是不可能的事。正如清教徒作者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曾說:「若是基督在心中,為何舌頭卻被魔鬼控制呢?」基督與魔鬼又有甚麼相干呢?
耶穌也教導門徒說:「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十二33-35)正是「有諸內」,必「形諸外」。
滿口甜言蜜語,說話中聽的人,不一定是心地善良的人。但反過來說,滿口惡毒、怨恨、莽撞、污衊的人,他的心地必定不善良;因為嘴巴說出來的正反映內心的真實情況。若「眼睛是靈魂的窗戶」,那麼舌頭就是靈魂的大門。當然要把守大門,但最重要還是先把守好心靈。

 

禱告:求管制我的思想!

慈愛的主,求祢管制我的思想,
因它們像小孩般頑皮地四處游蕩,
只為追求世上虛浮的享樂。
求祢引領它們回家!
看哪!它們有如隨風分散的泡沫,
又像海鳥忽東忽西地飛翔,
一時沉落,一時騰升。
求祢引領它們回家!
主啊,在這藍色穹蒼之下,
無論我的思想流落何方,
求祢耐性地將它們尋回。
讓我全心地禱告,不受干擾。
求祢引領它們回家!
──賈艾梅(1867-1951)
Edges of His Ways, 159

Wandering Thoughts!
Gather my thoughts, good Lord, they fitful roam,
Like children bent on foolish wandering,
Or vanity of fruitless wayfaring —
O call them home.
See them, they drift like the wind-scattered foam;
Like wild sea-birds, they hither, thither fly,
And some sink low, and others soar too high —
O call them home.
Wherever, Lord, beneath the wide blue dome
They wander, in Thy patience find them there:
That undistracted I may go to prayer —
O call them home.
—Amy Carmichael(1867-1951)
Edges of His Ways, 159


空無一物 8月12日

「在紛亂世界裏保守己心」靈修材料

賴若瀚牧師

8月12日 (星期三)

空無一物

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雅二20)

雅各稱那些只說不做的人為「虛浮的人」,是裏面空無一物、沒有貢獻、毫無效用的。沒有行為配合其信心的「信徒」,裏面同樣是空洞的。今天在教會中有不少「內空人」。

 

雅各稱這樣的人是「死」的。英譯本將這詞翻譯為「不能生產」(barren),即沒有生命力的意思。一個「不育」的婦人亦可稱為a barren woman。彼得曾用這詞來形容那些「閒懶」不結果子的人(參彼後一8)。這樣的人不結果子,白佔土地。雅各從另一個角度來描繪他們:所存的是沒有行為的信心,毫無生命與力量。

雅各引述兩個舊約人物作例證,用意深遠。他先說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後再談及妓女喇合。亞伯拉罕是「男」的,喇合是「女」的;亞伯拉罕是「希伯來人」,喇合是「外邦人」;前者是猶太人尊敬的「先祖」,後者是眾人鄙視的「妓女」。雖然他們的性別、種族、地位與受尊重的程度各有不同,但雅各指出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即同樣是藉着行動來證明他們是被稱義的人(參雅二21-25)。亞伯拉罕藉着「獻上兒子」,喇合藉着「接待探子」,表彰他們蒙神悅納的信心。

今日我們在紛亂的世代中跟隨主,如何表彰我們對主的信心呢?

 

禱告:主啊,助我知而能行!

 

主啊,我不須再參加另一次講座或速成班,

或讀另一本新書或使用手冊。

主啊,我只須要行動!

將所學的付諸行動,實際應用;

學習如何愛人,

又如何施予。

父啊,這樣做實在很冒險。

祢瞭解被人拒絕的滋味,

何況我還不一定能滿足別人的要求。

話語當然可以傷人,

但有時一個眼神,

或言外之意,

會剌得更深。

祢為甚麼將各種的難題 ——

如不帶條件去愛,

愛那些不可愛的人,

加在祢的命令中,

這豈不是難若登天嗎?

噢,偉大的神啊,

求祢將豐盛的慈愛與憐憫,

傾倒在我心中。

使我福杯滿溢,而可惠澤那些 ——

煩躁的、困倦的,

被拒的、灰心的,

孤單的與失敗的人。

主啊,這必須從祢那裏發出,

亦必須是湧溢的泉。

因我在本性上沒有這項特質,

我只會譏笑謾罵,

不知道與受創被困的群體

分享祢的愛。

阿們。

——珍妮‧馬克爾

Peace amidst the Pieces, 24

 

I Don’t Need Another Seminar, Lord!

I Don’t Need Another Seminar, Lord!

Or another book,

or a “how to” manual

or crash course.

I just need practice …

Practical application, Lord,

Learning to love,

to give myself away.

It’s risky, Father.

You know about rejection.

I just might not measure up to someone.

Word can hurt,

But sometimes a look

or something unsaid,

can hurt even more.

And this unconditional bit,

and loving the unattractive —

Did you have to throw in those loopholes,

that makes the assignment nearly impossible?

O great God,

Pour into my being a bountiful supply

of love and compassion.

Enough to spill over in the lives of

teaming

restless

weary

rejected

despondent

lonely

and defeated mankind.

It must emanate from You, Lord.

It must be an overflow.

I do not naturally possess such a commodity.

It is more my nature to scoff and ridicule

than to show mercy and love

to a beleagured and besieged society.

Amen.

—Jan Markell

Peace amidst the Pieces, 24


「半鎊」英金 8月1日

「在紛亂世界裏保守己心」靈修材料

賴若瀚牧師

8月1日〔星期六〕

 「半鎊」英金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二17)

戴德生的一個見證常感動着我。一次他到一個窮人家裏去為他的妻子禱告。當日他因為差會的負責人忘記給他發薪水,身上只剩下一枚「半克勞因」硬幣(值二先令六便士)。

到了那戶人家,戴德生見婦人病得快要死了,而她的家人正在挨餓,兩餐不繼!這時,他口袋裏的所剩下的那枚硬幣,是他僅餘的、第二天的午飯錢。他想,若口袋裏的是零錢,可以分點給那窮人;但他所有的卻是一整個硬幣,沒法分開。若全送出去,第二天的午飯就沒有着落;不送,心中實在過意不去。最後他決定將硬幣送出,並安慰那家人說,天上慈愛的父是值得信靠的。之後,他充滿喜樂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早飯還沒有吃完,他接到一個包裹,打開後,發現是一張白紙包着一雙羊皮手套,還有一塊「半鎊」英金(即四個「半克勞因」),是昨天送出去的四倍之多!他感謝神的供應,並且學習信心與順服的功課:相信神是豐富的神,並繼續存信心信靠祂!

禱告:讀經前的祈禱

 

主耶穌,求祢向我啟示祢自己,

助我成為屬祢的人,

使我憑信心與祢同行,

印證祢話語句句都真實!

願祢實現祢向我的應許,

助我支取祢的能力,

直到靠賴救主的名,

我的生命得着更新與改變!

——瑪嘉烈‧克拉遜

引自 Sourcebook of Poetry, ed. Al Bryant, 41

 

Prayer by the Open Book

Lord Jesus, show Thyself to me,

And help me make Thee mine,

That I may walk by faith with Thee,

And prove each word of Thine!

Fulfill Thy promises to me,

Help me Thy power to claim,

Till all my life transformed shall be

Through Thy redeeming Name!

—E. Margaret Clarkson

in Sourcebook of Poetry, ed. Al Bryant, 41